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第44期----极限户外

 

深度阅读第44期----极限户外...





第44期:2017年1月20日----2017年2月2日

第45期预告:2017年2月3日----2017年2月16日

---------------------------------

目录:

一、

康德原理分析论第二、三节    
作者:我们是清白的

二、重读梯利《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部分    
作者:我们是清白的


---------------------------------

康德原理分析论第二、三节 

                                          作者:我们是清白的

这一大段比较长,主要讲一切综合判断的最高原理。是纯批巅峰前的重要铺垫,论证起来很繁琐,也很有趣,阅读中感觉到其中有一些论证不能说服我。就去读了梯利的哲学史近代部分,发现后来的哲学家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并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慢慢开始关注德国古典哲学这个群体----从康德出发,经过费希特和谢林,到达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古典哲学的否定者和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读了半年康德,感觉很晦涩,主要有三点:一是他的思维确实精妙高深,跟起来很费力。二是大量的概念需要理解记忆,而且用法会有一些变化。三是他不是在和现在的我们对话,而是与他之前的所有哲学家对话,尤其是与莱布尼兹、休谟、洛克、贝克莱等辩论。第一点很美妙。第二点可以在阅读中提高,尤其做一个概念表对照阅读很有效。第三点就需要慢慢补课,邓晓芒的句读,就是适应这个补课的需要。这种读法,实在算是一种学养不够前的强读、硬读,估计读完康德,再读黑格尔能好些。

一些要点:

上一期第一节讲的是一切分析判断的最高原理,答案就是不矛盾律。这一节讲一切综合判断的最高原理。这个比上一节复杂一些。

分析判断是同义反复,比如苏格拉底是人,在苏格拉底的概念中就包含了人的概念。矛盾律也是一种同一律。而综合判断是与主词完全不同的东西的某物与概念置于关系中考察。因而这种关系就绝不是同一性关系,也绝不是矛盾关系,在这个判断自身中不能看出真理,也看不出谬误。所以综合判断需要一个第三者,康德认为这个第三者是内感官:先天形式时间。(外感官是空间,内感官包含外感官,空间最后还是要到时间中设想)。

一个对象的给出,如果这不再是间接的被意指,而是在直观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话,那无非就是讲对象的表象与经验联系起来。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真正持存,万物皆流,万物皆变,赫拉克利特讲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说连一次都不行,刚一踏入它就变了。如何联系呢?人有记忆。正因为人有记忆,所以人可以两次、多次、无数次地踏入同一条河流,它记得这条河流,里面的内容虽然变了,但是他回忆得起来,流水变了,河床没变。

所以一谈到经验我们通常认为是后天的,康德的贡献就在于说明,哪怕是后天的经验里面也包含有先天知识的成分了,包括时间空间范畴,包括统觉的主体能动性。后天的东西也是主体自己抓过去的,自己去抓起来才能成为知识。

知识有两个来源,知识本身从经验开始,但是经验里面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先天的,一个是后天的,这两者缺一不可,由它们两者的结合才能够造成现实的知识,才是客观实在性。

综合判断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的,综合判断的最高原理,就要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后天的经验性判断(图型);另外一种就是先天综合判断是数学,这也需要后天经验,哪怕是间接地也要与经验相关。

数学、几何之所以有意义,是帮助理解经验的。

柏拉图的观点:所有的现实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一种模仿,模仿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模仿精密一些,有的粗糙,但都是模仿,尽可能的接近他的理想。

经验性的综合对于一切综合判断要具有实在性、要成为真理的必要条件。

所以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则就是:每个对象都服从在可能经验中直观杂多的综合统一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演示:这一节中,康德正式讨论人为自然立法到底立了哪些法,这些法的条款是什么,以及这些法(原理)构成了什么体系。

一切知识都是经验知识,但是并非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知识里面有些成分不是来源于经验的,经验知识里面包含先天的成分。

康德把数学性的原理看做是涉及到一般现象的直观,力学性的原理涉及到一般现象的存在,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第二类比(因果性)是康德所讲的纯粹知性原理里面最重要的,它的篇幅也是最大的,是康德最重视的。针对休谟,  康德在这里着重于恢复因果性的权威。第一类比是实体性,第三类比是协同性。

休谟的成就是把现象和自在之物分开,我们所看到的不是自在之物,而是现象。

康德用我们看到房子(主观相继)和顺流而下的船(客观相继)来论证因果。

康德提出“现象本身”这个词,这是一种矛盾的,现象是物自体给我们的刺激被我们领会了,是一个过程和动作,名词可以有“本身”,动词怎么可以有本身?此是一个疑问?不太明白。

