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行 意识、语言、诗与AlphaGo

 

编者按

尼尔斯被魔法变小,才能骑着毛真迁徙;思想为意识提炼,可以随着散句漂流。这些句子或来自早餐的...

编者按
尼尔斯被魔法变小,才能骑着毛真迁徙;思想为意识提炼,可以随着散句漂流。这些句子或来自早餐的闲谈,或是微信聊天记录,或出自他的随想录《千字》。
意行记
47、最初,意识本是一片莫名的虚空,与身体共处却互不相识,只是在陌生的同在中,彼此发现了对方。

当意识的运动第一次截获了身体的反应,即意识到的……正是……感觉到的,意识主体才觉察到了关联自身,而存于自然之中的那部分外物——身体。此时,虚空出现了内容——存在进入了意识。从此,以身体为中介,意识与存在不断向对方传达并刻画自身,开始了互相占有的历程。意识与身体的关系也随之深入,直至互为彼此的归宿,共同构造了身心相应中的自我。

48、命名,是意识占有存在的方式。意识驱使身体向意识目标发出即兴自主的言语,使事物因被一个声音所指认,而为意识所领取,从而从存在的混沌中凸现出自身,这是意识目标与存在之物,在声音中的自由关联,其中直现了意向与本能的交合。那最初始成的语言——言语,作为意识的外化,是诗的前世。

当意识个体的自由选择——言语,一旦为群体所确认,进入公共交流,就成为了语言。言语发生之时,所触发并呈现在意识中的身心感知,在作为语言的使用中逐渐被屏蔽,以至于完全与受者失联。从言语到语言,是将存在抽空为符号的过程。

49、而诗,逆反这个过程。在语言不断丧失意识成分之后,诗回溯到它的原始生成处,将语言还原回言语,恢复了意识目标与存在之物的直接相应。诗,重现意识的无中生有。这是一种极限,被思维逐渐逻辑化的意识,必须超越前者的所有规定才能赎回原初的自由之身。

50、意识的运动是自由联想,思维则遵循逻辑原则,是精神之中同于物质的部分。作为以绝对的意识原则生成,而不是在逻辑中使用的语言,诗表现了纯粹的意识运动。意识的极限即存在的边界,那里是超出了逻辑-物的疆域,正是这个世界诗意的部分。这个有无之间的界面,就是空性,诗以意识的虚无本体与其合一。所谓空性,不是有无两种状态的实体,而是有无之间的转化机能。存在本体,就是这种转化机能。意识,同于存在的这种本质。诗,同于意识同于存在的这种本质。

51、语言是物的界限,意识是存在的界限。存在超出物的部分,是诗。

52、为什么诗的每一次,都是意识的重新开始?因为……诗即转化本身。犹如存在本体在存在者中无穷动,诗在语言中无穷动,每一次进入其中的意识,皆于当下的转化中,生成新的自身。从具有绝对本质的诗里,意识可以无数次转化,无数种生成。这是诗的无限性,诗不是结论,没有止境。由于时刻处于更新之中,诗具有测不准原理。

53、因此,所呈现的事物,是否被带入了第一次被揭示的关系,就成为了诗的标准。多大限度上拥有这种“第一次”,就多大限度上兑现了诗意。本质的诗,是始终不丧失“第一次”的文字,其中有存在本体的不朽示现。真诗,不参与衰变。

54、艺术的衰灭与不朽,实则是物质与精神两种元素于存在中的分流。物质具有衰变性,随时间折旧,衰败,直至消亡,而精神不受时空制约,仅由意识-心灵所呈现,并与后者形成一种唯一的互存形式——这是一种绝对的关系,二者之间不假任何外物,不由任何外力,精神之于心灵,只有存在与否,而没有流变耗损。存在之物一旦作为精神内容,为意识所接受,则即刻转化为心灵本身——心灵接受什么,就在自身形成什么。时空载体中,物质必然衰变。而心灵载体,精神与之同生互存。因此,精神会成为不会衰朽,永处初始的生命经历。

55、诗的物性程度,亦即精神的异化程度,决定了它的衰变率。为机械化的物质特征所同化的精神内容,只能为大脑-思维归纳,却无法为心灵-意识受存。思维是物质规则在精神中的代言,它将一切都转化为逻辑对象,而剥离了感知体验。只有纯粹的精神内容,才会进入意识-心灵本身,成为不参与衰变的部分。大脑会衰变,而心灵恒新。

