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行 人与物

 

物在复制,人在选择,神在创生。...

编者按
这是有关生命、意识、世界等三者关系的思想札记,主要探讨了精神的内部构成,及其与物质的相生交互,其中涉及了思维、意识、欲望、自我、自由、爱、信仰、诗、语言、劳动、解放等诸多生命主题。
意行记
195、人丧失了意识的自由,甚至不再使用意识之后,就会以思维的逻辑原则对待并处理一切,屏蔽身心的微妙觉知和自我联想,使意识主体直接沦为物质现实的分类程序。这意味着精神的退场-创造的消失,这种类人类的状态,失去了完全的人性。

196、扛着电锯的木匠,他的意识里只有各种木材,却没有森林这个存在本体。将对象与其功用视为同一,这是观物的角度。很多人就这样走进了人,任何他者都只在物用的向度上,才会与这些扛着电锯的意识主体发生关联。所有人,甚至自己,都只是他们脑海中的各种材料,各种材料,而没有人。

197、与万物殊异,人不但拥有物质自身,还持有精神自我。人性,可以直接视为精神自我对于物质自身的超越性。

198、物,完全等同于自身的存在现实,不存在自然率之外的自我本质——在时空中,它们处于何位,它们就是什么。物性的存在具有统一的时态事实。自我意识为自然身体、社会身份以及现实所在所归纳,就会在某种势能和惯性之中,成为这些物性内容的机械反应——人向物的沉沦。

199、而意识一旦形成惯性,即转化为物性存在,与其物质自身等同起来,肇始自我的死亡。

200、被何种物性内容归纳,意识就遵从何种逻辑,而不再为自身做主,精神自我即从超越者沦为奴守者。在常人那里,我们难以发现还葆有无常生机的生命,只能见识千万种自我被束缚在物质定式中的死囚。

201、物,是其所在。精神,是其所是。精神不依任何外物,他是自己绝对的自我,也是自己唯一的对象。但必须由物质来验明正身,将主体内容实现为客体结果,使现实成为意识的完全镜像之后,精神才完成了自身。因此,人,成其所是,超离自身混杂的物性规定,而实现自我纯粹的生命成果。

202、成人,是从物质自然-本能到意识自觉-精神的历程。只有在获得了自觉性之后,一个人才真正拥有了人性。只有经过自我意识重建的生活,才算是人的生活。

203、所谓文明,使人成为人,即成其所是。所谓野蛮,使人成为物,即成其所非。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不过就是人脱离物性束缚的程度。只要人还在被作为物一样对待,心灵还在遭遇标准化的处理,野蛮时代就远远没有结束。

204、孔子所谓“君子不器”,也是精神不从物化的意思。《易经·系辞》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器,即非物之意。器是物的功能化成果,尽管融入了人的劳动和意向,但依然从属于物的本质。因此人之成器,无论多么强大,都是物性的拓展,而非人性的发扬。人性不为物性归纳,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一种人。

205、人,作为意识的存在本体,无法被物性所规定,但社会分工与物权分层所带来的功利主义规范,使完整的人在漠视中被逐渐搁置、疏远、遗弃,人与人之间愈加异化为不同功能载体之间的目标化对接,这是物性对于人性的僭越。

206、自然在自身的万物之中,而人,在自我的万象之中。所有意象都是自我意识的独白,当一个人将人际作为功能交换的界面,将人视为利益接驳的工具,就等于表述了这样的事实:这个意识主体正失去人性的维度。他们通常会取得现实的成功,但那不属于他们的自我,恰恰相反,属于消灭了他们自我的某一种逻辑。这种机器式的成功,往往以消灭个体精神为代价,故与自我实现,常无关联,虽然自我实现需要机械劳动。

207、孔子终生都在追求一件事情的实现:创建现实社会为一个有秩序的精神世界。将外物一一进行人性化的授记,同时建立其中的秩序,就此造就了儒家学说体系的双核内驱:仁-道德与礼-秩序。在孔子看来,凡呈现于意识中的事物,都天然地具有精神性,都必然地带有道德倾向,同时都自然地成为人性内容的拟喻。因此,孔子强调“慎独”、“不器”、“我欲仁,斯仁至矣”,又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祭如在”、“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还会表达这样的愤怒,“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08、人,要么赋外物以意义,而显明现实镜像中的自我,要么为外物所规定,而成为现实逻辑的镜像。人拓展自身世界,就是将万有不断人性化-精神化的过程,使与人关联的物质空间全部成为精神的外化疆域。是人性的,而不是物性的;是延异的,而不是机械的;是存在本身的,而不是逻辑规则的;是个体性的意识-心灵,而不是标准化的理性-大脑。

209、生命,可以无限地沦为物质的惯性,也可以无限地化作精神的虚空。

210、那些直立行走,还生老病死的肉身程序,你们可曾有一瞬体会过精神的降临?

211、人,按照物的形像选取自身。神,依据精神的形像创造自我,纯粹的意识本体向下生出自我的身体,精神显形于物质,而非相反——从机械的物质生出被其限定的精神,那是人的生成方式:从肉体生出大脑,再从大脑生出意识,以物圈定神。

212、在另一边,还有一种存在,专事传播死亡的使者,被称为魔鬼。这个物质规则的代言人,通过将自身的机制代入人类意识,在生命里种植真正的死亡。他标准化一切个体精神,使人归于物,沦入既定的机械世界,活无生命,死无新生。

213、物在复制,人在选择,神在创生。

214、从意识向下生出自我的肉身?例如同性恋。这种最逆普世伦理,也最具人性意味的性取向,即使作为一种遗传基因,它也是家族心理的积淀生成。以本真欲望形成的意识会储存于本能之中,然后成为一种遗传元素得以延续,在生理体质之外,每个人都继承了无数代祖先的欲望。当然,这种在基因中存续的意识信息,属于已被物化的精神,它不在纯粹的精神之内。

215、人永远存在于人的概念之外,永远处于自身的创生之中。人的每一刻都是……新的,因于精神自我的不断超越,而使物质自身不断成为遗迹。创造,是精神的本能……这独属于人的本能,显现了人。

216、意识运行什么,人就是什么,人就会成为什么。从意识向下创生物象,人便成了那一刻的神;从物质向上塑模意识,人便沦为了某一维的物。

217、神即精神。

218、虚空的种子要替代泥土中的种子。

219、精神,自有独立于物质之外的轨迹、世界,乃至归宿。从属于精神的心灵,与从属于物质的大脑感官,就像天与地,在彼此的本质对峙中,张开了生命从物性到神性的无限的进化空间。

220、如果将精神的经历,视为真正的命运,我们会看到与现实人生不同的东西,生命的真值就蕴涵其中。

221、物质的变迁构成了现实的历史,而精神呈现于神,那里还有一部不为人知的史记。它超出了世人的想象,与我们——人类所注视、编写、认识的历史完全不同。很多闻名于世的大人物,在那里可能寂寂无名,或仅是些卑微之徒。与之相反,其中被指认的很多伟人,不但声名从未见闻于我们的记载,甚至一生都隐没于芸芸众生,不为世界所现。他们从未在物质现实中拥有权柄,只是显明了纯粹的精神,我的朋友白明,即是其中的一位。不要蔑视任何人的心灵与情感,她们所构成的经历虽不见于书写的历史,却可能属于真正的神迹。一个帝国的霸业不如一个意念的升起,那部历史,只记载心灵。
左  梨  频  道
◤学院里的野兽派◢


微信ID:zuoli-carya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本文部分观点将形成论文,引用或转载请注明作者


    关注 左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