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读:“牺牲自我”是一种病,它是化了妆的“自私”

 

2016“青音魔法学院”心灵成长系列培训强势来袭,人生苦短,何不有爱有趣?要听课就听最好的!...



  晚安心灵语音 学习爱的艺术
“牺牲自我”是一种病,

它是化了妆的“自私”

文/青音


这个星期五,我去央视参加CCTV"关注抑郁症"公益广告创作研讨会,终于有央级媒体把抑郁症和人的心理健康当成了"大事",必须给呱唧呱唧。席间有专家谈到"抑郁症病人大都非常自我,所以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就是有病!"哎,憨直如我,没忍住还是爆出了分歧。

抑郁症病人的确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纠结、内耗、自我攻击,但这恰恰是他的"自我"这部分有缺损的表现。只有假自我才会过分关注自我,真自我必然眼里有他人、社会功能良好、且懂得退让与协作。

做了十六年心理节目,对这个患病人群,感慨良多:做抑郁症公益和其他的公益很不同,千万别以"强"怜"弱",抑郁症病人只是这时候病了,但他们的自尊心却会比任何时候都高昂和敏感。

他们大都聪明要强,倘若他们不是长期陷入对自己的苛求和挑剔中,他们也不会那么容易得抑郁症了,所以千万别摆出专家范儿和拯救者范儿来。就只是"我接纳、我爱你、别怕、我在、慢慢来、let it be",其他的就交给药物和Ta自己的自我成长吧。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在疾病和巨大的痛苦面前,我们其实都无能为力。人人都是有限的,也是局限的,谁能说自己不是?谁敢说自己没有过长夜痛哭,醒来发现一切也没那么快好起来,觉得自己衰得要死,但必须默默捱过的时刻?

接受彼此生命里的每一段脆弱和每一刻的难堪,才是真的宽容和放下。是的,真正爱自己的人,会接纳自己的每一个不堪的不好的时刻,由于对自己有了宽悯,也才有了对别人的体谅。

那天从央视出来时,看到孩子们在演播大厅排练六一晚会,好有生命力的景象!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你的那个人,Ta愿意疼惜和永远陪伴你心里的“小孩子”。而你,无论你的那个人是不是已经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你都必须要学会先爱你自己!

今晚,我们继续来读弗洛姆《爱的艺术》,关于爱自己!
《爱的艺术》(节选)
艾里希·弗洛姆


我们可以假设:爱自己和爱他人平行存在,—那我们如何来解释显然是排斥一切关心他人的利己呢?利己者只对自己感兴趣,一切为我所用,他们体会不到“给”的愉快,而只想“得”。

周围的一切,凡是能从中取利的,他们才感兴趣。利己者眼里只有自己,总是按照对自己是否有利的标准来判断一切人和一切事物,他们原则上没有爱的能力。

这一结论难道不正好证明了对自己的关心和对别人的关心只能两者择一吗?是不是应该把利己和自爱看作是一回事才正确呢?但如果这么认为就完全错了,这一错误在自爱这个问题上已经导致许多不正确的结论。利己和自爱绝不是一回事,实际上是互为矛盾的。

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了这个人内心缺少生命力,并会使他感到空虚和失望。在必要时这个不幸和胆怯的人会通过各种其他的满足来弥补他失去的幸福。

他看上去似乎非常关心自己,实际上只是试图通过对自己的关心去掩盖和补充自己缺乏爱的能力。弗洛伊德的观点是利己者就是自恋者,他们把对别人的爱用到自己身上。利己者没有爱别人的能力这是对的,当他们也同样没有能力爱自己。

如果我们把利己同在一个过度忧虑的孩子的母亲身上可以看到的那种占有欲作一比较,就更容易了解什么是利己。母亲一方面真诚地相信,她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地好,但另一方面她确实能感觉到对她宠爱的对象有一种几乎已经觉察不到的敌意。

我们的这一关于利己本质的理论符合精神分析学家在治疗“忘我”症时所获得的经验。“忘我”是神经病的一种症兆,在为数不少的患者身上可以看到这种症兆,只是这些人一般来说不是一些其他的病兆,如厌世、虚弱、失去工作能力和处理不好爱情问题等的折磨。

但是“忘我”不是像我上面所说的被看作是一种病兆,在大多数情况下“忘我”被看作是有道德的、值得自豪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性格特点。“忘我”的人被看做是善良的、一无所求,他只为“别人活着”,而且因为不重视自己而感到自豪。

但一旦他发现,尽管他那么忘我可还是感到不幸,他同别人的关系仍然不令人满意,他就会感到吃惊。精神分析表明,这种“忘我”是一种病,而且常常会是很多其他身体疾病的根源之一。

患者没有能力爱,也没有能力使自己快活,他对生活充满了敌意,在他的忘我后面隐藏着一种很强的常常是自己意识不到的自私性,我们只有把他的“忘我”看作是一种病,使他克服缺乏创造力的缺点,也就是克服造成“忘我”以及其他病兆的根源,让他学会爱自己,他才会得到痊愈。
忘我的本质特别表现在对其他人的影响上—在我们的文化中最常见的表现是“忘我”的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影响。

母亲认为孩子可以通过她的“忘我”认识到什么是被人爱,认识并学会什么是爱。但是她的“忘我”所造成的效果往往违背她的意愿。

孩子们并没有表现出他们是幸福的,他们是被人爱的。他们一个个胆小、紧张、担心受母亲的责备并想方设法满足母亲的愿望。一般来说他们会受到母亲的那种隐蔽在深处的对生活的敌意和恐惧的传染,他们更多的是能感觉到,而不是认识到这点。

总而言之,“忘我”的母亲的影响同利己者的影响并无多大区别,而且常常是前者甚于后者,因为母亲的忘我会阻止孩子对自己提出批评。孩子们的生活在一种不能使母亲失望的压力下,在道德的假面具下人们在教育他们要轻视生活。

如果有机会,可以观察一下一个能真正自爱的母亲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从而可以确定,再没有比一个能自爱的母亲在体验爱情、欢乐和幸福方面对孩子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了。

爱克哈特是中世纪德意志神秘主义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最精辟地总结了关于自爱的思想。他说:“你若爱己,那就会爱所有的人如爱己。”

猜你喜欢

▷青·读: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王子”

▷青·读:《别急着结束一个人的生活》

▷青·读:什么?原来……每个人都是双性!

↙ 戳原文,收看最新一期《听青音》


    关注 青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