56、同样的,人只有依据精神原则,面向意识-心灵,生命才能处于诗性的恒新和无限之中,免于物性的归纳。

57、当无视思维-逻辑-物质的原则,自由行进的时候,意识所能抵达的极限之处,就是这个意识主体的诗意所在。但是,你会发现,很多人的诗意,不过就在肉身几米远的距离。也就是说,他们的意识已被思维完全同化,即便忘我地无视,也难以逾越后者,二者几可等量齐观。

58、意识向思维-物质规则交出了全部的自由本质,这是独属于人的悲剧。丧失意识自由的人,要么沦为低本能的动物,要么沦为伪理性的机器,变成了人中的熵。

59、大脑-思维-逻辑-语言-理性,这个概念的世界,作为精神中同于物质的部分,是精神处理物质的领域;心灵-意识-联想-言语-梦,这个体验的世界,作为精神中本于自身的部分,是精神处理精神的领域。当大脑开始替代心灵,即思维开始取代意识,这种生命被程序化的迹象,正是人性向物性的趋同。

60、精神不断趋近其本质而存在,就是人的新生——生,就是不断地生成超越性的自身,生即新生。精神不断趋向物质的本质而存在,就是人的驱死——死,就是持续地异化为他者,直至成为他者。

61、机器日趋人类化的同时,人类也日趋机器化,思维在精神世界过度拓张,使生命日益深入地被逻辑所规定,沦为一种种语法。诗守护了意识的本质,把语法中的人还原成自由言语的原始人。

62、“人,诗意地栖居”,物质的规定中没有我的家,我家就住在可能性的后面,卖着香火的那家意识老店。你的意识,还有可能吗?你还有……意识吗?所谓“生活在别处”,这个别处,在哪里呢?一块石头放在哪里,都是没有别处的。意识失去自由,人就是一块抛物线中的石头!你的别处?只能在别人的意识里……

63、现代人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是已经难以在思维之外进行意识了。一个人,脱离了各种逻辑,甚至无法想到什么……想,变得很难……随便想,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64、做一个有灵感的原始人!这应该是未来社会中,人类的座右铭。

65、一切机器都是理性的化身。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大脑,因为物性具有标准化的特征,物质可以替代物质,思维可以取代思维。因绝对的不同一,意识无法标准化,不仅物质无法取代意识,意识也无法取代意识。但悲催的是,意识在人群中正不断丧失着本质,直到它完全异化为思维之后,也就来到了人类的尽头。

66、只在可以进行意识-言语这种纯粹的精神运动之后,人工智能才会升华为人工心灵,成为人类生命真正的代用。从语言的识别沟通到言语的自由表达,人工智能与人类还差着一个自我意识,这是脑与心最本质的区别,也是能下棋的AlphaGo与会写诗的人的距离。

67、人类精神领域有一个最奇异的现象:理性经常因意识的不规则运动而出现bug,虽然都是对思维进程的破坏,但其中有的,却是对思维目标的拯救。这些bug就像精神宇宙中的黑洞,带来了理性所不可见的空间和逻辑所不可测的生机。如果模拟思维中的意识bug,带给人工智能,则构成一种悖论,因为那将是另一套概率性的程序,而意识没有概率。

68、本质而言,机器只能在规则-逻辑中运行自身,只能处理“有”,而无法面对“无”;只能处理存在者的数据,而无法传达存在感。意识是同于存在本体的一种虚空,作为无中生有的精神自身,它是生命的底片。机器必须超越了逻辑,才能拥有这张底片。

69、技术发展,蕴含着人类欲望的深刻诉求,人要将生命中牵制精神独立的物质工量不断转嫁出去。随着机器的强大,人,可以愈加本质地存在。

70、机器,从技术到智能,会全面接管人的物性劳动,而未来的人,将只从事与精神-心灵相关的工作,也就是说,人的活动将完全实现意识存在者的自我本质。那种将人完全嵌入物质环节,使人失去生命工价的工种,将彻底消失。

71、劳动的变性,将人还给了人。从与牛马一起被抛身于自然,到与机器一起被拼接于流水线,再到与程序一起压制于各种逻辑,人类始终处于物质的奴役之中,而不得不接受它的同化。哪里有物质的工量,哪里就有精神的压抑,二者同在。人性一直在物性的纠缠中寻求着自身的解放。

72、物质的交给物质-机器,精神的还给精神-人性,这将是人道主义的最高体现。
左  梨  频  道
◤学院里的野兽派◢


微信ID:zuoli-carya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本文部分观点将形成论文,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关注 左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