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2016哈佛上海新生花落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o如何订阅我们?o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北京时间4月1日,位于美国东海岸的8所常春藤大学统一发榜。“第一教育”小编独家采访了刚被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同时录取的上海籍学生——浦东复旦附中分校高三年级应届毕业生陈子弘。

据了解,算上去年12月份的提前录取,2016年度哈佛大学总共在上海地区招收三名学生,除了陈子弘,其他两人均为外籍。因此,陈子弘成为本年度哈佛在上海录取的唯一中国籍学生

人物档案



>> 姓名:陈子弘

>> 初中:平和双语学校

>> 高中: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 获奖情况:

  • 第8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银奖
  • 普林斯顿PUMaC 2014 B组团体第一
  • AoCMM建模比赛Alpha Prize
>> 录取大学:

  • 哈佛大学
  • 普林斯顿大学


打开陈子弘的履历,就知道他的强项是数学,不过,他从事的不是我们熟知的奥林匹克竞赛,而是纯粹的学术研究

初中自学高中数学课程,高中自学美国大学数学课程,获得丘成桐中学数学奖之后拒绝清华大学伸出的橄榄枝,并最终拿下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offer,陈子弘的成才之路始终和数学相依相伴。
与数学的缘分始于一本书
陈子弘研究的方向是纯数学,这是数学最古老也是最基础的分支,专门研究从客观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规律的内在联系,而不以实际应用为目的。

论经济产出和社会效益,纯数学比不上应用数学和数学建模等分支,即便在大学的数学系中,纯数学也是相对冷门的领域,不过陈子弘却从中看到了数学的美。“数学的逻辑和蕴含的思想十分丰富,这本身就是一种美,推动我产生学习的欲望。”

采访中,陈子弘毫不掩饰对于数学的热爱。他谦虚地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人,之所以耐得住寂寞,坚守在纯数学领域,完全是兴趣使然,而这一点还要归因于科普书籍和中学老师的启蒙。
1

从科普到专业

由于对科学感兴趣,陈子弘从小读过不少科普类书籍,最初与数学结缘,则是因为一本叫《什么是数学》的科普书。该书出自美国著名数学家柯朗和罗宾之手,运用深入浅出的笔法,对整个数学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动的阐述。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我一共看了三遍,第一遍是六年级的时候,只读到第二章复数就因为太难而不得不放弃了;第二遍是初一的时候,怀着好奇心又往下看了几章,对书中的许多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到初三的时候,又悉心地读了一遍,终于领会了其中的要义。”

课外阅读开启了陈子弘认识数学世界的窗口,奇妙的世界召唤他前往探寻。
2

亦师亦友的数学老师

除了书本开蒙,老师的启蒙作用亦至关重要。陈子弘说自己特别幸运,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总是能够碰到好的数学老师。

他的初中数学老师是如今已经当上平和双语学校校长的万玮,那个时候,万玮把几个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召集起来成立讨论组,一方面推荐书目,一方面切磋解题。

另一个对他影响很大的老师是高一时候的数学闻老师,对数学的共同喜爱让他们亦师亦友,老师不时会抛一些难题给陈子弘思考,而每当陈子弘产生火花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找老师沟通请教。

求学路上得遇知音是何等幸事!老师的鼓励和帮助进一步激发了陈子弘的求知欲,使得他在数学的世界中振翅飞翔。



一张纸加一支笔,这就是陈子弘做数学研究的全部家当
从奥数到学术
读者可以脑补以下场景:一张纸加一支笔,这就是陈子弘做数学研究的全部家当。由于纯数学研究主要依靠思辨,因此大部分情况下连计算机都不需要。对此,陈子弘颇为自得其乐,觉得这才是对智慧的终极挑战。
1

退出奥赛

以陈子弘在数学上的修为,参加奥数竞赛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也更容易出成绩,不过他却没有在这方面投入精力。

其实,初中一年级的时候,陈子弘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上过奥数课,后来觉得奥赛剑走偏锋的出题思路并不是自己的志趣所在,于是就果断退出了。

按照陈子弘的解释,自己更善于长时间钻研一个问题,而且觉得做学术更有趣,也更有价值。
2

自学成才

从奥数班出来,陈子弘迎来了数学生涯的新开端。远离了题海战术,他有了更多的时间钻研数学问题。

课堂内的学习自然不能满足陈子弘的胃口,于是,初中的时候,他开始自学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有了这样的基础,在进入高中后,他又开始自学起大学数学的教程。

