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牛的埋伏》谈谈绘本阅读的一些心得

 

绘本的文字在讲故事,图画也同样在讲故事。如果我们只是给孩子念文字,而不仔细读图,那就只是唤醒了故事一半的生命。...



绘本,既有文字,又有图画。但它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带图画的书。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绘本和带插图的文字书有怎样的差别?

这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后者的插图只是对文字的说明,如果把插图删掉,我们照样看得懂这个故事,但如果我们把绘本的图删掉,这个故事就不完整了,甚至可能已经不能称为书了。

是的,绘本的文字在讲故事,图画也同样在讲故事。大部分的时候,绘本中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和图画所表达的内容相互补充,文字讲的,图画不讲,图画讲的,文字就不再叙述。所以,如果我们只是给孩子念文字,而不仔细读图,那就只是唤醒了故事一半的生命。

以《奶牛的埋伏》为例

以我们这个星期向Annie老师借的《奶牛的埋伏》为例。



如果我们隐掉所有的图画,这本绘本的文字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每天早上,奶牛洛特在挤奶的时候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朝院子里张望,因为在那里她可以做最最喜欢的一件事,那就是吓唬邮递员。把邮递员从院子里吓跑。洛特每天都会找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埋伏起来。农场主太太对洛特的这个爱好不太满意,她已经很久没有收到过完好无损的包裹了,里面总是有东西打碎。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那位可怜的邮递员每天晚上都会做恐怖的噩梦。这天早上,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要是我给那只奶牛也送一个包裹的话,说不定她就会喜欢我了。”洛特还像每天一样藏了起来,又像每天一样跳出来吓唬邮递员。“别闹了!”农场主太太看到洛特又把邮递员吓跑了,大叫起来,“再也不能这样了!”她跳上拖拉机,突突突地追奶牛。“别追了!”邮递员也大喊,“这个包裹是给你的!”洛特来了一个急刹车。她还从来没有收到过包裹,这里面会有什么呢?但是包裹翻着跟头从她身边跳了过去,然后又接着向前跳……但是太晚了,包裹被拖拉机压扁了。邮递员呆呆地站在路边,洛特也失望地一屁股跌坐在草地上。当洛特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后,邮递员的自行车已经完全变了样。“完了!”邮递员抽泣着说,“没有自行车我可怎么送邮件啊?”从那天起,吓唬邮递员的恶作剧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了。每天早上挤奶的时候,洛特还是迫不及待地向院子里张望,因为有人在院子里等她。现在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送邮件!

光看文字,或许你会说,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了啊!是的,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把这本书的图画和文字一起看,就会发现故事丰富和饱满的程度,以及带给我们的乐趣,至少翻一倍。

比如在书的第二个跨页,作者用图画告诉我们洛特都找了哪些地方藏起来。你可以顺着奶牛的脚印,发现她会躲在牛棚里、拖拉机边上、树干后面、草堆后面等等。作者把洛特蹑手蹑脚、左顾右盼寻找藏身地点,以及藏好以后,探头期待邮递员到来的那种神情用图画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在文字中并没有体现。



比如书的第六个跨页,文字叙述仅仅一句“那位可怜的邮递员每天晚上都会做恐怖的噩梦”。而图画则告诉了我们噩梦的内容:他去超市买东西,推着手推车到收银台结账的时候,发现收银员竟然是那个总是吓唬他的奶牛!他坐公共汽车,发现周围的乘客居然都是那头奶牛的化身,并且都用恶狠狠的眼光瞪着他。图画还告诉我们,这些噩梦的内容让邮递员感到非常害怕。



比如书的第九个跨页的右半部分和第十个跨页,文字只是告诉我们,洛特失望地一屁股跌坐在草地上,然后自行车坏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看了图就会明白,原来洛特的一屁股是先压在了邮递员的自行车上,然后才是坐在地上,邮递员的自行车被洛特的一屁股压坏了。你看不是,第十个跨页上,奶牛的屁股上还有自行车车架的印子呢!





