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飘飘,阿婆炊糕

 

因为一种食物,记住一个城市...





雪花飘飘,雪花飘飘
阿婆炊糕
阿婆炊糕,阿婆炊糕
  炊发糕 ……


这是小时候莹教我的歌,龙游话唱出来很有感觉。现在只记得前面这两句,也只会用普通话。但每每哼起,好像总能看见外面大雪纷飞,屋舍炊烟缭绕,厨房里生着火,老妇人忙前忙后,腾起的热气弥漫整个屋子。

在杭州上学,介绍自己是龙游人,“哦,我知道,龙游发糕!”

这座悠久的姑蔑古城很少被人记起,曾经响彻一时的龙游商帮,龙游人引以为傲的石窟、民居苑,风光秀丽的两山三江,也都少有人知道。而有时候,却是小小食物,让一座小城被人记住。

某种意义上,发糕就像是龙游的另一张名片。

同样深受龙游人喜爱的豆丝和薄酥饼,是最让我停不下嘴的零食。好东西自要与人分享,大一寒假结束,买了好些豆丝回学校,可却没人能接受那个味道,和初高中同学抱怨起这件事,发现大家的”遭遇“也都如此。第二次带了薄酥饼,小心翼翼问同学,“难吃吗”,“一般难吃”。有一种失望叫做你兴高采烈地把自己认为最好吃的家乡美食带给异乡朋友。

第二年带发糕回学校,本已做好同样被“嫌弃”的心理准备,却意外地发现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一种地方美食能够广为流传,是因为它满足了各地不同口味的人们。相比之下,龙游发糕就显得幸运得多。雪白如玉,孔细如针,软糯而不黏,香甜而不腻。我从小不喜甜食,但唯独对发糕很是喜欢。乾隆游江南时便对其赞不绝口,此后一直作为贡品,名声响彻江浙一带。如今大大小小的作坊和食品厂,市场化和真空保鲜把龙游发糕带到了全国各地,成了龙游的地理标志产品。一块发糕,让人记住了一座城市。





雪花飘飘,外婆炊糕。

家家户户炊发糕,是龙游最浓厚的年前气氛。对于传统的龙游家庭,炊糕更像是一种仪式,拉开过年的序幕。年年发,步步高,哪一年的糕发得好不好,颜色白不白,预示着下一年家里的运势,人们对炊糕的重视可想而知。

炊糕工艺独特,配料讲究,工序复杂,水浸、淋洗、拉浆、磨粉、脱水、混和搅拌、灌笼、发酵、汽蒸和修剪箬叶等10余道工序。前前后后准备十几天,一次炊上十几笼。

从腊月中旬起主妇们就开始准备,粳米、糯米浸泡上十多天,用水漂清,磨成粉状,再按比例混入白糖、猪板油、酒糟拌匀,加水调成糊。笼底垫上荷叶或者粽叶,倒入调好的米糊,文火加热发酵,这一步便是发糕的成败关键。每隔七八分钟调换上下蒸笼顺序,用手触摸笼壁感到温热时不再加热,不出锅,加入甜酒酿静候其变。米糊从半笼发至满笼,发酵才算完成。最后蒸笼内壁插上四五个小竹筒用来排蒸汽,旺火蒸熟,大功告成。



再讲究些,挑一颗好看的八角,蘸上食用洋红,趁着刚出炉在糕面上印上花,便多了些过年的喜气。

做好的发糕,在冬天能存上半个多月,春节作自家的早饭或点心,或馈赠亲友,或给过年回来的儿女带上几笼。

发糕的吃法也有多种,最简单常见的是直接上锅蒸热,或者用微波炉叮一分钟,软糯香甜



或者切片煎成焦黄色,外焦里糯。总觉得一切东西和油相互煎熬都会激出最诱人的香味。



几年前自己摸索出来一种新的吃法,大概还没有其他人尝试过。硬了的发糕切成拇指粗的条状,在牛奶里浸泡一个小时,依次裹上淀粉、蛋清、面包糠,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最后用吸油纸控一下油,咬下一口,外面酥脆,里面软糯,奶香浓郁,简直给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今天没有煽情的结尾,没有乡愁。想吃的朋友可以在后台留言,随机选5位朋友寄出。

公众号ID:zuishiguxiang
爱美食,爱生活

走遍每个地方,尝遍每个地方带不走的味道,你是否有过和我一样的梦想

关注故香,听听我的故事,也让我听听你的故事,好吗



长按二维码可扫描关注


    关注 故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