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7 纽约遇见深圳,金领碰撞码农

 

马一平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金融硕士&安思婧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金融工程硕士...



马一平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金融硕士

“也许相比于改变自己,寻找能够发挥自己天赋和性格的事情会让自己更愉快也更容易成功。”
金融工程:兴趣和未来规划的双向契合

毕业后会去CMU学金融工程,希望毕业后能留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金融工程其实是个挺广的范畴,核心是把数学和计算机的方法用在金融行业。

卖方比较典型的职业路径是在投行做金融产品设计&定价、风险控制和trader。计算机高度发展后,许多可以被确切表述的交易规则被写成算法自动执行,无需人工下单。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衍生品定价业务急剧萎缩,相比较而言算法交易则在蓬勃发展。

另外,也可以在买方做portfolio management,管理被动投资,比如追踪指数。或者去hedge fund做交易策略,对很多人而言,这是最具挑战性也最具吸引力的工作。相比于其他职位,hedge fund从业者的工作更有创意,更有想象和盈利的空间,当然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此外还有一些相对小众的从业方向:做data analysis,consulting行业相关量化分析等。

决定做金融工程,首先是在经济&金融之外很喜欢数学;第二是对二级市场比一级市场更感兴趣;第三是想体验wall street的工作生活,而出国读量化金融刚好把这些都结合在了一起。

我从大三开始围绕量化金融方向做实习。大三寒假在一家量化基金做交易策略,大三暑假在中金sales & trading,大四在法国巴黎银行global markets,都是围绕二级市场的工作。在量化基金的实习是我第一次接触算法交易策略,coding能力和market sense都有不少提升。两个卖方的实习对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比较有限,主要帮助我了解市场和公司在做的业务。实习期间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低、产品种类少、业务多受政策限制,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出国学习的想法。
经管:职业氛围浓,路径选择多,

关键在于发挥性格和天赋

在金工方向上相比读数学或读理工科的同学来说,经管的职业氛围能帮助同学对金融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相对全面的了解。因为经管的学长学姐大多数都在金融行业工作,他们有很多经验值得分享,从他们身上也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career paths,  这就为学弟学妹提供了很多值得参考的信息。个人觉得中国顶尖高校的同学大多具有很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但是未必擅长主动搜集信息&做出选择,在这一点上经管的商学院氛围一定程度可以push大家尽早的做出职业规划,同时也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焦虑感。

此外,经管的学习氛围相对理工类专业会淡很多。一方面本科的经济金融类课程多为入门级相对简单,另一方面很多职业导向的同学一定程度在“最小化”学习时间并将精力更多投入到social活动中。更academic还是更social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同性格不同天赋会有不同的成功路径;即使是量化金融这样看起来非常technical的行业networking和soft skills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和风格而非简单的复制学长学姐的成功路径。

经管很多的同学非常优秀同时也非常焦虑,焦虑的表现让人难以置信他们身上其实有那么多光环。大概是因为,一方面,很多同学的目标中除了“想要做到某件事”,更多是“很多人都在做,自己要尽可能早的完成并以此证明自己是这个群体中最出类拔萃的”。本科大家会觉得外资行或名校PhD的offer看起来多少有些遥不可及,也许2年之后这些事情看起来只是一个常规而现实的目标。对于真正热衷学术或banking行业的人来说,晚1-2年似乎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真正带给自己压力的,只是目标中“和别人相比”的那部分。另一方面,也许是大家追求的东西太过一致,很多人都在为了主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但很多时候天赋和性格的影响,并不是刷学分绩和面经可以改变的。也许相比于改变自己,寻找能够发挥自己天赋和性格的事情会让自己更愉快也更容易成功。

安思婧

清华大学深研院金融工程硕士
“还是要多尝试,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不要因为自己懒就不做一些事情。哪怕不是为了未来的发展,想在大学期间做什么就去做,不要拖,大学很快就过去了,拖着拖着就没有机会了。”
随遇而安:排除法下选择金工

我毕业后回去清华深研院读金融工程方向的硕士。其实当时选择金工几乎是一种排除法。不想出国因为觉得出国太麻烦、我太懒了(笑)。又排除了读博,因为觉得如果不出国再在清华读五年博士不是很有意思,而且也觉得搞学术太难了、没有太大信心。于是就选择了一种最保守、最随大流的路线——去保研。决定学金融工程是因为觉得能发挥自己数学方面的优势,当时都没怎么找过学长学姐、也没有特意去获取很多信息。

