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3 应届生怎么进VC

 

“经管有很多资源去试,赶紧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好了,你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不然,走中庸之道,只是把学分绩和社工刷一刷的话,哪一个行业进入的时候都没有太大的优势,也不一定走到合适的路上。”——蔚萍,入职VC公司...



蔚萍

入职VC公司

“经管有很多资源去试,赶紧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好了,你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不然,走中庸之道,只是把学分绩和社工刷一刷的话,哪一个行业进入的时候都没有太大的优势,也不一定走到合适的路上。”
做VC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VC其实就是资产组合的篮子,相当于投一个Package:找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投资几个发展得很好的项目,形成自己的投资项目组合。

和PE相比,VC感性的工作比较多,PE更偏向纸面工作和技术性的工作。不同轮次的VC工作内容也不同。如果投天使的话,重要的问题在于deal sourcing,需要很强的渠道和资源能力;后期的话需要更多DD(尽职调查),了解公司内部情况、进行框架分析、判断公司的价值。

进入VC首先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会先做一些做案子前的辅助分析,比如行业在怎样发展?行业中公司的格局是怎样的?其中创业公司的格局又是怎样的?会把一个行业的项目扫一遍,仔细分析后才会判断投哪个项目。

初入VC,也会参与看项目的过程。VC是对跟人交流谈话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行业,这不单单是沟通技巧,还包括和创业者平等交流的能力。比如,投互联网行业,你可能会跟比你大很多岁的互联网创业者聊天,这时能否让他不看轻你就很考验人。这也是很少人刚毕业就去VC的原因——尚未在与创业者平等交流的层面。就算进了VC,也还是会先跟有经验的投资经理一起去看案子、对接、看项目等,做了更多类似的工作、形成商业上的判断和跟人交流的方法,算是有了底子。在行业里越到后面对案子的判断能力就越强,当了VP以后每周和管理层坐在一起讨论看好什么项目,最后一起决策。

投资过程做完后,就到了投后管理的阶段。当你可以独立判断某个项目走得通以后,便相当于成为了半个联合创始人。这时CEO会咨询你管理问题,也会通过VC的资源招人、寻求合作资源。不过毕业生进去以后还不会做这件事情,因为此时对公司内部和行业发展没有那么强的控制力;同时对创业公司怎么花钱比较好缺乏了解,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介绍。

合伙人阶段涉及到如何给自己的基金做大品牌、如何找到更多的合作、给基金融资LP等,会做更多宏观上面的东西。不过看案子是最开始到最后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
选择VC:内心所爱,天赋所在,性格所合

我当时想直接创业的,后来在一个项目里做过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的身体有点吃不消,另外也觉得自己经验确实不够,应该再多学习和积累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看清楚适合自己的方向时,也不用那么早地去创业。VC是和创业最相辅相成的行业,而且能给我带来宽阔的眼界。做重复性的工作和提高眼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VC能看很多方向,有人带你,有成长性、有活力,而且真的能做出贡献。现在VC投的项目代表未来几年有人要用的东西,前瞻地走一步还挺有意思的。以后的规划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只走VC、一直往下做到合伙人,也相当于和很多项目做半个联合创始人;另一种是看到很好的项目后,直接出去一起做。

我很早就发现自己喜欢创业和VC,这种“喜欢”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跟谈恋爱一样。之前努力学习金融的东西、会勉强觉得经济学原理有那么一点意思,不过很多时候也是在忍。但当我在创业讲座上听到创业项目时,我觉得没有在坚持,我真的觉得那些项目听起来很有意思。

有没有天赋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我在VC/商业分析上面的天赋还是在中等以上的。刚开始可能比较弱,后来去VC实习以后发现自己项目的好坏还是有判断力的,作为实习生推荐的项目boss也会愿意投。

选择VC跟我的性格也有关系。之前做社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循规蹈矩、比较平稳的职业生活容易感到厌倦。找工作的时候便希望自己的工作经常能看到不一样的事情。VC会看各种不同阶段的项目,也会见证行业的变化;创业也是从0到1的过程,可以看到不同的公司状态和团队。比起没有那么新颖的金融工作来说,VC更符合我不是很能耐得住性子的个性。
大学:自由轻松有余,与职场接轨不足

