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舞美设计第一趴——戏剧诞生的四大因素

 

舞美设计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是四维时空交错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这一趴,小编给大家讲一讲戏剧诞生的四要素。...



现代戏剧中的舞台美术包括舞台美术设计、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化妆、美工、装置、特技及舞台技术管理等。这些艺术成分在戏剧中不是简单地组合,而是在戏剧的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三度创作中的有机融合。它们在特定的艺术构思中使各种艺术成分发生质变,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戏剧实体。这个戏剧实体在演出中与观众一起完成它的艺术审美价值。戏剧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它兼有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特征,既有文学与音乐的时间性、听觉性,又有绘画与建筑的空间性、视觉性。演员创作角色是在时间与空间中展示动作与冲突,使观众感受到演员表演艺术的魅力。

戏剧在它诞生的初期,只有演员、观众、演出空间与舞台美术中的人物造型这四个因素。

一、观众和演员

戏剧中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说,戏剧就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参与的活动,没有演员就没有戏剧,同样,没有观众也没有戏剧。

演员是戏剧艺术创造的主体,戏剧综合进来的艺术成分有:编剧、导演、音乐、美术与舞蹈,都是围绕着演员、服务于演员的。但戏剧表演艺术与电影、电视表演艺术不同,戏剧所用的媒介是演出场所中的演员,而电影用的媒介是银幕,电视的媒介则是屏幕,戏剧所采取的方法是实体的人物动作与语言,活生生的演员所创造的角色与它的接受主体——观众,在一个演出空间中交流着,并在欣赏与联想中产生共同创造的观演关系,这是电影与电视表演艺术无法达到的。戏剧是一种不断再创作的表演艺术,它与电影、电视一次性完成的表演艺术不同。而这也正是戏剧艺术的优势所在,也是戏剧艺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原因。

戏剧的载体是演员,而演员的载体是舞台。凡是演员表演的场地都可以称之为舞台,那种认为只有镜框式舞台或戏楼才是舞台的概念,其实是一种误解。戏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演员与观众,同时也就存在着演出空间。这种演出空间,规定了演出与观众的空间关系,制约着演员的表演形式与演出风格。

二、演出空间

不同的戏剧观念产生不同的表演场所。

西方戏剧以古希腊环山修建的圆型剧场为最早的演出场所。据记载,公元前6世纪出现在雅典的戴欧尼斯剧场是世界上最早的剧场之一,它的中心部分是圆场,直径大约19.5米,是演员的表演场地;而观众席依山而建,三面包围着圆场。这是一种大型的、开放性的、充满雕塑感的舞台,演员在空灵的舞台上表演,既无法直接模仿自然,也不追求幻觉,形式简朴,充满程式化和象征性。

古剧场现在依然使用,在露天的山坳里半圆的剧场,你可以想象来自山间声音该是多么动听,多么撼人心魄。

古希腊的剧场舞台与观众席的演出空间之大,与二千多年之后的剧场相比也是罕见的。这正是为了适应希腊奴隶社会酒神节庆典活动的需要,这是一种大型的群众性集会,最多时观众达3万人,演出长达一整天,而戏剧竞赛要延续几天,观众充满了对演出的狂热,演出也成为一次盛大的节日。
(雅典戴欧尼斯剧场)


公元15-16世纪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它强调尊重人与人的权利,在戏剧中更多地表现了世俗生活,反映商人与市民的要求,写实主义风格迅速发展。于是,在追求透视布景的热潮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镜框式舞台,即1618年在派尔玛建成的法尔尼斯剧场。


(第一个镜框式舞台……法尔尼斯剧场)
法尔尼斯剧场用镜框台口区分了表演区与观众席,增加了透视布景的幻觉,此后还出现了完整的侧幕体系与三面墙布景。镜框式舞台对写实主义布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台与声、光、电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引进舞台,它不仅适应写实主义流派的演出,而且也能适应其他戏剧流派的需要。因此迄今为止,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表演场所是存在镜框式舞台的剧场,东西方都是这样。但是,镜框舞台过分追求幻觉、演员与观众“隔离”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20世纪各种戏剧流派的出现促进了新型的 “伸出式舞台”、“中心式舞台”、“可变式舞台”和“流动性舞台”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环境戏剧”采用了根据演出需要去寻找与设计剧场。

70年代末的欧洲,话剧已经很少在镜框式舞台上演出,它可以在咖啡馆、教堂、舞厅、公共建筑一角,甚至在生活实景中演出。西方舞台设计对演出空间的个性化与独特性的追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演出空间的创造,已成为舞台美术设计思考的主要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美术设计正是演出空间的创造者,造型艺术与戏剧一开始就在空间上综合在一起,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伸出式舞台)
三、人物造型

与表演艺术同时产生的服装、化妆与道具,是舞台美术中的人物造型。

它与演员的表演互相依存,虽有主次,但不可分割。东西方戏剧都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宗教仪式与庆典活动,那时已有了服装、化妆与道具。在人类戏剧艺术形式中最早出现的希腊戏剧里,服装与面具(化妆的一种)已成为戏剧的六个成分之一,正如亚理士多德所指出的“形象的装扮多依靠服装与面具制造者的艺术”,演员手持的小道具由于表演的需要而出现,最早使用的神杖与盛满祭品的花篮就是其中的两种。而东方戏剧,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例,早在秦汉的“乐舞”、“俳优”与“百戏”中,巳有了涂面化妆、手持道具与非常优美的服装。到了12世纪中国传统戏曲正式形成时,服装、化妆与切末(道具)已经与表演艺术融为一体,达到了很高的综合水平。曹禺先生说“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白蛇传》  舞台人物造型)
好啦,今天小编就先说到这里。在往后的内容中,小编会给大家更多干货(憨笑)。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就请扫描二维码,关注一下哦(可爱)。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五维凤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