我觉得自己是那种对自己人生没有明确规划、但比较随遇而安。我会觉得,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我没有尝试过并且不是特别超出我能力范围内的,都是蛮不错的。我做事情之前可能只有一点兴趣,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这方面的能力,做出东西后便会对这个东西的兴趣越来越深。这样有好,也有不好。后者就是不太会事先规划、不太会掌握很多信息再决定,自己的选择很可能是很随机的。

未来规划的迷之淡定,“随大流”下的主动选择

大学四年带给我一种对未来的迷之淡定。虽然自己完全没有规划好未来,但我觉得未来一定不会很差。这种心态让我可以现在做一些对未来发展帮助不是很大、但此时此刻很想做的事情。周围有很多“奇怪”的人,像昌婷去做音乐剧,会做他们喜欢、但也许不是很主流的选择。未来不确定性会很大,但他们能那样去做,便让我知道即便我现在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还会做一些“无意义”、没有经历过便会遗憾的事情,比如作为准金融硕士写一篇理论经济学的毕业论文、当经原助教等。可以说,大学四年给了我不少勇气吧。

我之前都是比较胆小的人。高中生活是出于一种没多想、不动脑子的、惯性化的做事方式。比如当时学数学竞赛,就是因为大家都是在学竞赛,自己也要选一门来选;上清华,也是因为学习好的人都是以清华为目标的;选经管,就是因为分考高了,觉得不上经管会可惜。而现在,虽然我大部分的感觉还是有点随大流的,但除此之外自己会有一些主动做的选择。比如大二的时候去文艺部,可能看起来不是大事,但考虑到自己从小到大没做过任何和文艺相关的东西、小的时候连班级文艺联欢会都没有演过节目,这算是个挺不一样的选择。当时每天都很累,但做得很开心。那段时间是到现在为止过得最打鸡血的时间。我去当经原小课助教也有一定的挑战性。我是属于在课堂上发言都有点害怕的人,说完话还会心跳加速一小段时间,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话也会比我私下的思路不清晰一些。现在这方面还算有所进步。

就经管而言,经管的教育理念虽好,但感觉并不能很彻底地贯彻到学院里面。钱院长可能希望“给你环境,让人才在其中生长出来,自由发展”,但我们接触他想法除开学典礼演讲外机会不多。而同学之间的氛围还是说往某些特定的方向发展。的确,周围有很敢做决定的同学,但大部分同学还是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会随大流、做主流认为对自己发展比较好的选择。钱院长想要的状态可能只散布在本来就认同他想法的人那里,并不能散布到整个学院里。
多尝试,少拖沓

四年太快了。还是要多尝试,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不要因为自己懒就不做一些事情,这样的话还是会有遗憾的。哪怕不是为了未来的发展,想在大学期间做什么就去做,不要拖,大学很快就过去了,拖着拖着就没机会做这些事情了。曾经非常期待在大学悠闲一点看一些书什么的,但现在四年过去返回去看,也没有看太多书,就算有空闲的时间也没有非常平静的心情去看书。

下期预告:2016年5月,“邻家FM”每天会推出“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系列专访中的一篇,详细道来每种选择路径背后的波澜起伏。明天将播出第十七篇专访:“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7 | 纽约遇见深圳,金领碰撞码农”,敬请期待!

往期推送: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 | 矛盾的清华经管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1| 正年轻,养马去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2| 美丽中国:你说这是画中风景,我说这里风景如画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3| “非理性”的心理硕士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4| 不着急进五道口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5| 从零开始做教育:心存敬畏,一路向前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6|“误打误撞”进投行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7| 换个地方学金融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8| 学管理的厨子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9| 经管到网易的“平凡之路”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0| 公管界的“经济学人”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1| 美国小镇里的准博士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2| 留守经管的学术人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3| 应届生怎么进VC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4| 你知道阿拉丁是哪国人吗?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5| 用戏剧定义自我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16| 拍些电影,讲点故事

公众号信息:本文系“邻家FM”原创出品,转载请事先与后台联系,经同意后注明出处;未得到作者允许不可转载。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和“邻家FM”,欢迎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关注平台,我将定期发布“独特、有趣而思考深入的生活体验”。期待后台互动,更期待你以作者的身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闻所感!


    关注 邻家F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