再比如第十一个跨页,这一页和第一个跨页做对比,图画中表现的信息就更多了。比如右上角胶布上胶住的苍蝇多了几只、干草堆上开出了小花、一卷满满的牙膏还是胶水用完了、红色桶里的鸡蛋孵出了小鸡、水管上的那盆植物也开出了花等等,这些信息都预示着时间的流逝,也清楚地表明了两幅画的先后顺序。第一个跨页上,牛棚里只有一只鸡,第十一个跨页,牛棚里怎么多了那么多鸡呢?翻到下一页,哦,原来她们都等着和洛特一起去送邮件呢!





你看,加上图画所讲的内容,我们还没算上各种有趣的小细节呢,这个故事已经丰富和精彩许多了!

我怎样给豆豆讲《奶牛的埋伏》

不同于直接翻开书念,讲这本书之前,豆豆妈咪先试着吊起豆豆的胃口,引起他阅读的兴趣。“从前,有一只叫洛特的奶牛,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吓唬邮递员。她每天都要找一个不同的地方躲起来,然后出其不意地跑出来把邮递员吓走。后来,邮递员叔叔想了一个办法,奶牛再也不吓他了,反而每天帮助邮递员叔叔一起送包裹。你知道邮递员叔叔用了什么方法吗?”

如果豆豆愿意开动脑筋想想邮递员叔叔到底用了什么办法,那是最好的。不过没有也无所谓,因为豆豆妈咪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豆豆跑去把这次借的书一本一本翻出来看,过了一会儿拎着《奶牛的埋伏》来找我给他讲了。

第一遍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豆豆妈咪比较注重情节,也就是文字,图画表达的信息也会讲,但没有面面俱到。这是为了让豆豆了解整个故事的概貌,也是为了回答他心中的疑问。

讲完第一遍以后,我和豆豆说,这个故事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刚刚没有仔细讲,你想不想再听一遍?豆豆点头,于是开始讲第二遍。讲第二遍的时候豆豆妈咪就放慢速度,每一页上先读文字,再读图画,文字的故事和图画的故事一起讲,也会略带过一些图画细节的描述,但没有把各个细节都讲到。

用这样的方法读完两遍后,豆豆妈咪所能传授给豆豆的大部分内容也就完成了。接下来,豆豆具备了自主阅读这本书的能力。

因为从第三遍开始,豆豆已经不需要读文字了,他只要专注地看图画就行了。通过看图,回顾这个故事的内容,去发现我没有和他讲到过的种种细节。

这之后豆豆当然还会找我讲这本书,而我在保持故事整体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每次都会在次要情节或是某个小细节上做专门的展开,使得每次的内容都有增有减。比如书的第二个跨页,洛特的藏身地点固然是主要内容,但母鸡们的画面同样可以讲个小故事。你看有的母鸡在看藏在矮树丛后的洛特,有的母鸡坐在饮水槽上晒太阳,有的母鸡喝饱饮料躺在屋顶落水管上睡大觉,还有一正在走路的母鸡,脖子上套着脖套,翅膀上绑着绷带,这是摔跤受伤了么?再比如书的第四个跨页,被洛特吓走的邮递员夺路而逃,正在带领宝宝们散步的鸡妈妈看到自行车飞驰而来,赶紧保护小鸡们催促他们快些跑到草丛里,“快到路边上去,车子来啦!”等等。每一次讲故事,豆豆妈咪都会试着找一些和上次不一样的内容讲,这样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验。

Annie老师曾经写过一段话,从另一个角度和豆豆妈咪的观点不谋而合,我把它摘录在最后。“大人在替孩子挑选绘本时,其首要诀窍就是,摒弃大人惯有的阅读方式,不要先读文字,而要先读图。如果在赏心悦目之余,我们还能够从图的表现读出故事的端倪,那就表示,这是一本值得考虑的绘本。”

豆豆妈咪原创绘本读书笔记:

1. 《奶奶的护身符》读书笔记

2. 《艺术大魔法》读书笔记

3. 《大嘴鸟快递公司》读书笔记

4. 《鸭子说“不可以”》读书笔记

关注公众号后查阅历史消息可收看。

如果您喜欢豆豆妈咪的文章,欢迎关注“豆妈笔记”微信公众号。豆豆妈咪和您一起分享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长按下图,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页面跳转后点击“关注”即可。


    关注 豆妈笔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