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升学考生减低焦虑

 

面对初三高三学生的压力咨询,我会很主动地邀请家长一起来作会谈。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的压力来自于对现状的定位紊乱,或者浮躁中不知道如何组织对短板课程的复习。而家长的压力恰恰盯在考生的成绩排名上,稍微出现波动,就会叮嘱孩子“要刻苦要努力”。...



〔编者按:高考前二个月,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情绪,注意考生饮食、睡眠、日常生活安排是否有异常,如果发现考生不能够安心休息、常常发脾气,或者沉迷网络,那么请家长意识到考生焦虑严重,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饮食调整:每天吃点香蕉,晚上喝牛奶,多吃绿色蔬菜,少吃油腻烤制食物,减轻肠胃负担,适当增加运动,提高用脑效率。

   心理调整:多体会比较容易掌握学科内容;保持愉悦的心情;谨慎触碰高难度的题目,避免“考不好会怎么样”的反逻辑思维,过好每一天,轻松上考场。

现在,离高考只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所有面临高考的学生与家长还有相关的老师,都犹如箭在弦上的感觉。

如何为高考学生减压,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已经成为所有与高三学生有关的家长与学校每一位任课老师息息相关的话题。高考,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师长,都是一次挑战。挑战的内容无非是两方面,学生们对于文化知识的挑战已是久经历练;而心理层面的挑战却是箭在弦上,相信那些与之相关的人们都在如履薄冰。

我曾陪伴孩子经历高考,虽然没有忐忑不安,说实话也有些担忧。的确,当孩子一进入高三就感应压力,虽然,孩子有非常强烈的自主意识,当机立断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关闭宽带防止自己迷恋网络;第二要求父母不要老问成绩与排名。而只要一日三餐准时开饭就OK。

我心领神会,他在给家长打预防针,如果我们过度关注他的考试成绩,一定会扰动他的心理稳定性。

现在面对高三学生的压力咨询,我会很主动地邀请家长一起来作会谈。一般情况下,多数学生的压力来自于对现状的定位紊乱,或者浮躁中不知道如何组织对短板课程的复习。而家长的压力恰恰盯在孩子们的成绩排名上,稍微出现波动,就会叮嘱孩子“要刻苦要努力”,这些太平方似的叮嘱,反而使孩子们在惊慌的同时加上焦虑的砝码,结果只会帮倒忙。而高三的老师也不会太轻松,如果每次班级月考平均分排序出现波动,他们很快就会联系家长告知情况,督促他们帮助学生调整。有时候,这样的联盟不知不觉地给考生添加更大压力。如果碰到考生情绪愈来愈浮躁的个案,多半都是多方夹击的后果。

小勘在校是个中等偏上的学生,老师认为只要他努力努力就可以进入重点线,所以常常督促他加把劲。但是,他的学习动机比较被动,他不明确为什么还要努力努力,“现状不是刚刚好吗?我读什么大学自己还不一定自己作主呢!”一切都得听父母安排。所以,老师敲边鼓对他不起作用,要命的是他进入高三以后还不知道如何总结各科之间的差异,由此在所有新课结束之后,复习的方向随大流,对于老师提出的努力深存反感,觉得老师为什么只是跟自己过不去,他认为“平时成绩时有起伏也在所难免,干吗老是盯着自己不放”。由此他以违抗练习表达不满。一段时间,父母也天天责备他不够努力,使小勘觉得读书考试太没意思了。

象小勘这样被动学习动机,在高考生中占据相当比例。

我们不少与老师们打交道,他们认为现在的学生为自己读书的却不多。高考志愿服从家长之意的比比皆是。盲目的学校学习生活,是造就大学生厌学的社会基础。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那么喜欢操纵孩子?值得深思。

曾经两度退学的辉说出了心中的原委。因为偏科关系,他在初中的时候就明显地表现出对于自然科学缺乏兴趣,希望自己在高二的时候选择文课继续发展。可是父母却坚持认为读文科就业狭隘没出路,非要他去朝理科方向攻克。结果怮不过父母的辉心意沉沉地迎来了第一次高考,成绩自然很不理想。高考以后,辉希望填报一个文理兼招的学科实现未了的愿望,又被强权的父母阻止了。上大学一个月,乏味而没有灵感的课程压抑着他喘不过气来,他拿出了莫大的勇气向学校提出退学请求。自然回家以后面对父母的恼怒与无休止的责备,他无奈又踏入复读的行列。这一次辉照旧没有争取到自主权。就这样第二次高考与第二次退学风波相继上演。后来的他干脆离家出来,踏上自谋职业的道路,才摆脱了抑郁的阴影。

最后,父母以抑郁的状态出现在咨询师面前。当面对“这样爱着孩子非常辛苦,控制了孩子发展取得如何成就”的质疑时,父母痛苦地流下眼泪。

父母意志与权威,给高考的学生带来的压力名列榜首--至高无上的压力源。

更值得深思的是,高三学生需要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了解自己以往的知识结构特点来制定以后的复习计划与进度。这才可以不动如山地应对高考旋风,那么,每一位高三的学生,你做到了吗?

到了高三的第一个学期期中考阶段,学生基本上完成了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接下来的时间教课老师会进行组织有计划的复习。而老师的复习计划平衡着多数学生的总体方向,如何适应每一位学生,需要同学根据本人各学科的状态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如何将总体计划很好地与个别计划进行有机地融合,是权衡高考学生压力的支点。

小曼在高二之前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可是进了高三就开始波动。究其原因,她观察了一个与她成绩平衡的同班同学,学习特别认真,做起练习有条不紊。危机感使她常常处于被那同学排挤的焦虑状态,那段时间她常常失眠。由此她更加担心为失眠引起精力衰退而惶恐不安,就这样她进入了混混沌沌的恶性循环状态,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此时她再也不能够客观地审视自己各科之间缺点漏点,来制定有序的复习计划。在学校或者回到家,小曼烦躁情绪时有发作。

当她在咨询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因为盲目地陷入竞争状态,而干扰了有序的复习计划。等她能够安静地分析自己各学科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以之找到了如何平衡的方法时,她一扫过去的焦躁疑云。

除了上述由于家长不当期望与考生盲目竞争压力之外,少数考生由于人际矛盾甚至异性情感冲突也会分散他们的精力而使情绪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关系如何调整顺应高考,有待于专业的帮助。而这种帮助能否得到落实,取决于考生平时相对开放的胸怀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

比较专业的建议,一旦考生在任何原因下出现情绪波动不能够在当天自己调整恢复,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可以帮助他们寻找压力的根源而且会无私地提供有效的调整方法。

请与高考相关的家庭与老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争取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为高考服务。

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郑丽君  2010.12.29


    关注 台州安迪心理咨询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