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林林书法:元代鲍恂标目的“濮川八景”

 

89聚桂文会·第89期补鲍西溪濮川八景诗◎仲弘道(清代)书法◎傅林林市桥晓色桥外全无市,桥头露未唏。晨霞明隔...



89
聚桂文会·第89期
补鲍西溪濮川八景
诗◎仲弘道(清代)
书法◎
傅林林
市桥晓色
桥外全无市,桥头露未唏。
晨霞明隔浦,初日映斜扉。
远树参差滴,栖禽高下飞。
清光真可挹,余霭欲沾衣。
林墅书声
何处咿唔声,林间方诵习。
鸟啼惊未飞,花笑落犹湿。
静理悟自深,乐群业还集。
仿佛开城弦,村村争负笈。
翔云仙观
仙都开壮丽,高阁逼青雯。
闻有翔云石,时能吐赤文。
苔深余霭积,雨过暗泉喷。
羽客谈经罢,还看鹤鹿群。
落日招提
斜阳满林薄,一径入招提。
已是僧归定,徐闻钟满溪。
月华伴禅寂,云水结幽栖。
此际花宫下,真堪问指迷。
南泾渔艇
南风吹渡头,泾水日悠悠。
网集惊游鲤,人喧起宿鸥。
渚烟迎月上,渔火落波流。
几处垂杨里,清风听棹讴。
西村樵唱
惟有西郊外,山村自乐群。
樵歌若金石,爽籁遏霄雯。
客去云还暝,人归日欲曛。
间吟曾过处,里耳一回闻。
幽湖秋月
秋水澄澄夜,曳筇看碧霄。
幽湖千顷洁,皎月一天遥。
波静鱼还跃,更深桂欲飘。
今朝五湖上,何处不良宵。
梅泾雪霁
雪霁晴千岭,梅开香一涯。
溪光寒到牖,树色晓侵齐。
放鹤孤山兴,高吟祖泳怀。
名贤风韵在,敢与俗人偕。






【作者简介】傅林林,别暑天堂,1958年10月生于绍兴。桐乡濮院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南社书画院执行副院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桐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受乡贤岳石尘、范汉光、许逸村影响,得崔廷瑶先生指教。浸润经典,追随传统,坚守规范,一以贯之。诸体皆能,犹擅行草,温润而清静、敦厚而灵动,堂堂正正,从容大方,富有文人气息。著有《闲趣集》《香庐随笔》《傅林林行书幽湖百咏》等。

不同的濮川八景
栏目主持人:王立


读者诸君好,今天书法家傅林林带来了他最新创作的“濮川八景”。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濮川八景”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宋濂诗,而是元代鲍恂标目、清代仲弘道赋诗的濮川八景。

按《濮川所闻记》记载,历史上的“濮川八景”,除了元末宋濂标目以外,另外还有三家,其中一家就是濮氏家族的座上宾鲍恂。

鲍恂,字仲孚,崇德县(今桐乡)人,师从元代名儒吴澄学《易》,元统年间浙江乡试第一,至元元年(1335)登进士第,品行慎重而学识超群,超然治学而拒仕元职,乃一介典型的传统名士。

鲍恂是元末文坛领袖杨维祯的好友,这可以从杨维祯的《桐香室记》《聚桂文集序》中略知一二。正是鲍恂促成了杨维祯坐馆桐香室,成为濮允中之子濮彦仁的老师,而且鲍恂又是聚桂文会的评委之一,可见鲍恂与濮家、与杨维祯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

鲍恂对濮院是深有感情的,他晚年隐居在濮川东郊的西溪,自号“西溪”,与贝琼、程柳庄志同道合,结社讲学。

从鲍恂标目的“濮川八景”来看,显然是早于宋濂的。他的取景,更见早期濮院的风景特色:市桥晓色、林墅书声、翔云仙观、落日招提、南泾渔艇、西村樵唱、幽湖秋月、梅泾雪霁。

而宋濂标目的“濮川八景”,只有三处景色“翔云观”、“幽湖”、“梅泾”,与鲍恂相同。当然,相同的胜景,不一样的角度。

鲍恂是个功底深厚的诗人,他在标目“濮川八景”时,一定写下了诗歌。只是,宋濂的名头实在太大了,他的《濮川八景诗》一出,在嘉郡一地流传,从元末,至明代,到清朝,唱和者向来甚众。而包括鲍恂在内的其他三家“濮川八景”的诗作,就这样随着时光消逝而去,令濮院后人颇为憾惜。

明代,里人陈邦献对鲍恂的“濮川八景”情有独钟,虽然鲍恂诗已湮灭不存,然而,带着鲜明濮院特色的地方美景,使这个在他乡谋生的濮院游子心生感慨,“吾生于是,长于是,今虽糜禄在外,而故乡景物常在吾目也”(《濮川八景诗序》),念兹在兹的陈邦献绘成了濮川八景图,“将乞善诗者歌咏之,庶不泯其旧”,他还以强烈的乡愁、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八景之美,以供善诗者“歌以系之”。

不知道后来有没有诗者为陈邦献的濮川八景图咏诗,而今遍寻方志而不遇。

到了清代,一个濮院诗人出现了,为鲍恂标目的“濮川八景”补咏了诗作。他就是仲弘道,字开一,号改庵,清顺治戊子(1648)拔贡、廷试第一,考选推官,改授山东峄县知县。

仲氏一门迁自秀水,世居濮院镇北横街。仲弘道离任归里后,在石条街东筑有“瓯香圃”,内有书斋“兰雪堂”。他著述丰富,有《拟易广义》《增定二十一史韵》(明赵南星编,清仲弘道增续),《读史小论》《子来堂集》《改庵偶集》《觉悔集》《理峄拙言》《瓯香集》等著作。

仲弘道出于对故土的热爱之情,为濮院留下了很多历史文献,《补鲍西溪濮川八景》就是其中之一。他以生花妙笔,复活了鲍恂心目中美丽的濮院胜境,也让今天的我们感知了元代濮院的迷人图景。

鲍恂遴选的“濮川八景”,如与宋濂的“濮川八景”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对照:鲍恂是站在民间立场上来观察濮院风情的,而宋濂是站在纯粹的诗人视角上打量濮院风景的。两个诗人各有千秋,颇有意味。

所以,在鲍恂的“濮川八景”中,我们既看到了一叶扁舟上的渔父撒网捕鱼的情景,又听到了负薪樵夫在回家途中哼唱着的江南小调。一共八景,留给渔父与樵夫这样的民间底层人物,就有两景,具有了尘世的关怀与温情。

一代文学大家宋濂是来濮院读书治学的,作为一个外乡人,与经常流连在濮院的鲍恂不同,他对濮院的注目与巡礼,无疑是以诗人超然的眼光,侧重于当时的绝美风景。

这就是元末明初两个诗人的视野异趣,不要比较优劣,也不论学识高下,放在今天,都是濮院珍贵的人文历史遗产。

如今,有书法家傅林林以书法创作,把元代鲍恂标目、清代仲弘道作诗的“濮川八景”呈现出来,则让我们看到了濮院历史深处无比丰饶的人文底蕴。

纳尼!濮川八景还有这样的背后故事?
可见!濮院的历史文化是多么珍贵!
所以!动动手指,让更多的朋友知道。


    关注 聚桂文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