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编辑选择隐退时,一本书的推进就顺利了

 

写生的灵魂是写意。...

明心见性

和生活短兵相接
文 | 李娟
《苹果落地》责任编辑  十六开特邀作家
从写生到写意
“在我看来,凝练、朴素、自然才是写意的精髓,我们画画的人心里都应该有的一种追求。”

“实际上每个画画的人都应该回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每一幅画都是内心的自然流露。
《起风了》戴士和
01 
戴士和先生有诸多头衔,如曾经的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油画系主任,如今的中国壁画学会会长、油画学会理事等等,在前不久成立的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中,他又被推选为院长。“身居庙堂”的学院派标签让人拘谨,但是他更愿意说自己是个画画的,更习惯在动手的实践当中体悟一些大问题。他说“我一直在画我感兴趣的,一直在做艺术上最重要的事。小的,边边拉拉的,一棵树,一间房子,我在想的是最重要的事。”

他是老三届,高中毕业当过五年机修工人,这段经历使得他在之后的从艺道路上眼睛从未离开“小的,边边拉拉”的人和物。范迪安说:“他是个不停画笔的人,真正做到了笔不离手,无论开会、聊天,还是旅行中的间隙,他都掏出速写本或笔记本勾画眼前的事物,他的这种做派是孤傲自信的表现,是对周围热闹的视若无睹、置若罔闻,也是一种心无旁骛,甚至不削一顾。反之,他却获得了对许多新鲜事物的捕捉,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练手与练心是一致的,身在此处,心在对象。”
02
和戴士和先生的相识像一个随风而起的故事。那是在颇有名望的油画家曹新林先生画展上,戴先生作为嘉宾、我作为出版社代表参加,期间我凑上去说“戴老师,我们合作做本书吧!”他像老朋友一样说“好啊!”这更像是一场不靠谱的邂逅,但没过几天我们真的谈起了出版这件事。

戴先生交稿的速度很快,51篇文章是他近二十年的艺术随笔,还有60余幅近年创作的作品。东西都是真东西,戴先生也是当代写意油画界躲不开绕不过的代表人,但问题在于51篇文章没有任何内在规律可循,没有起始,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局。
《柏岚子码头》戴士和

他的随性无处不在地渗透在他的文字和作品里,观点虽高度凝练却四处散落,生活的犄角旮旯都是他讲故事又是讲道理的素材,他只愿和你短兵相接、速战速决,其中的惊心动魄稍不留意就一晃而过,像一个会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这让我很难给这本书一个准确的总结归纳语。

比如,在《不离正宗》一篇文章里他讲油画的民族化问题,开篇却是一个便池,“记得在河北一个部队营房,发现大厕所的便池比较高,便池下面摆了些砖头给人踩上去,但个子小的还得踮着脚撒尿。打听了才知道,营房修建时,全盘用的原苏联营房图纸,真是原原本本地照搬了。”

这个具象画面能刻在每个人脑子里,他让人记住这一幕,然后告诉大家“修厕所建营房,房子盖出来是给中国人用的,油画画出来也不是为了给洋人看的”,“把民族遗产的好东西融进油画里面去,还是人同此心”。每个画画的人都应该回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每一幅画都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这是真艺术。

戴先生把自己定位为小众画家,并且兴致勃勃地经营着这个位置。艺术家大概都不希望被驯服、不希望成为大众的尤物或是表演者,可作为编辑却不太能容忍“小众”这个字眼。抽象的书名“苹果落地”似乎就得改,一系列的营销活动从起初就得考虑进去,需要大张旗鼓。

我惯常地认为这样考虑就是个负责任的编辑,我兴奋地带着这些想法冒着四十度的高温来到戴老师画室和他交谈,以为他会认可、会配合。但他的随性是坦诚的,也是强硬的,他说,齐白石曾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书名“苹果落地”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了,懂的人自然明白,不改,其他就是你们的事了。我突然想起杨绛先生回绝出版社的一句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戴先生和杨绛先生的态度如出一辙。
《桂林白家的下午》戴士和

本书的另一个问题,60幅作品并不是文字的补充,文字也并非对作品的解读和阐释,惯常的思维模式是图文结合才能让书更有整体感、更通透,我们也更希望通过文字看懂一幅画,怎么解决?戴先生说,“作品已经把我的意思表达出来了,画已经摆在那儿了再让我解释,我就觉得无能为力,绘画语言没有传达的东西文字语言补充不了,绘画语言已经表达的东西文字语言只是捣乱。”所以最后图文的分工只能是各成一脉,通过不关联的、不沟通的形式最终达到沟通的效果。

这让我意识到,每本书都那么不同,每位作者的性格、修为也各有所异,有些书需要大张旗鼓地推广作者、处处彰显编辑的思路和设计痕迹;有些只需要客观地呈现内容,作者是隐藏的,编辑更是间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一种适合的想法和与之匹配的形式。在这本书上,我之前试图控制、创造的想法是愚蠢的。当我选择隐退时,这本书的推进就立刻顺利起来。
03
书的设计师选择同样喜欢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张胜老师,我们达成共识用一种凝练、朴素、简净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图文分离不交叉,图片零散地穿插在双码页面上,突出文字的主体部分。这样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事实上,真正上乘的设计就是这么简单。
“戴士和画室”


封面用了戴老师画室的照片,是我和张胜拜访期间随手拍的,没有刻意的整理和挪移。张胜曾说看到稿子的第一感觉就是用一张戴老师画室照片,他相信这种感觉,不管中间有几次周折,他都坚持为之。事实上,透过这张照片,尤其是窗口那一束光,真的拉近了读者和内文的联系,也触到了戴先生的气质。

书的内文采用“超级樱花”纸张印刷,质地细腻柔软,最大限度地承载了油画作品的品质和色彩。
04
书从印厂发出,送到戴先生手里,他说这是他出版所有书中最好看的一本,我猜是因为这本书在气质态度上是坦诚的。而各方读者评论告诉我,这也并不是只有懂得艺术的人才能欣赏的小众书,而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读者感悟到不同被打动、被点燃、被启发的东西,所谓“得其意而忘其形。

可我的问题是,如果责编只是隐藏起来的匠人,那么他对这本书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或许珀金斯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编辑之一能给我一个足够的解释——“编辑并不给一本书增添东西,他最多只是作者的仆人。不要觉得自己很重要,因为编辑充其量是在释放能量。他什么也没有创造。”编辑不曾创造过什么,他只是参与创造,参与作者兴致勃勃的表达,会意并精准地呈现,这应该是编辑作为仆人的全部价值。
《苹果落地》

戴士和 著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6年10月出版
每日一摘
图片设计:秦土豪


    关注 十六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