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这家纯粹由农民创办起来的公司是怎么从炕头做到国际知名大公司的?

 

一个人,一家企业的成功,与这个时代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30多年前,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华大地吹响之际,时代为...



一个人,一家企业的成功,与这个时代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30多年前,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华大地吹响之际,时代为社会提供了众多发展和改变命运的机遇。大杨企业和“大杨人”抓住了这一改变他们穷困命运的契机,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37年来,他们敏锐地面对出现的一次又一次机遇,从不放过,大杨企业成功地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知名服装企业,“大杨人”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平台,活出了幸福感,活出了尊严,实现了个人的价值最大化。

从没有做过出口西装的手工小作坊,用三天三夜时间征服了美国客商,抢到了160件条绒西服的订单。

——大杨集团赚取“第一桶金”的故事



1980年年末,正值要过春节了,我市一家外贸企业因放假而无法完成一美国客商160件条绒西服的订单。当时大杨企业只是个手工小作坊,从没有做过西装。

李桂莲听到这一讯息后,她认为对企业是一个机会,于是她想方设法从外贸企业要来西装的样品,回到杨树房的家中,在炕上与企业所谓的几名技术骨干开始研究起来了。她们将西装一片片地拆开,硬是三天三夜没合眼将西装制作研究明白了。

当李桂莲把做好的西装送到大连机场准备登机回国的美国客商面前时,这位美国客商当场进行破坏性实验,根本撕不开,当即他便退了机票,跟着李桂莲来到了杨树房。尽管当时大杨企业设备条件有限,但美国客商很信服地将这批订单交给了大杨企业。



抓住这次机遇后,大杨企业从此可以直接从外贸公司接到为国外企业加工西装的订单了。如果说,这次是大杨企业生产西服起步的话,那么,1986年,李桂莲又一个大胆的决定奠定了企业发展的基础。那就是上一条当时全国还没有的西装生产线。

为了尽快上线,李桂莲带领企业的技术人员通过日本蝶理株式会社的帮助,来到日本兵库县一家西装企业学习,一学习就是大半年。后来,大杨企业在全国率先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大连兴华服装厂,专门生产西装。



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精神,让李桂莲和大杨企业又一次看到了大发展的机会。第二年,李桂莲连办了13家服装企业,使大杨企业迈入了集团化发展的快车道上。



当年,作为乡镇企业的大杨是没有西装进出口权的,这一条件限制了大杨向国际服装市场进军的脚步。此时已是全国人大代表的李桂莲非常善于利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机会谏言,终于她在一次记者采访中提出企业发展的限制,很快国家放开了乡镇企业的贸易进出口权,大杨企业也在辽宁省第一批成立了进出口公司,使大杨西装直接面向国际市场。

沃伦·巴菲特、克劳兹·施瓦布等这些国际名流和政要都成了企业免费的形象代言人,“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大杨集团善抓机遇巧打宣传牌



2007年国庆节刚过,沃伦·巴菲特先生来大连参加在大连开设的IMC新工厂的开业典礼,在随后专为巴菲特先生举办的宴会上,主办方提起可由大杨集团为他量身定制TRANDS(创世)西装。

“他是世界上最不好量体裁衣的人,因为他的臀部不够丰满。”裁缝师的论断决定了随和的巴菲特对这一次的异国裁衣不抱太大期望。可没想到的是,当巴菲特先生一穿上TRANDS西装,他的臀部就再也不用承担当“替罪羊”的委屈了。

当年11月27日,首次定制创世西装的“股神”Warren E.Buffett(沃伦·巴菲特)先生致信李桂莲董事长,对创世量身定制的西装给予高度评价:“这些西装太合身了,太帅了,这样的感觉不曾有过。”



2009年5月2日至5月4日,李桂莲董事长应邀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年会。巴菲特先生为TRANDS(创世)品牌亲笔题字“三十年卓越,缝制男装新高度”。

自此他便成为大杨品牌忠实客户,并将其介绍给比尔·盖茨及周边的朋友们,这些全球商界精英均对合体舒适、工艺精良的TRANDS西服给予极高评价……

如今,股神沃伦·巴菲特的衣橱里,已经放进了第26套“创世”高级定制西装。



2013年5月3日至5日,大杨创世高管一行应邀赴美出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年会,并受李桂莲董事长委托向巴菲特先生赠送礼品。这也是大杨创世连续第5次受到“股神” 沃伦·巴菲特先生的邀请出席这项盛会。

