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前沿》第二期初选:文艺的本质辨识

 

文艺是追求美的人类行为,而美是人实践后逻辑性表达自然逻辑的共鸣本身的感受,存在于自然。文艺是人造物,我们为什...



文艺是追求美的人类行为,而美是人实践后逻辑性表达自然逻辑的共鸣本身的感受,存在于自然。

文艺是人造物,我们为什么情不自禁的表达快乐?我们在快乐什么?而什么又绑架了我们的快乐?以规律论作为方法论,我尝试要找到答案:为什么明明我很愤怒感伤,但我却在表达出来作为文艺作品时我却很快乐,坠入别人认为的“自我”?

理论研究认为,文艺是人脑的细胞之间突触间的理性逻辑关系共鸣的对愉悦本身的抒发,非文艺学科是愉悦之后对人脑之外的规律关系的反映,侧重愉悦的方法。而感到快乐要说出来我很快乐,这是人脑的本能反应,共鸣,即文艺的本质。理工科针对侠义物质,文艺针对广义物质,手术刀切开器官,但器官本身的反应要让文艺来解读。

神经的反应,与记忆的神经不断对等以及不对等关系,形成人脑的逻辑。人脑逻辑越接近自然逻辑,就是理性。文艺是客观的反应。客观的逻辑,只是反映的是对自然物的反应另一维度的愉悦本身,即表达情绪。文艺的表达决定人为什么事物愉悦。市面上的文艺想像与科学并不冲突,只是对事物不同维度的反应。但文艺有它独有的感性到理性的优劣过渡。没有理性的文艺就是感性,它的创作者会被理性的文艺折服,虽然自己神经不发达或者记忆不够多。

以版式举例。对字体的排列及大小选择,和布局尤为突出;没有理性的感性排列只会杂乱无章。缺乏理性会导致人们不能更好的认知以及改造生存。文艺不是感性,是创作者客观的反映。创作者因为创作愉悦,所以他本身大脑智商感人,是感性的。作品并不感性。假如一副安静的画乱入了嘈杂的事物,如果是表达安静,是感性,表达反传统艺术。革新艺术则是理性的,看作品先看人。自然是多元且绝对的,产生了绝对的人。人本身确实相对的看待事物,有意思,我们虽然对不同的事物感伤,但都在流泪。

文艺针对愉悦本身,所以有什么用?市面上的确实没什么用。有用的文艺上不了台面,因为文艺反映创作者因为什么愉悦,和创作者的客观大脑认知挂钩。所以要么在地下,要么悄悄玩,要么不赚钱的玩,或者创作者真的以饱满意志埋葬肉体于地下。所以有人说海子的自杀是最极致的诗歌创作,不过换种方式呐喊会更好,活着会改变更多人。他们是愉悦的,但自杀是自私的,所以创作不是最好的。

客观自然物质—人脑记忆—刺激情绪。人脑不过是自然物质的反映,没有思想。通过实践发生对等不对等关系,自然物质在记忆被分类,分在一起的物质有了记忆链条,即人脑逻辑,但物质本身是逻辑的,叠加了人脑逻辑。文艺的不同是刺激情绪后表达情绪而反向再次在记忆发生对等不对等关系,针对愉悦本身,并不反映人脑的自然逻辑,仅仅是反映高兴的原因,即另一维度。记忆多少和神经的灵敏发达一直起作用,感性的人通过实践不断调整记忆中自然逻辑的分类,达到理性,人脑逻辑对等自然逻辑最完美。人脑逻辑是自然产物,不是人的思想,人没有思想,因为人是自然产物,一句话证明:你不能决定你爸妈生你。

举个例子。我在午后散步到一条小溪边的竹林,甚是安静。我的愉悦想抒发,我会写“镜面的水看清沉睡的自己,无关痛痒的微笑伸出不明所以的手,以为自己在寂静飞行,企及上帝,躺着注视苍穹,满是深蓝的天空瀑布垂下。”写的肯定不是自然逻辑,是刺激情绪反向在记忆中反应,安静让我愉悦,要表达安静,和安静相关的记忆开始反应。情绪是人共有的,对自然逻辑的反映也是共通的(自然是绝对的),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的时间差异和对自然逻辑反映的多少,比如我高兴你悲伤,我知道的你不知道。差异还体现在天赋,有的人敏感,逻辑关系正确,有的人却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很迟钝,有的人敏感所以情绪强烈,对文艺作品感受强烈,而有的人也很喜欢但感受相对弱些。因为自然逻辑的反映多少也是人脑逻辑关系差异的原因,但会因为认知和时间重新统一,自然是绝对的。虽然理性就人而言是相对的,但人可以反映绝对的自然,人脑逻辑直接反映自然逻辑,对等自然逻辑,这样的人就是绝对的,理性的,不因时间变化而其反映的事物发生变化。

