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养生,重在保脾胃

 

中医养生原则是“顺应自然”,夏季指农历(阴历)4月至6月,阳历5月至7月。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盎...



中医养生原则是“顺应自然”,夏季指农历(阴历)4月至6月,阳历5月至7月。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盎然。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阳气向外疏发,气血运行旺盛,多汗出以达调节体温作用。然而暑邪极易夹湿,具有湿热相互交蒸之特性。但节气上的初夏之时,人体并未立即感到暑热之气,尤其在南方多水之域,首先感到的是闷热不适,这就是节气中潮湿多雨、温高湿重的“梅雨季节”,此时的暑湿之气是以湿邪为主,有湿大于热的特点。因此,夏季养生有“盛夏防暑热,长夏防湿浊”之说。



暑湿之邪侵袭人体,最伤脾胃

湿邪为阴邪,其性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最易伤脾胃。在人体则有外湿和内湿之别。

外湿属从外感受之湿,如阴暗潮湿之地,水上作业环境,梅雨季节多雨等皆为外湿之源;内湿责之于脾,中医脾主运化,喜燥恶湿。

这种内外之湿邪,常常容易互相引动。因此梅雨季节,很多人会出现外湿内困脾胃,临床以胀、满、闷、重等症状,具体则根据体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如水谷运化功能障碍,则见纳谷不香,困倦乏力等症状;水液运化障碍湿阻中焦,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腻或甘甜;湿滞下焦,腹胀便溏、小便不利;水湿外溢肌肤,则发为水肿;湿邪化热,湿热交蒸,见湿疹、痤疮等症状。

6月是暑湿胶着以湿为多之季,故多见食欲不振等湿困、四肢困倦、胸闷便溏等脾胃症状为主,兼有口渴、烦闷等症。



饮食宜清淡,多吃山药扁豆薏苡仁

六月养生应当注重除湿邪,兼以清暑热。故饮食当以清淡为主。

梅雨季节湿邪偏重,多选用可以健脾除湿之品。如黄豆、玉米、赤小豆、豇豆等;同时视个体差异配合药食两用品。如脾虚挟湿者,当多配健脾化湿之山药、扁豆、薏苡仁等;气滞湿困者可配合芳香化湿之砂仁、豆蔻;湿浊下注者可多选利水渗湿之冬瓜、赤豆、玉米须等,使湿从小便外解。



失眠,莲心百合枣仁来帮忙

药膳有薏苡仁山药粥、扁豆粥、薏苡仁冬瓜羹等。另外,尽量避免过食甘甜、油腻厚味,以免助湿邪、伤脾胃。

夏至以后,此时,湿邪渐解,暑邪日甚。故饮食多常选用以清热为主、化湿为辅之品。如绿豆、冬瓜、黄瓜、芹菜、丝瓜、苦瓜、苋菜、茭白、芦笋、西瓜等。可配伍清心火,利小便的药食两用品,如金银花、莲心、竹叶、荷叶、薄荷、绿茶、苦丁茶等清泄暑热;药膳有绿豆粥、淡竹叶茶、莲心茶、瓜皮绿豆粳米粥等。如睡眠欠佳者,可选用药食两用之莲心、百合、枣仁、秫米等清心宁神以助睡眠;药膳有莲子枣羹、莲子百合粥等。另外,清心消暑之品大多寒凉,胃寒者则当少食以防伤胃。



晚睡早起,午间小憩

古人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 ”(《黄帝内经》)。归纳而言,当晚睡早起,午间小憩,顺应自然,适当运动。同时6月由于天气多雨,宜随身携带雨具,防止冒淋伤身;湿邪粘滞,易侵犯筋骨,故宿有关节疾病者房间要通风,天晴时多晾晒衣被,以除湿防霉。

今天不养生,老了养医生,以上精选食材,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选购哦!更多精彩欢迎大家扫码关注。


    关注 农合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