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会导致黄疸吗?

 

喜欢各种表情的宝宝!x0a非常感谢提供照片的爸爸妈妈!...



不是说母乳好得都快上天了吗?跟黄疸有什么关系?母乳当然好得不得了,如同一个人再好也有缺点一样,母乳也有那么一点点“不是”,甚至,这点“不是”比起它的那些优点简直不值一提。但是,因为“母乳性黄疸”的普遍性,这点母乳的“瑕疵”又不得不提。

黄疸是新生婴儿常见的体征,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的外在表现,即巩膜(眼白仁)、皮肤、黏膜等被染成黄色。对新生婴儿的黄疸,轻的不需要任何治疗,严重者必须治疗,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后遗症。



大约50-80%的足月宝宝出生后第2-3天会开始出现黄疸,4-6天黄疸达到高峰,之后开始消退,大约14天完全消退。这个期间宝宝能吃能睡而且也能长肉,医学上称这种情况为“生理性黄疸”。医学上所谓“生理性”问题都是不需要治疗的一个自然现象或过程,是一种生理现象。医学上规定生理性黄疸时血清胆红素峰值是205umol/L(12mg/dl)。当足月新生婴儿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峰值超过12mg/dl),持续时间过长(超过2周不退)就叫“病理性黄疸”。医学上所谓“病理性”的问题就是需要得到及时关注,并决定是立即干预还是继续观察随访。病理性黄疸到一定程度,胆红素沉积到脑组织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到这个阶段后果就很严重了。所以当小宝宝的黄疸有“过早、过重、过长”的情况就需要看医生了。
对足月新生婴儿比较常见的一个病理性黄疸叫“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这是与母乳有关的黄疸。造成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分两种,原因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

第一个原因是母乳不足,或者因为宝宝吸吮无力,总之宝宝没有吃饱,所以又叫母乳不足性黄疸(not enough breastmilk jaundice),这种原因的黄疸发生时间跟“生理性黄疸”时间接近。医学家们认为奶量不足时胎便排出延迟,胎便中的胆红素可能重新被吸收入血液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高,没吃饱的新生婴儿没有力气,吸吮更乏力,就更吃不饱,如此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黄疸,甚至也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这种类型的“母乳性黄疸”发生时间较早,又称为“早发型”(early onset)母乳性黄疸。事实上,按照这个机理,无论新生婴儿吃什么,母乳或配方乳,只要没有吃饱都有可能出现黄疸。所以,这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母乳性黄疸”。
光疗(图片来自网络)


真正意义的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跟母乳成分有关。研究发现,母乳中的一些成分如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s, EGF)与母乳性黄疸有关,前者可以帮助胆红素中的成分从一种成分(直接胆红素)转变成另一种成分(间接胆红素),而间接胆红素可以在肠道被重吸收;后者可以促进胆红素在肠道的吸收。这种类型的黄疸高峰出现在出生后2-3周,最迟12周(3个月)消退。所以又叫“迟发型”(late onset)母乳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婴儿特点是一般情况非常好,能吃而且“长势喜人”,胆红素水平一般会逐日下降。所以,只要排除了病理性原因(新生婴儿病史、胆红素的经皮测定或血液检查等),“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导致“胆红素脑病”。



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巩膜是最先被黄染,也是最后消退的部位。所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黄疸或者究竟是不是黄疸,或者黑皮肤的宝宝,可以通过观察巩膜判断。

巩膜黄染(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新生婴儿出现黄疸并伴有以下情况需要立即到医院就诊:1.精神不好,不想吃奶,哭声小;2.黄疸出现早而且逐日加重伴“母婴血型不合”;3.大便颜色淡如陶土;4.小便颜色太深,如红酒或者浓茶;5.黄疸伴有任何爸爸妈妈自己不能解释的表现。


    关注 余妈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