经管最好的一点是自由。对我来说,就是课比较水(笑)。如果不追求每门课考特别高分,“过”不是很难,这样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发挥,去实习、创业等等。VC和FA面试不会问任何跟学校成绩相关的问题,也不管你学什么课,但名校与“经济与金融”背景还是会加分的。

不过,学校和社会里的环境确实有差异。学校里的创业、工作发展和社会里相比还是不够深。拿创业来讲,学校里创业团队都是做一做试试。大家觉得创业是有意思的、特别的事情,如果我有余力,就组个项目团队,做起来玩一玩,遇到困难就不做了,很少有人说破釜沉舟去创业。而社会上一旦去创业就意味着要辞职,把原来的职业生涯挂断,把人生压在上面,耗上几年的时间。这种压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常见的案例也跟工作中的是不同的。这个沟壑主要在于我们本身没有在工作大的环境里。我在VC做的实习和真正VC做的也不同。公司是因为有杂活做不完才找清北的同学过去实习,接触核心工作的机会较少。

多做针对性准备,少走中庸之道

学校也没有让很多同学看到一些行业对应聘者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公司从应届生里挑人,在不了解你其它方面能证明你适合这份工作的能力时,只能看你的学分绩、英语、之前做过的case这些基本能力,但其实这些并不代表表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看工作是否适合,要拿工作的具体选项来看。用学分绩、社工、商业比赛等来考量,是招人时的无奈之举,只能筛选到综合素质不错的人,而不能找到最合适这份工作的人。最合适的人肯定是能把某几项具体的事情做好、或某些素质最突出的人。金融公司还好,按部就班、一轮轮面试,还有规则。但互联网公司、VC、PE,就不是这样。我之前做创业时聊过投资人,问他选择人的标准。他说,最想看到的是真正能做到他工作的人。互联网公司只想看相关的经历,比如招负责新媒体写文案的人,其实不在意是否成绩高、社工好,如果有个人写过微信阅读量100000+的文章肯定就要了。走创业/VC,也并不需要很好的学分绩和社工经历;而应该真正去做一个创业项目,哪怕翘了课去做。以前去聊FA和VC,他们都没有问学分绩,而是会问对行业方向的看法、对那些项目感兴趣、之前看好的什么项目被投了。我作为应届生能拿到Offer,就是因为我能直接完成他想要我完成的工作。

所以想和学弟学妹说,如果不喜欢金融工作,喜欢互联网、市场、运营、产品、创业公司、VC这样的公司的人,不用把太多精力投入到和其它人一样在一些事情上必须达到什么程度,公司也不关注;只要把你在特定方面某个拿得出手的事情做得出色就ok,到时候肯定能有渠道找到这类公司的HR。

大概大三的时候,就要有一个概念要走什么方向。不然,走中庸之道,只是把学分绩和社工刷一刷的话,哪一个行业进入的时候都没有太大的优势,也不一定走到合适的路上。很多其它学校的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需要那几块能力,便会做很多相应的准备。与之相比,走中庸之道的清华毕业生竞争力会有所下降。

下期预告:2016年5月,“邻家FM”每天会推出“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系列专访中的一篇,详细道来每种选择路径背后的波澜起伏。明天将播出第十四篇专访:“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4 | 你知道阿里巴巴是哪国人吗?”,敬请期待!

往期推送: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 | 矛盾的清华经管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1| 正年轻,养马去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2| 美丽中国:你说这是画中风景,我说这里风景如画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3| “非理性”的心理硕士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4| 不着急进五道口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5| 从零开始做教育:心存敬畏,一路向前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6|“误打误撞”进投行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7| 换个地方学金融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8| 学管理的厨子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9| 经管到网易的“平凡之路”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0| 公管界的“经济学人”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1| 美国小镇里的准博士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2| 留守经管的学术人

公众号信息:本文系“邻家FM”原创出品,转载请事先与后台联系,经同意后注明出处;未得到作者允许不可转载。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和“邻家FM”,欢迎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关注平台,我将定期发布“独特、有趣而思考深入的生活体验”。期待后台互动,更期待你以作者的身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闻所感!


    关注 邻家F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