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味 大一新生眼中的闽南

 

来大福建也有一年了,趁着社会实践完后的兴头,来聊聊个人对于闽南的观感凡事不过三...





来大福建也有一年了,趁着社会实践完后的兴头,来聊聊个人对于闽南的观感

凡事不过三,我对闽南的观感总结起来也就三点: “拼的精神”、“现代化的建设”以及“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三者如果分而观之,单独的每一点都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城市感受到,但是如果论到兼而有之的话,怕是拿着显微镜看看全国地图除了福建似乎找不出第二个省份了,所以福建,闽南,我个人感觉至少在这一点上,举国无出其右。



现在大家所谓的拼,大多数意义上来讲都是一种精英化的拼,成功意味着有更多的知识,更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份体面的工作。在这一个热血词中更多的赋予了欧美化的味道,而闽南的拼大多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打拼”,是一种鲜明带有改革开放时代色彩的拼,但是这一种拼又独特的带有传统文化的感觉,如果你的岁数再大一点,听到“爱拼才会赢”这首歌,你就会倍感亲切和熟悉。

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诸如北上广这一类的一些城市更多的向往着“知识经济”而闽南这边向往的更多的是“加工经济”。泉州晋江那边一脉广阔的工厂,和莆田那方成群结队的鞋厂似乎都在一刻不停的打造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奇迹。且不论哪种经济模式更先进,闽南这边的经济模式确实带有了一种年代感的情怀。整个社会的氛围都像一个工厂车间,昼夜不停的都在加工着“前进”。

每次我上公交车上都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在谈论着如何投资,如何赚钱,而在我的家乡,公交车上却更多的是听到的是“吃”和“玩”,哪里好吃,哪里好玩似乎永远是人们谈资,对于自己的事业却像是吃着一口黄莲,不愿意去过多的谈论,这种藏着掖着的感觉相比闽南自然也就少了一些开放和快感,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到底什么才叫做富人思维”很多人认为,富人思维意味着有着更强的分析能力和更远大的目光。而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人“拼的精神”,敢拼敢闯意味着你有着比常人更胜一筹的魄力和胆识,意味着你有更多的选择和提升。失败可以再来,但是永远担心着未来,却只会让我们背负着太多理想包袱,反而让我们停止不前。

在闽南,“穷”永远不是一个贬义词,人们似乎永远可以很谈笑风生的说到自己“混不下去了”可以很洒脱的说自己没钱,却永远不会说自己不会再去做生意,不敢再去创业,他们不会为了一时的穷而自卑,不会因为一点的失败而畏葸不前。

曾经有学长跟我说过网上有一个数据,好像每多少小时,泉州就会出一位千万级的富豪。先把对这份数据的怀疑放在一边,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深刻的文化原因就在于闽南人“拼的精神”,我想这是老一辈闽南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我们最需要一脉相承的东西。


府文庙


关帝庙

现代化的建设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当代的中国好像是一个矛盾冲突的词汇。当北京因为发展已经把传统建筑拆得七零八落,当新城因为建设已经把传统文化抛到九霄云外,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有建设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建设的生活。可是闽南不一样,我们虽然可以看到泉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得相对较弱,但我们同样不能否认,泉州的文化建设如同一头丛林之王,傲视着全国绝大多数城市。他有着关帝庙、文庙、森林公园、开元寺等一系列的文化古址。这些都不是人们口中的“面子工程”,他们都是泉州的灵魂和血液,以泉州的经济水平,人们原本可以像大多数城市看齐,建起数不胜数人眼中象征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但对于古建筑的重视使他们宁愿牺牲“高大上”的建筑也要将他们保存下来。整个泉州的建筑高度由中心向周围递减,但泉州的魅力高度却在向四周递增。

说点生活上大家都看到的小事,也许大家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比如在泉州大多数的候客厅,你都会看到一整套的茶具,人们在聊天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一边喝茶一边聊,体现着一股风雅和气度。在泉州大多数便利店甚至是商店都会摆一个关帝像,去过食堂经理室的同学,也一定能看到那明晃晃被供奉着的关公。很多人觉得今天的中国人丧失了信仰,我来到了闽南却至少可以坚定的相信,这套言论在闽南人身上是不适用的。

泉州人的家庭和宗族观念在我眼中也是前所未有的强,这里有更多的世家大族,更多的宗社群体,很多人打拼是为了一个家族的发展,而一个家族的发展也依赖着多数人的打拼。学生街和各大酒店为了家族成员摆开的宴会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或许很多人还为此吃惊和感觉稀奇。

也许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些都是落后的观念,但是不管怎么样,这确确实实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啊,我们民族靠着这个演化了已有了上千年。                      

 


>>>>

以一个外省人的角度看闽南,或许客观,或许主观。


    关注 商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