2007年9月6日到8日,大杨创世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成长型公司”的身份,受邀参加世界经济论坛——首届新领军者年会,成为首家入选年会的中国服装企业。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Klaus Schwab(克劳兹·施瓦布)先生量身定制了两套西装,并幽默地说:“三天会议只有头是自己的,其余都是TRANDS的。”



2010年9月13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隆重启幕。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兹·施瓦布教授再一次身穿创世西装主持年会,并激动地说“我以后只穿创世西装。”

为世界知名人物订制西装看似一种企业宣传,但大杨企业却看到这里潜在的市场,于是,他们开启了西装的高端定制和单量单裁新的服装生产模式。



从1979年开始,大杨企业用5年时间,学会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变革;用13年时间,实现了从小作坊到大集团的变革;用15年的时间,实现了从集体经济到股份制的变革。

从1990年初,他们用6年时间实现了从生产加工型到生产贸易型和从货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飞跃,用10年时间实现了从代料加工到自创品牌达到质的变化。

正如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的那样,从1984年在当时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起大杨第一家下属企业开始,到1992年大连市第一家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大杨企业集团,再到2000年大杨企业的上市,到如今发展成国际化服装企业,这每一步都是与这个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面对国家提供给企业发展的机遇,他们都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点也为他们打造百年企业坚定了信心。

企业的命运如此,对于企业的员工,“大杨人”在这个舞台上更是成为时代的“幸运儿”,有了出彩的机会,活出了应有的尊严。

——大杨员工改变命运二三事



在大杨集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使你现在是一个保洁员,只要认真努力,你将来也许会成为一名设计师、一名中层干部、一名企业厂长。” 张继凯,今年42岁,大杨企业的量体师,如今已是国际级的量体大师,他不仅为很多国际名流和政要量体裁衣,而且还光荣地为我们国家领导人量体裁衣。

可是谁能想到,他不过就是杨树房街道河西村一名农民。初中毕业后,他进入大杨企业成为一名普通工人,但企业为他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使他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成长为一名国际级的大师,走遍世界诸多国家。他告诉记者,当他为国家领导人量体时,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近距离地接触领导人,这让他激动不已,是企业给了他机遇,让自己活出了价值感。



张继凯如此,大杨进出口公司的李健更是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当年进企业时,她不过是一名农村的小姑娘,当企业为她提供机会到日本打工时,小姑娘很是努力,不仅学回了技能,还精通了日语。

回国后凭着地道准确的翻译水平进入了进出口公司。如今已经独自带客户的小李告诉记者,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在大杨企业她有了幸福感和存在感。

高静,是大杨企业创业时85名老职工中的一名,她17岁时入厂,今年54岁,如今已是大杨企业中管理160多名员工的车间主任。从不会做一件衣服,到每年都要经她手把关的上万件衣服,从没有任何管理能力,到管理一个车间的主任,她十分幸福地说,“在大杨,我活得有面儿,还有满足感。”



男装设计师郭指航,女装设计师方志远,量体师姜保卫,这些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在企业一干就是20年,他们从没想离开过这些流动性很大的岗位,因为大杨企业使他们成长,成长为同行业的佼佼者。

记者在大杨企业看到了一部分职工因不得已原因的辞职信,几乎每封信的结尾都有这样的一句话:“感谢企业为我提供成长的机会,让我在企业发挥了自己的价值。”记者在大杨企业的车间内采访时发现,每名一线职工尽管都很忙碌,但没有一名职工是紧锁眉头的,当记者走过她们身边时,她们都会露出笑容来。

让每名员工高高兴兴地工作,让每名员工发挥出自己的价值,37年来,大杨集团一直恪守着这样的理念,这也是他们发展壮大长盛不衰其中的一大“法宝”。

大杨集团也将由此进入一个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成长而诞生的物流快递行业,并且为大杨未来的全球定制业务产生良好的物流配套协同效应。



胡冬梅告诉记者,未来的大杨集团,将成为以服装品牌营销和高级定制为主营生产业务,单量单裁的衬衫和西装要实现年生产能力“双百万件套”,同时通过参股行业上下游互联网零售、互联网物流以及金融、证券投资等为辅助的综合性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记者手记:

在大杨集团采访,记者时时感触到的就是上至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中层干部、普通员工的“精气神”都特别的足,给人以充满自信的感觉。

深入采访下去,体会到他们的这些状态来源于一个共同的追求和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以往的经历让他们从容不迫,现在的努力让他们踏踏实实,未来的困难让他们冷静应对。他们的这种精神面貌和心态对当前我们度过经济下行时期将起到一个很好的“提振”作用。

周永斌 赵颖岩 崔严 朱延东 大连日报记者石家家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