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语文群】罗小维: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范式与个性——以《孙权劝学》为例

 

罗小维: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范式与个性——以《孙权劝学》为例...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范式与个性
——以《孙权劝学》为例
罗小维
 

【讲座预备】

原文: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主讲精华】

    1、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2、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3、文言文教学的个性化

【讲座观点】

“范式”指教学的一般要求和程序;“个性”即每一个执教者都会有自己的课程素养,所以会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独有的教材处理,尤其是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本次讲座介绍五种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诵读涵泳”、“言文结合”、“读问相伴”、“圈点批注”、分组合作。

 (一)“诵读涵泳”

    “诵读涵泳”有四个要求:读准、读顺、读懂、读通,在此基础上,形成“涵泳”。   

读准,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包括读准生难字,多音字,正确断句和句中停顿,无读破句。其中,正确断句和句中停顿,无读破句已经纳入了高考,因此教学“正确断句”应该从初中抓起。

读顺,应该做到“朗朗上口”,熟练流利,语感顺畅,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文气贯通”。“朗朗上口”本指文章语言文笔流畅,音韵生动,这里特指要求熟读的程度。前几天微信疯传的一男主播以康熙语气,宣读关于“高考不公平”的圣谕,很有魅力——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文气贯通”。“文气贯通”本指文章逻辑思路顺畅,这里特指由于朗读的而表现出的“诵读魅力”。因而,唯有教师首先做到朗读抑扬顿挫,才能使学生读顺文章。

读懂,需要理解文意,明白要旨。例如《醉翁亭记》虽是贬谪而处江湖之远,不以己悲而颓废,仍能与州民同乐。如若教师不能做到抑扬顿挫,也就作罢,能否达到在奇偶暗示的引导下使学生“读懂”,这才至关紧要。

读通,意为有所感悟,融会贯通。正如书中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读通”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目标。比如,一位学生读完《岳阳楼记》后能以“佳句记名楼,忧乐系天下。超越一己私,情怀传千古!”来表达自己的概括,便是“读通”了文章。“读通”,是普通的课堂的要求,如果我们进一步在理念上来要求自己的教学,则应该引入“涵泳”的概念。

涵泳,本意是“沉浸入水中”、“在水中游动”;进一步引申为,阅读时沉浸在文本中深入领会。涵泳是一个书面语词汇,为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涵泳”一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没有记录,此意来自百度)由此,“涵泳”可解释为,沉潜其中,获得其味。除此之外,“涵泳”也可作为名词使用,为品味、内涵、内蕴之意。如:“因此联想到目今中国社会上,不但稀见艺术之天才诞生,而且缺乏普遍美感的涵泳。”(俞伯平散文)

涵泳为一种感悟与直觉,承载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从根本上体现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即西方人重逻辑和实证,而东方人(中国人)重感悟和直觉。

如前人所言: “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偷窃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曾国藩)、“熟读精思,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朱熹)。

(二)“言文结合”

“言文结合”包括识记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字词应落实,语句能翻译)、把握篇目文体特质、积累文章思想文化、欣赏魏学艺术紧密结合。

在目前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老师偏重于“识记文言基础知识”,对“文言”之“文”,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中考、高考作为一风向标,并未忽视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考查。以成都市2015年中考题为例——A卷考查《陈涉起义》,B卷考查《周敦颐传》,都涉及到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的考查,《周敦颐传》,除了实词和翻译,还有对周敦颐性格的特点的概括。
这里其实就包含着对篇目文体特质的学习与把握,对内容的概括和梳理。
进一步要求联系《爱莲说》中的文句,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对课内课外的相关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也就是对文言之“文”的学习要求。

目前很多语文老师的误区,在于基础知识训练过多,对文本的理解积累与欣赏不够——有一次听《隆中对》,老师基本上就是在串讲词句要求翻译,而无基于历史背景下,对文中人物思想和智慧性的认识,更谈不上对学生的人文启迪。  (三)读问相伴

“读问相伴”——顾名思义,就是把“诵读指导”与“提问促思”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现代文阅读并非没有“读问相伴”,个人认为,文言文阅读的指导,应该特别重视“读问相伴”这种方法,在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前提下——

这里包含着启发思考、互动评价、指导品读等教学艺术,“问”得作用,于此不可小视。

“因声求气”“披文入情”,本是古代文论术语。作为一个古代阅读术语,是指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课堂教学中的“因声求气”,是指通过评价和指导学生朗读和品读,指通过互动评价学生朗读效果,而启发指导学生进一步品读的课堂技巧。

“披文入情”,语出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这种情态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主要说明了从创作者如何形成文章,读者如何阅读理解的一个过程。

“读问相伴”——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题旨和情感,必须紧扣文本语言,通过师生读问相伴,互动点评,来对语言咀嚼品读,来深入理解体会——这正是语文教学的正道所在。

