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命所不能承载之痴

 

最近常想起韩信,这个据说只活到差不多我现在这个岁数的人。没读过几本书的人倾向于用“世界上最……”的...



最近常想起韩信,这个据说只活到差不多我现在这个岁数的人。

没读过几本书的人倾向于用“世界上最……”的表达方式,我认为司马迁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家,我相信他写的关于韩信的故事内容都是真的,因为韩信是一个符号,他具体是哪个人打过多少仗杀了多少人掠过多少地已经不重要了。

司马迁评韩信为 “以市井之利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其人”,后半句的意思是,韩信是深爱刘邦的,他指望刘邦也会像自己爱刘邦一样爱自己;前半句的意思是,韩信把自己与刘邦的爱情当作了买卖。

垓下之战项羽被打败后,时任齐王的韩信被夺了兵权后又被改封为楚王时,韩信和刘邦的爱情已进入破产清算的程序,然而韩信仍然以怨、恨的方式继续爱着刘邦,直到被夷三族,可见韩信的执着程度。

貌似很荒唐的事情,有它内在的逻辑,撇开韩信和刘邦的那些事儿,我想和韩信聊聊漂母、南昌亭长和屠中少年,可惜韩信死了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所以只能尝试着去自圆其说。

南昌亭长和漂母都持有韩信的原始股,漂母养了韩信“数十日”,南昌亭长让韩信混吃了“数月”。韩信被调到楚国当王衣锦还乡的时候,赐漂母“千金”,赐南昌亭长“百钱”。不图回报的漂母得到的收益率堪比股神巴菲特,亭长和在亭长之前被韩信混吃的人们都成了炮灰,还被说成“公,小人也,为德不卒。”(万能的网友译:你这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当初漂母对韩信的帮助是出于朴素的人性关怀,是由衷的,只要自己有口饭吃,看到像儿子一样的韩信饿着就起怜爱之心,漂母不就是那个牛逼哄哄的孟子说的“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实践者吗?虽然漂母不能像孟子一样使用语言概括自己在实践着的高尚的事,然后跟韩信说些有韵律的话,但读过书的韩信认为漂母的行为是君子所为,这种原生态的君子所为属于社会上的正能量,也是韩信对刘邦所期待的,“赐千金”的心情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亭长帮助韩信是有怨气的,这个怨气由亭长夫人代为表现出来了,就是到了饭点自己先吃完,不给韩信留饭,把蹭了几个月饭的韩信硬是给气走了。韩信发达了,拿百钱打发亭长也就算了,还骂人家“你这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亭长对韩信毕竟还是有恩的,这句话用在亭长身上显得太严重了,更像是韩信在表达自己的诉求——成全我,就请继续成全我。

韩信对屠中少年的处理方式看起来很荒唐,任命他为楚国中尉(大概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吧),还在其他楚国高官前夸他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网友又译:这是位壮士。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杀掉他没有意义,所以我忍受了一时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业)。

如果只说“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的话,我们可以说韩信当初是为了理想卑贱地活着。说人家是壮士,还给了个公安局局长当当,不知道是哪门子的逻辑了。

还是《楚汉传奇》的编剧想得周到,安排韩信喜欢的女人嫁给了屠中少年。楚王喜欢的女人等不到他成为楚王来表白就嫁给了屠夫,屠夫成了比楚王更有权利关心这个女人的人,于是屠夫成了“壮士”,成了中尉,只为配得上楚王喜欢的女人。

韩信是痴情的,这痴情他喜欢的女人不懂,刘邦不愿意懂,这痴情要了他的命。

附:《淮阴侯列传》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974.htm

xingfudotname

幸福点那么




和幸福有关或无关的想与不想。


    关注 幸福点那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