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口服美容,还能再燃起来吗?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文/慧慧
沉寂了三年之久的口服美容市场,终于有了动静。

近日,伽蓝集团旗下原创高端品牌美素MAYSU,推出了两款花饮口服系列产品。这个似有若无的细分市场再次受到业内关注。



2013年以前,诸多企业雄心勃勃,预测口服美容市场将以每年3-4倍的速度增长。然而,事与愿违,央视“口服胶原蛋白只是个美丽的谎言”的披露,让接受度本来就不高的口服美容市场遭遇断崖式下滑,各大品牌的相关产品也陆续下架。

于是,2013年,就成为中国口服美容品发展史上的滑铁卢。

那么,在美素的带动下,曾经要火但没火起来的口服美容品市场,还能不能再度热起来?
1
在外用化妆品领域,欧美一直都是强者。而在口服美容品市场,日本领先一步。

据了解,作为时下全球最大的口服美容品市场,日本国内已经形成化妆品、微创美容与口服美容品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便利店内也会有专门的货架陈列口服美容品。

在中国口服美容市场首吃螃蟹的,也是日本品牌。早在2004年,日本护肤品牌Fancl就率先在中国内地引进胶原蛋白饮品。



2011年,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也按捺不住了,于当年8月份,携其已在欧美市场销售十年之久的一诺美Inneov口服美容品登陆中国。紧接着,资生堂旗下品牌泊美,以及DHC、佳丽宝等一大批日本品牌也争先恐后地入局。
与此同时,本土企业也被这一细分市场吸引。国内较早涉足口服领域的颜如玉借助大量的电视广告投入、栏目赞助以及线上宣传,在口服美容市场一度表现抢眼。而早在2011年,丸美就推出口服饮品系列并启动全国市场,2013年初更是斥资千万力邀周迅代言。

彼时的中国口服美容品市场,正以一种如火如荼的态势,为业内所瞩目。来自2012年底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抗衰老高峰论坛的数据显示,国内口服美容市场的容量每年约20亿元,并以每年三到四倍的速度增长,未来5—8年内销售额将达200亿元。

2
然而,在这样一派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是不少品牌正在收缩口服美容品市场战线的事实。

2012年底,仅仅在中国市场试水一年时间的一诺美Inneov全线撤离中国,与其初入中国市场时的雄心勃勃相去甚远。

2013年,央视《焦点访谈》对市面上胶原蛋白饮品的功效和生产成本进行调查,指出对市场上所售胶原产品检测发现,诸多产品不符合保健品标准。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费者质疑声四起,立马引发终端市场震荡,FANCL、颜如玉等口服产品销售直接受到冲击,而丸美则在2014年彻底退出了口服液市场。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不论是外来品牌,还是本土品牌,都一股脑地将宝押在了胶原蛋白饮品上,与其说是口服美容市场,不如说是胶原蛋白饮品市场更确切。正是这样的盲目跟风,在“胶原蛋白的营养价值还不如鸡蛋和牛奶”的舆论压力面前,尚在培育阶段的消费者,内心无疑是崩溃的。可以说,没有一个品牌能够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
3
时至今日,在日本等海外市场,口服美容品已经成为化妆品行业不可或缺的增长极。而在中国,这一细分市场似乎成了让不少企业不敢触碰的硬伤。

那么,为何美素却要来碰这个硬钉子?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胶原蛋白饮品这类舶来品,美素此次推出的两款花饮口服产品,暗合了从古至今“以花养肤”的东方理念。“花与籽”的养颜精髓,不仅为其护肤品提供背书,也让口服产品原料的来源和安全性有迹可循。从出发点来说,更切合东方“内调外养”这一传统理念。



其次,美素花饮口服借助日本丸善制药的微循环再生活化科技这一专利技术,在“1万级”等同医药级的生产环境下配制,这样的保障,使得产品在科技含量上树立了较高的壁垒。

不过,任何一个市场的兴起,都不可能只依赖一两个品牌的努力。口服美容市场也不例外。如果能给产品赋予较高的科技含量和价值,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健康的产品,那么,这个冷却的市场,一定会重新热起来。
▲ 
不一样的视角


    关注 青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