(四)圈点批注

笼统而言,为互文表达。圈佳句炼字,点生僻疑难,批题旨要义,注概括分析。

“可圈可点”这一成语,往往形容说的一席话,做的一件事,很有值得赞许之处。“可圈可点”,来自于古人读文章时的一种下意识动作,尤其是对好文章的反应。

我平时在评课时,尤其是对年轻老师的课,喜欢用三个成语:一是“中规中矩”,二是“有招有式”,三是“可圈可点”。

“中规中矩”——符合教学规范,“有招有式”——有足够的教学技巧,“可圈可点”——教学策略得当,教学效果上佳。

这些都是需要老师悉心指导,严格要求,经常评比。圈点勾画这方面做得好的班级,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训练有素”。

(五)分组合作

这里仅以“文言翻译”简单说明:如果一篇课文中有五个以上的疑难句子,需要翻译,如果老师一句一句的串讲下去,会很单调乏味。

如果,老师在对一个句子“示例翻译”的基础上,指定或要求每一个小组,在组内讨论其余句子的翻译,然后每一个小组派代表,翻译其中一个句子,那么这个过程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分享,就比较充分。文言文学习中“分组合作”,这一个环节本不复杂,但考量着老师是否具有“互动、交流和分享”的意识。

1、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2、文言翻译的相互订正

3、重点句段的理解概括

4、文章要义及手法赏析

二、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文言文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步:

(一)学生课前预习

针对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预习人物和要求。如:生难字词及成语、诵读熟练程度、了解文学常识、查阅人物故事或传说典故等。

(二)词句检测导入

1.检测预习情况(借助PPT),重点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2. PPT出示:

(1)孤  卿  当涂  阿蒙  大兄

(找出原文中这些词语读所含句子,准确理解,并翻译含有这些词 语的句子)

(2)劝学    邪(ye)  博士   往事   就学   过寻阳

(掌握这些词语的“古今异义”)

其中的“就学”——参考书上好像就翻译成“吕蒙就开始学习了”。 “就”,古汉语往往有“靠近”的意思,我的理解,此处应解释为“着手”。

此外,“劝”——古代侧重于“勉励”,富有积极意义;现代则侧重于“说服”“阻止”,有消极意义。

(3)理解文中成语: 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读含有成语的句子,理解其中的语气、情感、心理和运用)
(重点词句的朗读包含着下一环节内容——诵读训练)

这两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往往是一带而过。

(三)诵读训练指导
1.齐读、抽读课文,检查熟读程度
2. 结合人物身份性格,强调读出语气、心理与情感

在前面疏通词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强化朗读训练。

(四)引导疑难分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不……
(准确翻译:从职务和身份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双重否定,不容置疑,不可推脱)

2.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准确翻译;现身说法,一不可推托,二是很有益处;劝导得法)

3.卿今者会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准确翻译,以“之”体会“今”的作用——与以往比较;阿蒙:亲昵中带有对如今吕蒙的敬佩)

4.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准确翻译,成语“士”,其中吕蒙极其自信的口吻,来自于自身的优秀素尤其是学习提升后的底气)

四个疑难句子的引导理解,扣住四个对话句子,“言文并重”——不知大家对这些句子是否有足够深度的理解?

我个人的感觉,这是根据初中教学需要,对《资治通鉴》相关的改编。前半部分,很有“资政色彩”,而后半部分,则有“世说新语”之风。

“阿”是吴语的习惯。——也有一些细微的语感值得体味,如昔日可称“阿蒙”,与今日之名将风范,形成了一的对比。

(五)内容解析概括——动口,更要动手

今天下午我思考了很久,感觉这里应该进入语用训练——“读写结合”。

七年级学生,不一定要写得多么复杂,训练设计要巧妙而精心。这里的关键是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1、《孙权劝学》这篇短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老师们能否就这个填空题,见仁见智一番?我们来填一下,体验学生的思考,如何?如果进一步提示:希望能够从文本中找到依据!)

或者说帮助学生找到“语感的支点” ,或者说帮助学生找到“语感的支点”。这应该是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的思考和概括。(请说明理由)

(1)开卷有益的道理——显然比较浮浅

(2)有学习才能令人刮目相看的道理——于原文中有依据

(3)只有学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有进一步的抽象和提升

以上三个,是针对“蒙乃始就学”的结果——但好像与题目“孙权劝学”没有关系。

“孙权劝学”——如何启发学生,针对文章主旨来概括呢?或者说,如何能够让学生整体把握甚至精准把握呢?

(4)领导只有带头学习(以身作则),才能带动部下 ——这个如何?

