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家长都不知道,孩子“搞破坏”也是学习的过程

 

破坏或许只是源于好奇……...



读懂儿童

赋能教师     助力家长

关注

嘟嘟在妈妈眼里是个破坏大王,特别爱破坏东西,家里的碗、盘子被摔已经是家常便饭,卫生卷纸、垃圾桶也是经常光顾,还经常偷偷地拿螺丝刀到处拆螺丝,前几天又把妈妈新买的玩具小汽车给拆了,好说歹说、批评教育都无济于事,妈妈为此头疼不已。



很多孩子过了两三岁后好像就就具有“破坏欲”,对身边一些物件控制不住的具有破坏性行为,一般这种行为我们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破坏,一类则是有意破坏。

 

对于年纪小一些孩子来说,他们的破坏性行为更多的是无意破坏,这源于他们对物件的掌控能力和操作动作都还不稳定的原因所造成的。

而对于有意识的破坏,就要先了解孩子破坏物件的主观原因是什么?如果单纯是因为发脾气等原因而对物件故意做出破坏,需要严格的批评教育,让孩子明白不爱惜物品的后果。同时,家长也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方面问题需要注意。

但对于大多数孩子,破坏玩具或是破坏一件让他们感兴趣的物品,主要是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要了解这些物品是如何构造的,探索在这些物品中有些什么样的秘密。

因此,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时,不管是有意性破坏还是无意性破坏,首先应该要耐心的了解,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而不是以粗暴不耐烦的态度去教育孩子,反而给了孩子错误的示范。


1、了解孩子搞破坏的原因
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总有一个原因,父母如果能了解孩子的内心,弄清楚其破坏的原因,或许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比如孩子在喝牛奶的时候,看到桌子上洒的几滴牛奶被纸巾快速吸收,孩子会瞬间好奇纸巾和牛奶的关系,他开始故意将牛奶倒出来洒在地上。这时,站在我们的角度看,孩子就是在搞破坏,而在孩子的眼里看到的只是探索,而这种探索欲和好奇心恰恰是孩子最宝贵的,我们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接纳孩子的行为。


2、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年龄小点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感知,往往是随着动作而进行的,但他们手眼的协调尚未成熟,动作会有一定的难度,由此而常出现各种失误。

比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想要自己用勺子去舀丸子,倒腾半天,结果丸子掉到地上了,家长在一边越看越着急,盲目的禁止和训斥,减少孩子练习的机会,结果反而不利于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给予细心的指导和练习,孩子会因为进步而建立自信心。
 


3、正确引导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和鼓励,孩子拥有搞破坏的天性,也是创造力萌芽的一种展现。如果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番责骂,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在父母发现孩子的破坏行为时,首先要冷静,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干扰了判断,然后看看原因是什么,再决定如何纠正和引导。



对待孩子,我们要有一种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宽容姿态,破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如果父母懂得善加利用孩子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及日后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会有极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从小培养出强烈的探索欲,在学习的路上保持良好的求知欲。



本文由读懂儿童原创

编辑:浅兮
读懂儿童培训课程

18602839276

咨询联系人:安老师
读懂儿童精品书籍系列

购买长按二维码


    关注 儿童观察评价工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