由于英语底子好,因此陈子弘直接上普林斯顿大学等国外高校的官网查询课程和教材,然后逐一买回来自学。“读教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促使我进一步拓展,找其他资料补充知识。”就这样,他的数学知识如滚雪球般积累起来。

此外,陈子弘还到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网站上聆听大师授课。不过在他看来,网上搜索、收集资料虽然很重要,但是学数学最关键的还是要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
3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

陈子弘喜欢思考数学问题,尤其在读大学教材的过程中,他发现里面蕴含了很多有意思的数学概念,于是就试着对一些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一类数论函数的求和。

高二的时候,陈子弘撰写了两篇运用复分析方法的文章,长度分别是10页和15页。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把文章投到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学刊,文章于今年1月成功发表。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是由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发起的,面向全球华人中学生的赛事,含金量非常高;比赛舍弃试卷和标准答案,学生的作品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

陈子弘参加该比赛的课题是在阅读普林斯顿大学教材《Fourier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的时候萌生的。从2015年4月份开题到9月截稿,近半年的研究中不乏曲折。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5月份的时候,当时报告已经写了20多页,却发现进行不下去了。好在陈子弘自学能力强,针对行不通的地方又去翻阅了相关的其他书籍,最终通过新的知识弥补了之前研究的缺陷。

“和学校里如火如荼的科创比赛不同,纯数学领域的研究只是一个小众的方向,还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以倚靠。”陈子弘说,除了有时向数学老师请教,论文基本上是由他独立完成的,全英文撰写,总共33页。
4

来自丘成桐的推荐信

2015年12月,晋级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最后一轮选拔的选手们汇聚在清华大学进行答辩,丘成桐本人莅临现场。

面试的时候,丘成桐亲自发问,请陈子弘解释论文中用到的某个定理的证明,陈子弘思路清晰,对答如流,给丘成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赛结果揭晓,陈子弘荣获大赛银奖。

这之后,陈子弘又通过邮件和丘成桐进行交流。有感于其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扎实的学术修养,身为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的丘成桐为陈子弘亲笔书写推荐信,助力他问鼎哈佛。



陈子弘与国际著名华人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合影
学霸的三招学习秘诀
以上介绍了学霸的求学经历,读者一定十分关心陈子弘的学习方法。在小编看来,陈子弘的学习方法颇有些特立独行。
1

独处+思考

虽然时下诸多学习方法都提倡交流与合作,但是陈子弘认为,鉴于数学学科对思辨的要求,独处和思考才是学数学的最佳方式。

“去年5月份的时候,我的腿骨折动了手术,有一段时间只能呆在家里,大部分时候我是一个人在家,专心地做数学研究,结果丘成桐奖的论文中最主要的结论都是在那段时间完成的。”

陈子弘说,数学和物理、化学等实验类科学不同,重视逻辑思辨的养成,即便是受到他人的点拨,还是要通过思考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体系,才能够举一反三地加以运用。因此,在安静的环境下独立思考,往往是最容易产生火花的时候。
2

集中精力,各个击破

陈子弘不但学术研究做得好,其他方面的学习也很出色。在复旦附中,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数次进入年级前三甲;在标准化考试中,他的托福和SAT成绩均接近于满分。那么学霸是如何实现面面俱到的呢?

在时间管理上,陈子弘运用的战术是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一段时间内,一个人只能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

“高一的时候我主要是忙于课内学习,有了一定的积淀后,高二参加了不少学术比赛。”

对于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陈子弘有着明确的规划,比如准备丘成桐奖的时候,他平均每天花6-7个小时在学术研究上,及至最紧要的关头,甚至上课的时候也抽空做数学;到了标准化考试前夕,他则放下手头的一切事务,闭关强化训练。

“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段,在此期间集中精神完成一件事情,这么做有助于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陈子弘的做法与之不谋而合。
3

接受难题的挑战

“如果只想在考试中得一个不错的成绩,那么反复刷题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要想真正地提高数学能力,还是要做难题。”

陈子弘觉得,接受难题的挑战,不吝惜时间地思考求解,并通过独立思考最终得到答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思维最好的锻炼,多几次这样的回合,数学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对于陈子弘来说,无论是解难题还是做研究,他都乐在其中。

“数学家在发现一个概念的时候,往往不清楚它的具体应用,但是很多年以后,这个概念可能会在很多地方派上用场。”陈子弘说,如果数学是科学的基础,那么纯数学则是基础的基础,在纯数学领域耕耘所带来的神圣感和成就感,让他非常享受。

* 小编个人微信号:1662428293,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