(5)杰出领导人的标志,就是善于培养优秀的部下

(善于培养优秀的部下,是杰出领导人的标志)

感觉这个概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针对“孙权劝学”而思考。声明一下——其他并非不对,只是觉得学生的思考盲区较大。针对结尾的两句话——“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6)通过学习变得优秀,让自己的家人都会随之受到尊重。

2、本文中的三个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请根据课文内容说明理由。

学习了《孙权劝学》,我最喜欢(孙权、吕蒙、鲁肃),因为他

                     。。。

答案示例:   (1)学习了《孙权劝学》,我最喜欢孙权,因为他是一位优秀的统帅,他用自己的权威和以身作则,让吕蒙(部下)变得更加优秀;

(2)学习了《孙权劝学》,我最喜欢吕蒙,因为他是一位能够虚心听取有益建议的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赢得了别人的刮目相看。

(3)学习了《孙权劝学》,我最喜欢鲁肃,因为他是一位见贤思齐的人,能够对吕蒙的进步表达真诚的敬佩。

对人物性格的认识,也是中考文言文的难点之一。初一开始,就要认真训练。这其实就是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典型模式。不是是否统一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引导学生,如何尽量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问题。

对文意的感悟和进一步的表达,既要指导学生意会,更要教会学生言传——思维与语言,这是语文很根本的职能之一。

(六)写法欣赏点拨(审美与借鉴)
1. 为什么“蒙乃始就学”不详细描述吕蒙是如何学习的?

2.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否删去?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明确“略笔”,明确“衬笔”。

三、文言文教学的个性化处理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准备进一步启发学生,作者的原意不一定是启发我们,而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灵动而富于艺术的课堂,来自于教师课程素养的博观约取,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智慧的厚积薄发)

“教有法而无定法”(先有法,后才是“无定法”,即个性)——很多年轻老师在“有法”这一环节上立足未稳,就急于追求“无定法”,这是令人遗憾的,也就不是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示例”,尤其是准确而灵动第示例!最见教师功力:积累思想,训练思维,“名师出高徒”,往往在此一举)

——“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群友亮点】

读准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0:04:38

个性与共性的事儿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0:04:50

普遍性与特殊性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20:13:22

读准,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0:14:52

读音、句读,是学文言的基础之基础,确实。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0:14:57

我们初中也考断句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0:15:06

也是中考必考内容

读顺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0:15:49

做到这,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0:16:05

读懂了,再朗读。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0:16:56

必须读得摇头晃脑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0:17:07

进入情景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20:17:11

感觉有点熟能生巧的味儿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0:17:20

读得忘我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0:23:20

关键是在学生,是的。

【传说】张贤洪  凉山 20:24:34

语文课还是该我们老师领着学生一起读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0:31:28

准在音,顺在句,懂在义,通在文

读懂

【传说】云南王志芬(1598822910) 20:49:02

我们就有如:启示感悟型,议论评价型,建议献策型,形象分析型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0:53:54

学字词没什么意思,还是学内容与思维更有趣味。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0:54:13

学方法好!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0:54:15

就是,应该联系起来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0:57:35

将自己和学生的朗读进行比较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0:57:53

这里包含着启发思考、互动评价、指导品读等教学艺术,“问”得作用,于此不可小视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0:57:53

这里包含着启发思考、互动评价、指导品读等教学艺术,“问”得作用,于此不可小视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1:07:28

很有感觉,慢慢走,慢慢品味的课堂最美了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1:07:28

很有感觉,慢慢走,慢慢品味的课堂最美了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1:18:14

“分组合作”又称“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一些课改先行地区,这是课堂上的“标志动作”;在我们的一些公开课上,是“必选动作”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1:18:15

经常评比——同学们请注意这个词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18:42

一词多义,要教学生归纳。古今异义,要教学生辨析。词类活用,要教学生牢记。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20:31

分组合作,要给“小组”指定任务,也叫“任务驱动”吧,才有实效。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1:20:32

词类活用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语法来理解,我是这样想的也这样做的,只是部分学生不得行。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26:19

应该是小组中学生对一段或一句共同好讨论,最后完成翻译任务。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1:30:18

这个目标既有对字词的理解有又对文意的疏通,还有对拓展知识的了解,多角度!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30:37

现在一些地方用“导学案”来完成预习任务。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1:30:39

前提还是对课文的熟读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1:31:19

嗯,提前布置,课堂检测。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1:30:39

前提还是对课文的熟读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1:31:19

嗯,提前布置,课堂检测。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33:33

就是要纠正学生以今解古的习惯。

内容解释概括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51:25

改写故事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51:31

增加细节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1:51:42

七年级学生,不一定要写得多么复杂,训练设计要巧妙而精心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51:55

真正体现“写”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52:12

与“译”要区别

【传说】南京徐志耀(953024281) 21:52:26

可以试着在语句的形式上下功夫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52:43

读后感,与材料的语言要游离。

【传说】张贤洪  凉山 21:52:49

这一环节运用得好,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有极大益处。。。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1:52:49

