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离职大幅裁员之后 美团这回麻烦大了

 

出师未捷历时6年美团模式交答卷,估值缩水难回春。...




风云变幻的中国互联网环境一直处于快速的大浪淘沙中,就连美团点评这样曾经的团购业巨头也难逃其外。2016年末,似乎很多人已经忘记,美团点评已经合并一周年。一年里美团点评到底经历了什么,估计只有美团CEO王兴的心里最清楚。两家团购业巨头经历“百团大战”,过五关斩六将后迎来的却是市场的迅速冷却,让人不禁唏嘘。

将士集体出逃 美团大势已去?





美团点评合并后员工人数达三万五千人。而运营不到一年,万人裁员风波不断。先是有媒体爆料,在某社交网站上员工爆出美团大量裁员现状。这个曾经的团购巨头为何落得如此地步?随着媒体的挖掘,美团PIP计划浮出水面。被强制离职的美团员工涉及近2万人,裁员比例远远超过15%,或可达到50%!



今年3月,美团10号员工沈鹏的离职同样引发了舆论的一片哗然。帝业未成而将士先走,在任何商业模式上都是进入衰退期的象征。王兴等高层的纷纷离场,给这个未来本就不明确的模式撕开一道口子。让合并后的美团点评内部军心涣散的现状完全暴露在市场面前。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大公司的合并都是一招险棋,更何况体量旗鼓相当。公司文化、战略、管理方式的差异,幸则顺利融合,不幸则在磨合中溃于一旦。而如今反观美团点评这场轰轰烈烈的合并,似乎就是整个团购巨头崩塌的前戏。

硝烟散尽 低价战略难守市场



在团购业发展最迅速的时候,美团模式曾被投资方一度看好。2016年1月,美团完成前后7轮融资,公司估值高达180亿美元。美团长期以来的市场逻辑是,联合商家,通过低价策略和营销推广将用户引流到平台。当平台用户达到一定数量便可反哺商户。平台在整个成交模式中抽成。这个低价、商户、平台最终再引流到商户的循环模式看似完整。在经营6年后,却遭遇不利。

说到底,美团抓错了用户痛点,对自己的模式过于自嗨。美团认为用户经历过优惠购物后应该保持高忠诚度和活跃性。用户的逻辑是,去商户后再搜索优惠信息。美团平台的功能性被搜索引擎代替。谈何忠诚度之有?

美团上半场,卒。

“下半场”遇冷 美团出师不利



7月,入秋之季。摇摇欲坠的美团对外宣布“下半场”计划。王兴公开表示,美团的问题出在一直处于疯狂抓取用户,疯狂接入商家和低价销售的死循环中。“下半场”是收割的时候了。对于王兴信誓旦旦的演讲,市场反应反差巨大。

除了屡次陷入高管离职和万人裁员风波。美团为了盈利压榨商家血汗的舆论也没有间断。如果美团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只能算次要矛盾,在这场团购战事里,美团和商家的争端就成了主要矛盾。



为了盈利,美团不断提高商家交易佣金。普通商家的交易佣金高达10%,而电影、KTV等行业甚至高达20%。并且公开征收上架费、广告费等一系列费用。美团一面要求商家做价格低廉的折扣活动,一面向商家征收昂贵的佣金费用。商家在经营上苦不堪言,各地纷纷爆出美团商户集体抗议和下架的纷争不断。

美团模式交答卷 投资方集体看衰



“下半场”的开局不利,不仅员工看在眼里,市场也有目共睹。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投资方对美团的估值已经缩水到100亿美元。

而今年1月,在33亿的融资中,美团与投资方签署的两年内必须IPO的对赌协议,如今看来更像是这个曾经的霸主最后的计时器。
市场永远是那个市场,为什么王兴却只能失望立场。从模式上看,美团不具备源源不断的平台引流能力。团购是交易模式中以低价吸引流量的一环,却不是一个完整的交易闭环。对用户转化能力的缺失是美团最大弊端。大规模,短时间,重体量虽然制造了大量数据烟幕弹,但硝烟散尽后只遗留残骸一片。

人们遗忘美团需要多长时间?或许就在美团失去价格竞争力的一瞬间。被市场淘汰的美团模式,很难再看到春天。


    关注 电商最前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