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说丨中小学教师大面积跨校交流,中小学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变

 

教育改革在城乡二元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资源的失衡与受教育机会的失公等问题层出不穷,农村与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改革
在城乡二元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资源的失衡与受教育机会的失公等问题层出不穷,农村与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得不到根本改善,导致中小学教育系统隐现恶性循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南浔区积极贯彻落实《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鼓励中小学教师开展交流。通过教师交流制度,让骨干教师们由城镇往乡村走,由西部往东部走,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下面让我们跟着宋国萍一起去看看政策出台前后的变化。


讲述人:宋国萍

“过去,农村中小学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条件差,人口稀疏,人民生活水平低,导致基础教育落后。由于学生失学率较高、学习成绩差、学生素质难以提高,教师资源差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这些地区农民素质持久低下,贫困状况难以扭转。
这样的情况让宋国萍担忧不已:“我小时候就是个乡下女孩,我们农村那边的中小学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缺少很多优秀的教师资源。农村条件艰苦,城里的老师不愿意过来。这边的老师也没有机会出去交流学习。”
“现在,教育改革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曙光”
《纲要》的提出让情况大有改观。《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中小学教师大面积跨校交流,众多骨干教师来到农村,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推动了区内教育资源的均衡。
想到这一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宋国萍开心不已:“教育改革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曙光。我之前一直在南浔实验小学教语文,正巧赶上了教师交流制度,自己特意挑了一所农村学校作为自己的交流目的地。通过把自己之前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这个学校,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让我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
“教师跨校交流科学均衡了教育资源”
中小学教师大面积跨校交流,中小学教育改革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均衡了地区教育资源。宋国萍乐滋滋地说道:“教师的流动交流对学生和老师自己都带来了好处。一方面,骨干教师支援落后地区,加快了这些地区教育发展。而骨干教师交流出去之后,其原来所在学校的其他老师,也得到了发展空间。这一改革更好地做到了均衡教育资源的目的。”
除了这些骨干教师对落后地区的支援,那些长期扎根乡村的教师们也得到了机会。他们能够到规模更大的学校锻炼,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一部分老师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后记
中小学教育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改革加快中小学教师交流,推动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好地解决了区域内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小学教育改革前后带来的欣喜变化坚定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信念,未来,相信我国会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长按二维码图片,即可关注中华网


    关注 中华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