这里的关键是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传说】南京徐志耀(953024281) 21:52:54

关键是翻译是死板的翻译,还是有创造性的、文学性的翻译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1:53:37

关键是翻译是死板的翻译,还是有创造性的、文学性的翻译
——容易成改写。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1:56:21

不提倡“创造性翻译”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1:56:28

读书能让人刮目相看的道理

【活跃】王娉嫔初中重庆(652898377) 21:56:32

要用心读好书的道理

【传说】张贤洪  凉山 21:57:13

不管任何时候,读书是有益的。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1:57:42

填空题,是给学生一种“语言的支架”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1:58:03

或者说帮助学生找到“语感的支点”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2:01:06

其实这一课,都关注在“学习”上,应该还有做人方面的“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唠叨】绵阳赵兴(616523635) 22:02:33

从孙权的角度去看问题可以不?标题是《孙权劝学》啊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2:06:16

我觉得不要给学生提出这么多的“供选答案”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2:06:37

非“供选答案”,是进一步启发学生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2:06:53

重点应该在“学”,不在“劝”

【唠叨】绵阳赵兴(616523635) 22:07:42

重点应该在”劝“,不在”学“   @安徽唐苇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2:09:20

举出这若干个例子,只是为了启发学生,既可以从整体着手把握,也可以从局部着眼思考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2:09:31

就是,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不可忽略

【吐槽】锦江-高中-陈露(53907282) 22:10:54

我觉得除了从孙权的角度思考,也可以从吕蒙的角度思考

【唠叨】绵阳赵兴(616523635) 22:10:57

整体和局部加起来,文章内涵就更丰富了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2:15:14

这个,学生各有自己的理由,不须统一。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2:16:26

不是是否统一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引导学生,如何尽量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问题

【传说】张贤洪  凉山 22:15:52

我喜欢孙权,因为他善于教人,并且能主动关心自己的属下。。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2:15:06

我喜欢吕蒙,因为他好教,懂事,乐观

【传说】张贤洪  凉山 22:17:06

我喜欢吕蒙,因为他不仅在军事谋虑突出,还能静心读书以提高自身。。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2:17:57

文章短小,人物描写的内容少,基本是语言。要讲人物形象,可以有一点影子,但形象的特点并突出。

【唠叨】绵阳赵兴(616523635) 22:19:10

@安徽唐苇 本文的人物形象就是通过语言描写体现的啊。语言很有个性啊

【传说】张贤洪  凉山 22:19:25

读书无用论充斥我的学生群体,不得不用军事上已有成就的吕蒙继续虚心读书来激励我的学生们。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2:19:32

@安徽唐苇 糖老,我觉得可以通过人物的语气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2:20:04

优秀的统帅,并不是文章塑造出来的。举这个例子。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2:24:24

(七)写法欣赏点拨(审美与借鉴)
2.结尾“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否删去?为什么?

【传说】广东李开娴(515335791) 22:25:25

看出学习的效果之大

【传说】泸县  徐金宏(1197947571) 22:25:40

不能删,劝的效果,侧面描写

【传说】张贤洪  凉山22:25:52

鲁肃拜蒙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蒙之今学。。

【传说】张贤洪  凉山 22:26:23

还有蒙学成之后,必须要有一个人去见证其学习效果。。

【活跃】成都·罗小维(772725894) 22:26:28

这两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明确“略笔”,明确“衬笔”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2:26:19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2:29:37

提个问题,孙权是主人公,还是吕蒙是主人公?

【唠叨】安徽唐苇(627040817) 22:32:03

吕蒙是衬托孙权的。

【吐槽】锦江-高中-陈露(53907282) 22:38:57

分析人物和理清思路这可以运用这个办法【整理抛砖】

    本次讲座,罗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教学过程,以《孙权劝学》为例,讲解了教学范例与个性化处理相结合的观点。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可以将文本内容价值最大化。罗老师告诉我们,文本要深度解读,教学要深度化,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读懂文本,从文本中获得启发,这是语文的基本职能之一。因而,文言文教学需要“文”、“言”结合,不仅教词句,还要教内容,教思维,语文课堂才能生动有趣。讲座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值得深入思考,将之更加广泛应用,推动语文教学水平提高。

    李老师和徐老师作为主持,不时提醒大家注意关键词句,对所讲内容积极思考,启发群友的思考,使讲座内容更加活跃。

讲座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众多网友积极发言,提出质疑,交流观点,配合罗老师的发问,深入思考文言文的教学,其间更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疑问,在相互讨论中取得合理的解答,扩展讨论内容,使讲座不足之处得到部分补充。

 


    关注 创意语文教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