真正的文艺家都是及其真诚的。他们怎么想的就会怎么表达,因为本身让他们愉悦,愉悦让他们表达本身,撒不了谎。若纯粹为了赚钱的话,或多或少就虚伪了。因为既表达愉悦又能赚钱不多,孤独。

进制论认为,假如一个小孩一直被虐待,小孩会认同这种生活,即习惯,也是犯贱。但自然是多元,小孩会遇到其他共鸣的事物,对于虐待他共鸣的是生活状态而不是虐待他的那个人,所以他基于共鸣平等和那个人斗争成功,生活状态改变就会怅然若失。如果是自闭小孩,可能会自杀,因为除了生活状态其他共鸣的事物接触少。有趣的是,生活状态改变也会和他找不同及不同的不同产生共鸣,进制。所以可以争取。

因为自然规律,人的认知表现为逻辑,所以文艺始终是符合人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取向,同时在价值取向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对自然的客观审美,太阳、山河本身是绝对的无意义的,因此人通过身体的本能感受对其产生美感;第二个层次是人与人的审美,包括赞美爱情,友情,亲情等,开始有了社会性,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能属性,根据前文人的一切认知都是逻辑作用,所以情感是美感的;而第三个层次是最具社会性的层次,及理性,回归逻辑本身的美感。一个人喜欢自然,与社会无关,一个人感受到情感,与社会关系不大,一个人理性,社会性就会极致凸显。理性是最根本的美感,所以凸显社会性可以获得更多共鸣,顺应自然。最高层次的审美是所有人都会感受认可的,只是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性,有的人感受早,有的人感受晚,取决于人的智商,也就是学识和先天的身体天赋。聪明的人是敏感的,对美也敏感。所以有社会革新价值的文艺是最高形式,是对极致美的追求。

文艺作品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内容、形式和方法(内容和形式尽可能简单就是理性本身,简单即逻辑,因为逻辑,所以简单)。众多文艺作品有的是内容理性,表现为左翼艺术家联盟等的作品,有的形式理性,比如印象派代表的新的技法。方法没有理性的说法,因为人的表达方式本身就是方法,是理性的表现。但是感性、知性、理性本身是过渡的概念,所以一个时期的理性对于后世就是非理性,确切的说是知性。但文章第一部分已经论证有些概念是绝对的,比如理性本身,而文艺最主要是表达内容(之所以辨别最主要也是人的逻辑认知规律),所以内容的美感是不会变化的,除非以丑为美,歌颂假恶臭,赞美犯罪。形式是可以变化的,也是必须变化的,因为没有变化就意味腻。之所以腻是因为人的认知老是逻辑对等就和人的认知本身规律状态逻辑不对等,也就是前文的进制关系,会丧失美感。所以前文的文艺三个层次必须都存在,三者关系不是敌对排斥,而是一个比另一个更好的关系。

文艺也是人的认知及表达,是直接的,产生于人脑逻辑。而人脑逻辑属于自然逻辑,人只是对自然逻辑的反映,没有思想,亦没有想像。如果逻辑不对等就意味身体的消耗,需要更多精力去记忆,去反应。消耗代表死亡,生命本身拒绝死亡。逻辑不对等没有美感,除非笑话,因为笑话是假装的或者短暂的。比如小孩做了一件关系不大的错事,大人可能会感觉到可爱搞笑,因为是短暂的,潜意识中包括小孩以后会明白现在的错误这个内容。而有的人喜欢追求新事物,是因为追求新事物和之前新事物所带给人更加理性的状态逻辑对等了,理性也意味着本能的快乐。没有体会到理性的快乐的人则拒绝新事物,因为没有理性快乐的概念,逻辑不会对等。一个小孩一开始拒绝学习,但学习让他有了更好生活的概念他就会喜欢学习。当然有些客观存在本身就是绝对的,本身不会被新的认知,也就不是新事物。比如地心引力,所以工科相对枯燥,但可以做形式的变化,比如从汽车到飞机,从认知水往地处流到认知秋天落叶,重新获得美感。


    关注 文化前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