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湘科院 品读杨绛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杨绛...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







这句话出自有一天杨绛收到一封来信,寄信人大致是一位十八岁的男孩,这封信长篇大论描述的全部都是男孩的苦楚、抱怨,看完这封信,杨绛给予回信,在信中除了写道一位长辈对小辈的虚幻温暖和鼓励,最后还附上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太多。
生平简介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当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


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05岁的杨绛先生走了,

她的离去是安静的。




我看到网上最恶毒的一句话,“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但给过世作家点的蜡烛太多”,这句话戏仿了老人生前说过的话。但我以为,不能对大众苛责过多,毕竟,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某些成见、以自己所处的时代,来感知世事的变化和历史可能的样貌,这一点,大概无人能自外于此。众人想象中,杨绛出生于晚清,一生大风大浪,肯定有许多人生感悟与见解。因此有伪托者编造出,“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类话,说这是杨女士的人生感言,一时风行于朋友圈,也好理解。我敢打赌,这句话就算编排到其他去世的百岁老人身上,信的人也会为数不少。





但是,让普通人摆脱廉价的感动,接触到逝者更多的历史信息,却是媒体应负起的责任。因此,当我看到有媒体把杨绛誉为“最伟大的遗孀”,以“最贤的妻”为标题报道她的一生,有点坐不住了。我看过国外一些报纸上的名人讣闻,配偶的信息一般放在文末,为读者了解情况而做简要交代,把“钱钟书夫人”列作逝者头衔,这是不可想象的;作为公共生活的报道者,也是不合适的。翻遍当年钱钟书先生去世时的报道,无一例把“杨绛丈夫”列为逝者头衔。这就是舆论对于女知识分子的区别对待。





品性




抗战的八年,杨绛在小学教书,一边写剧本贴补家用,凭《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等几部剧作饮誉上海,可以说,成名比夫君更早。用杨自己的话说,钱钟书留在上海没个可以维持生活的职业,还得依仗几个拜门学生的束脩,“他显然最没出息”。

当然,这句话带有几分玩笑性质。即便在那样困顿的岁月里,杨绛珍惜夫君的才华,主动揽下养家糊口的重担,才有了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谈艺录》《人兽鬼》,以及《围城》。世人偏爱杨绛晚年忆述家庭生活的文字,以才子佳人、红袖添香的刻板印象,来包裹杨绛的一生,忽略了她作为独立的个人,在事业上曾经的巨大成就,实在有失公允。



在动荡年代,杨绛也一直处变不惊,并以惊人的胆识保护丈夫钱锺书的手稿,将所有杂事处理得井井有条。1945年在上海,当日军传唤她时,杨绛先把钱钟书《谈艺录》手稿藏好,泰然周旋,保证日后该书的顺利出版。时光流转至1994年,钱锺书因病住院,杨绛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住院了,与钱锺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人格魅力


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锺书去世后,杨绛在这个世界上又生活了18个年头。按照常理推测,耄耋之年,孑然一身,晚景必定是很凄凉的。事实完全不是如此。杨绛知道自己留在人世间有事要做,用她的话说,就是“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在这些年里,她写出了生平最深情的作品《我们仨》和最精神性的作品《走到人生边上》,更大量的精力则用于整理钱钟书留下的手稿。




文学成就上,她是一位令人景仰的大家;

生活中,则是一位可爱的老人。
1
文学评论家白烨说:
杨绛先生不只有个性,年纪大了之后还有些孩子气,“有时说过的话会忘记。若是你跟她提起,她会连声反问‘我说了吗?我说了吗’?耍一下小孩子脾气”。但杨绛对朋友、晚辈也是关心的,每次白烨去杨绛家里,她总会“你最近怎么样”、“好不好”问个不停。
2
先生趣事
有件事让白烨印象特别深刻,大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白烨去杨绛家中拜访时坐在沙发上,杨绛便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她一边跟我说话,一边不断把椅子往我跟前挪,最后几乎和我膝盖碰膝盖。她就那么跟你谈心、说话,人非常和善。”白烨说,某种程度上说,杨绛先生很单纯,“她喜欢谁、不喜欢谁都会直接说出来的”。

先生文字

你我共勉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收听入口↓↓↓


    关注 湘科院校园之声广播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