康德倒转了人们日常的习惯,他认为客体是主体建立起来的,客观的对象不是一个先在的孤立的表象,而是由我们通过这种先天必然的规则建立起来。

常识说因果性是我们从经验事实里面抽出来的。康德认为不错,但是我们为什么能在经验事实中发现因果关系,是因为这些客观的东西是由于我们主观上先立了法,它才能客观的。(这一段有循环论证的嫌疑)

----------------------------------------------

重读梯利《西方哲学史》德国古典哲学部分

作者:我们是清白的

其实在梯利的哲学史中,并没有德国古典哲学这个名词,在现实中也没有德国古典哲学这个学派,德国古典哲学只是指德国几个大哲学家继承发展批评否定再发展的一个过程,从康德开始,经过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达到顶峰,从费尔巴哈结束并转出到现代哲学。

重读这一段的目的,是因为纯批快看完了,想把握一下这本书在整个哲学史上的位置。

这是梯利哲学史第三编的六到八篇,

(这一段是康德之前近代哲学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些长,但对于理解康德非常有意义,康德是从这里出发的)(综述一段)近代哲学由相信人类心灵能够获得知识开始,问题是如何、用什么方法得到知识,知识的范围能扩展到多远。经验主义者和唯理主义者都认为真正的知识是普遍和必然的,一直到休谟为止几乎都宣称在某些领域里可能有自明的命题。(分述一段)笛卡尔、霍布斯、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建立起形而上学的体系,认为这种体系是象欧式几何学一样的逻辑证明。培根没有提供宇宙论:在用新方法确定事实之前,不能从事于这种工作(渣翻译:大概意思是在没有找到新的方法论之前,我们不能探讨宇宙论)。但是他认为能够证明上帝存在,能够发现事物永恒的本质或自然规律。可是,关于人类智慧能否解决终极的问题,甚至范围较小的问题,他开始有所怀疑。他往往认为形而上学和神学超越天然理性的能力。霍布斯同意笛卡尔的观点,承认经验不能给人以确定性,而又把感觉看作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来源,这透露了他对真正的物理科学偶然感到疑虑。洛克看到有必要比以前更加彻底地检查知识问题----数学和伦理学是确实的,但是他断言人类没有关于外在世界的存在以及关于事物性质的必然联系的知识:自然科学中没有真正的知识。贝克莱宣称,没有要认识的外在的(物质的)时间,但是人却能认知观念、心灵以及观念之间的关系。培尔猛烈攻击神学和形而上学的学说,认为这种学说不仅超越理性,而且违反理性。休谟得出在他看来是感觉论的认识论的结论:(否定因果)略。

(康德所面临的问题):理智破坏性的批评了自己的能力,意志要求承认它的道德和宗教的价值。(这是康德三批解决的两个问题,纯批解决第一个问题。)

康德后继者所面临的问题:有康德认识论的发展,它的原则的统一,由他的理性世界和现象世界之间的二元论所引发的问题的解决,诸如自由和机械论、形式和原料(质料)、知识和信仰以及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还要排除自在之物的观念所造成的前后矛盾,另外要从事的工作,是在康德所奠定的批判哲学的基础上创建一完整的体系----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康德之后有一些小的哲学家比如伦霍尔德、舒尔采、赫德尔、雅克比等论证康德,但成就不大。

费希特的基本思想,是自由的概念:不是单纯因果链条的一个环节,而是自我决定的活动。----研究认识是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科目,是费希特不断孜孜以求的事业。认识论是一切知识的关键:,他对理论和实际理性的条件、原则和前提做了全面的论述

费希特所说的自我,不是常识上个体的自我,而是纯粹自我,纯粹的活动,宇宙的理性

----费希特在哲学中考虑到他那时代的各种思潮,力图汇合各种思潮于一共同的川流中。和启蒙运动一样,他反对权威和传统,力图唯理地解释世界。他推崇自由的人格和人的权利以及文明和进步,要求改造科学、哲学、宗教和教育,以及概括来讲,要求改造人类生活,这样,他就表现了全部近代的精神。

谢林特别受新唯心主义和诗人的浪漫主义的影响。热衷于心灵来解释世界的新唯心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和泛神论推进。后期发展成宗教的神秘主义。(了解就行了,不值得读原著)。

施累尔马哈尔:宗教不在于礼拜活动和道德行为,也不在于理论教义或唯理主义的证明。因为上帝是不能认识的,神学必定是关于宗教感情的理论;他的智能是明确地表达和使人清楚地意识到宗教感情的含义。

黑尔格值得读原著。

黑尔格之后:赫尔巴特反对黑格尔哲学。唯意志论:叔本华:悲催,和黑格尔辩论的时候没人看,写散文的时候成名。无意识哲学:哈特曼。

新康德主义、新唯心主义-----先读完黑格尔再说。


    关注 户外运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