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写作文,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孩子学习有难题?无需请家教,人教e学帮助你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教e学山西学生不爱写作,还在为此烦恼的老...

孩子学习有难题?无需请家教,人教e学帮助你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教e学山西


学生不爱写作,还在为此烦恼的老师赶紧看过来。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晨晖,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近30年,主编、参编书目三十多本。听说,她的学生可是个个热爱写作。想知道窍门不?

其实窍门也很简单,就是从写书开始。听起来更难?且听张老师徐徐道来吧。

1

写完一篇扔一篇,学生缺少真正的目的和兴趣



小学生害怕写作的原因之一:我们进行的是一篇篇的习作训练,而且这些习作大多以命题形式出现,教师全权决定作文题目,甚至规定写作提纲,提供所谓重要词语,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无趣而作。学生写作实际上是在为完成教师作业而作,并不是生活所需、心之所向。这种习作训练无法进行可持续的习作与思考,于是,我们的学生一直在一篇篇的写文章,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写文章,不知道目的的写文章,甚至是写完一篇扔掉一篇。学生习作教学缺少真正的目的和兴趣。

从写书开始

其实,许多国家的写作是从写书开始的。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学生,从孩子一入学就给孩子具体的写书理念,让孩子认识书,认识书是怎么写的。美国的小学生一入学,就在图书馆度过,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知晓一本书的结构,模仿书的样式制作自己的第一本书,比如《我的一家》,可剪、可贴、可画,形式活泼,要求宽泛。现在的日本写作教材,也不再像我们现在的教材那样编写,他们一个学期就给学生一个题目或主题,让学生以书的形式来写。

书柜应该给自己留一块天地

走进我们学生的家,来到他们的书柜前,几乎找不到他们自己写的书。自己的书柜不能只放别人的书,应该也给自己留下一块天地呀。但我们也许会发现孩子们的影集,其实,把影集里的照片配上一个个的拍摄说明或拍摄花絮,那不就是记录孩子成长的一本本“图画书”吗?让孩子写书并不难呀。只是,我们没有引导学生这么做,家长也没有让孩子们这么做。我们都缺少书的概念,缺少写书教学的理念,所以我们的学生也缺少这种概念,辛辛苦苦写了多年的一篇篇的习作最终被丢进垃圾,没有留存。就算是好一些的,最多也是留下由毫无关联的一篇篇习作构成的作文本,多么可惜!学生在童年留下的文章应该是一种财富呀!

这应该是我们教师思考的事情,也应该给孩子留下思维的空间。

2

写书比写一篇文章容易,让学生从写书爱上写作



假如我们基于现在的写作教学模式,一个学期让孩子以某一个他们能够接受的题目或话题写写“书”,也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用几篇、十几篇或几十篇习作构成书,让孩子有真正意义的、非常厚重的成就感,从而喜欢上习作,并轻松写作。那么,写作教学将是一件非常综合的有趣的事情,学生的习作将会绽放七彩。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对习作内容和形式的开放,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亲历过的、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自然会乐于习作,在习作的实践中逐步产生一种感觉:我想写,我会写,我能写。其实,“写书比写一篇文章容易!”因为写书能唤醒学生、调动学生,去完成那个非常具体的目标。

确定主题是关键

如何围绕一个主题确定一篇篇的习作题目,或是如何把学生一次次的习作纳入到一个主题之中,编成一本书——这是写书的关键。这个主题的确定是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设计的,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的。如何确定一个主题?就是让学生头脑中存储的素材调出来重组,让学生自己运行于作文之间,这是让学生自动生成属于自己作文的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很明显这是比较难的工作,当然这也是写作教学的方向性工作。看看图书馆中的书很厚,也是一页页写出来的。从一篇篇文章到一本书,其实是从书到一篇篇文章的书写,最后装订成的书。

从明确目标开始

如何指导学生写书?应从明确整本书的目标开始。首先,确定一个主题,以此为中心拟订一些话题指导学生编目录。比如,让学生先设计自己从哪些方面写《我的一家》,如家庭人物;家庭趣事;家庭摆设;家庭宠物;家庭出游……这是第一步指导,这种指导让学生感觉到先列个目录是重要的,当他们列出一个目录后,自然感觉到要一篇篇完成才行。其次,开始围绕目录不断充实写好一篇篇习作。在他们感觉写不出什么的时候,再讨论、提供方法。还有,修改调整目录,完善习作内容。再者,关于序等的写作,可以请孩子父母等亲人来写。最后,指导书的“出版”:装订、打印、“标价”等。

让学生的生活复苏

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围绕他们的生活来确定主题内容写书?让学生的生活复苏,是学生喜欢习作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我们进行每一次习作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学生的童年肯定不是空白,肯定发生过许多事,他们对世界肯定有着自己的认识。我们要把有利于学生成长、激励学生成长的东西还给学生。所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展多彩的活动,挖掘生活中的话题,就能引导学生写书。和他们一起创设一个活动场景,特别是那些有意义的场景,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过集体十岁生日、组织军训夏令营、搞一次野炊活动……

3

老师鼓励鼓励,给学生创设更多的交流机会



从班级向全校辐射:围绕中国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写书。元宵节,校园里张灯结彩,开展猜灯谜活动;民俗“二月八,吃了饺子病不发”,让学生进入食堂包饺子;端午节,让学生在食堂包粽子,做上姓名记号,网评最漂亮的粽子,还有颁奖仪式;重阳节,与退休教师一起登高秋游;桂花飘香,在校园的桂花树下铺上塑料布,让学生来摇一摇桂花,观赏桂花雨,品尝桂花酒酿;还有清明扫墓、植树节植树、冬至吃汤圆、春节联欢团拜……为期一年,围绕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或节气精心策划搜集资料,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感受,再分年段指导学生习作:低年段给活动的照片写一两句话的说明,中高年段主要进行段、篇的习作,可画可写。最后,制作封面、封底,装订成册。全校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我的中国节》!

学校60年校庆,让学生记录校庆的活动、校园的装扮、自己参与的节目、采访老校友老教师、畅想百年校庆时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工作、大家的回访……于是,每个学生又有了一本《畅想百年校庆》……

老师们为了培养学生写书的兴趣和自信心,降低了起始阶段的难度,不再是纠结于一篇篇习作中存在的小问题,更多的以鼓励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习作。托马斯•格温曾指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评价时作为一个读者并在需要是给予合作,比时时处处作为一个找语病的审阅者更有帮助,因为写作的真正目的在于交流。既然写作的真正目的在于交流,那么,写作教学的评价就应该满足学生的这个需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动笔,自由表达,无拘无束地写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要学生开始写书了,老师就一定是鼓励、鼓励、再鼓励,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示、交流的机会。

父母也参与到孩子的编书过程中,他们与孩子一起探讨主题、编制目录,帮孩子拍摄照片,为孩子写序,替孩子保管……他们对孩子的一切开始用心保管,渐渐的,孩子的书柜里也有了自己的一本本书,那是对童年的收藏,对孩子习作的激励。

以写书为载体的习作活动在我们学校悄然兴起,许多学生已有写书的主动意识:外出旅游回来,写一本游记(好多高年级的学生一本游记能达三万多字);毕业前以书的形式回忆《我的小学生活》,以书的形式写《我的同学录》;养了小宠物,也以书的形式记录它的点点滴滴……写书已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自愿的活动,还有一个学生正式出版了她的游记《小鬼游天下》,有了第一,就会有第二,我们期待着。

注:本文转自好老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觉得文章不错请点赞;觉得对朋友请分享给朋友


    关注 人教e学山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