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轶建博士:足球,大浪淘沙

 

南理工男子足球比赛在不温不火中进行,表现最好的依然是国际战队——国教院,队员来自不同国家(以非洲、南亚、中亚为主),肤色不太同、语言不太通,但足球沟通顺畅...

南理工男子足球比赛在不温不火中进行,表现最好的依然是国际战队——国教院,队员来自不同国家(以非洲、南亚、中亚为主),肤色不太同、语言不太通,但足球沟通顺畅,他们说“他们从小就喜欢踢球、喜欢踢比赛,总有人愿意一起踢,总有队伍可以去加入,随便什么场地都可以玩,他们踢的还不算好的”。
他们的足球浪潮是来自民间,而当前我国各地足球学校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足球活动如同星星之火般燎原,国足话题大街小巷热议,从上而下的足球热潮来势汹汹。希望这股浪潮能够促进中国足球质的飞跃,而不是依旧拍在沙滩上。就像大浪必须淘沙才能发现真金,足球热浪必须经过淘沙才可能进一步磨砺。

足球浪潮到底有多大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家长、学校、社会都认为少儿时代应该学习,去学习科学文化艺术知识,偶尔去练练足球操、比划比划、健健身还是可以的,而比赛一般是要谨小慎微的,那些真喜欢踢球的孩子往往被看作不务正业,有时还会因为影响学习而受到批评和制止,如果孩子踢球受伤更是烫手山芋……。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支持,这些喜欢踢球的孩子足球生涯要么早早夭折,要么就偷偷踢野球而进步缓慢。而那些喜欢踢并得到家长和学校支持的孩子很难达到总数的10%,他们要么就是文化学习成绩较差,被体校教练看上;要么就是家长特别喜欢足球,并认为自己孩子是有天赋的,送去足校培养。所以,当前中国孩子踢球稀少有其社会现实根源,当前热潮似乎只是小规模和浅表的,只是“小浪”。

从规律上说,我国足球之浪缺少淘沙

根据足球一般规律,足球队员真正成才往往要有10年的训练和比赛经历,而少儿时代(8岁-13岁)其实是足球生涯的关键期,无数顶尖的球员无不从少儿时代就开始踢球。当前我国从小进入体校或足校踢球的孩子,教练很认真,训练也很努力,但也没有涌现出许多有高天赋的孩子。为什么?儿少的学校或社区联赛在整个足球联赛体系中应该起到关键的“淘沙”作用,道理很简单,在场上踢的好的一看便知,即使一场踢的好或不好,多踢几场或几年就会露陷或认可,如果没有少儿联赛或者其水平低,进入更高一级比赛的可能很多都是“沙”,而不是“金”,即使“沙”练的再认真,也不可能变成“金”。
缺少比赛的球孩,就会养成“会练怕比”,遇到大赛就不适应,怕对抗、受伤多、退役早是典型表现。所以,少儿联赛也是将足球的“金”选拔出来继续走足球职业道路,而让足球的“沙”进入足球别的领域的重要一环,既可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也减少家长的一厢情愿和盲目投入。中国少儿足球孩子本来就少,成材率还低。根源是“浪淘沙”系统匮乏,即系统的各级别比赛薄弱,不仅少儿没有联赛,从少儿到职业联赛间应该具有的各年龄段的学校或社区业余联赛都省略了。导致的结果就是,往往训练和管理主导者即教练成为球员成才过程中选材的主要力量,得到教练认可就可以继续足球生涯。实际上教练主动或被动看走眼的时候很多,而且也滋生了足球腐败的土壤。即使这个教练是神,他也不能一眼识别真金。


很多“沙”不断得到训练,但永远成不了“金”,一旦到高级别职业比赛,“沙”往往很容易就被淘汰,但他们其实已经耗费了最好的学习时光。这就是很多中国俱乐部所谓青训很强,但没有培养出几个顶尖运动员的原因,实际上是青训体系建设薄弱,重训练和管理,轻比赛和淘汰,导致青训出来的队员水平不高。足球成才周期长又辛苦,监控选拔体系又不健全,导致成真才很难,某些“金”也可能被磨成“沙”了,这种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反过来影响足球孩子人口和少儿联赛体系的建设。千万不能还抱有“先闭关练五年,再去比赛”这种青训培养思想,要在青训的时候,就进行比赛和淘汰。

看看欧洲足球的浪淘沙

欧洲足球根本模式是根据人类生长发育阶段,发展各级别各、年龄段联赛,让球员在各级别联赛中发展足球志趣和竞技水平,自我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成就自己,源源不绝。队员和队伍的足球水平通过不断的比赛而得到不断的更新或淘汰,联赛就像是一个足球竞技水平的加工厂,适合的人员、制度会在不停的加工中得到提炼,而不适合的会在不断加工中遭淘汰,因为加工厂的衡量标准很明确就是足球水平。所以,欧洲的职业球员从小经过系统训练和各级别各种比赛,从小就培养了在各种大量比赛中在各种伤病风险下的竞技能力,都成“金”了,成年时扛练扛赛扛伤能力就强,因为不强的、容易受伤的早已被淘汰了。

浪淘沙是足球健康之路的必由选择

当然,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教练在个人足球之路上的启蒙、指导、训练培养作用,但是选拔还是得靠比赛去浪淘沙。对抗更强,速度更快,爆发更猛,变化更多,配合更连续,攻防更讲究团队化、个性化和节奏化是当今足球比赛发展的大趋势,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首先必须要涌现出更多能适应这种趋势的多样的球员。球员必须具备多样性,必须具备更强的速度和耐力水平、对抗能力,应变适应能力,团队化的技战术能力和技战术发挥的节奏控制能力,而这些竞技能力很难完全通过简单或复杂的训练培养就能够得来的。通过设定某一或某几个情境去模仿真正的比赛而去发展培养专项比赛能力也是不太符合项目的规律,因为人员有差异、变化有差异、进程有差异、激烈程度有差异;通过选拔一批队员进行长时间培养发展专项比赛能力很难,因为足球技战术、体能水平的应变和适应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这种应变、适应能力要通过与大量的不同对手、大量的不同队友在比赛中产生并发展,而且长时间培养导致人才发现和淘汰周期过长而导致效率不高,更有可能长时间集训培养的人情利益会影响人才的科学选拔,再者,这批队员不太可能同时都变得很强大,可能有更好的队员被挡在了这扇门外。
足球是同场对抗的集体球类项目,比赛中变化万千,在变幻莫测的竞技比赛中,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然后进行积极的高效的反应行动,以争取胜利,需要运动员具备专项的体能、技术、战术配合、团队精神、意志品质。而这种需要本身就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最好锻炼,越纯粹越竞技的比赛锻炼效果越好。当今世界足球最强的国家都是联赛体系建设最好的国家。专业培养可能隔几年就能培养出一两个非常优秀的球员,而系统联赛的浪淘沙往往可以在同时期产生多名优秀球员。

我国的足球现在有大浪,但似乎还比较表浅,更缺的是浪淘沙!尽快建立起融合体育、教育、社区足球于一体,纠偏和扩宽家长、校长、区长的足球思路,是足球之路长久复兴的须要。

相关链接

  • 国足顽疾深重,学校足球安好?
  • 用共识为中国足球把脉
图文编辑〡朱灵玉

图片来源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请发至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关注 动商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