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微课 重回亲密关系第一讲

 

→点击这里听,完整微课音频←天安老师介绍台湾心理与教育的独立工作者,从事个别谘询与团体心理成长工作,台湾谘商...


→点击这里听,完整微课音频←
天安老师介绍


台湾心理与教育的独立工作者,从事个别谘询与团体心理成长工作,台湾谘商心理师及中国二级谘询心理师资格认证,完成萨提亚谘商专业训练课程、萨提亚团体带领人训练课程、萨提亚家族治疗训练课程、萨提亚谘商督导专业训练课程认证。
近年来在台湾、新加坡及中国内地受邀带领萨提亚模式工作坊,并在上海、北京多次担任玛利亚(Maria Gomori)老师工作坊的助教工作。
开课前言
不管你遇到怎么样的困难,我希望你记得你要回到自己身上,要爱自己、看到自己、欣赏自己,用正向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接纳完整的自己,而不是完美的自己。最后回到你生活中修行、演练,把自己的学习带进生活里面。

今天的课堂将从一本书开始《爱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介绍这本书的原因:在我大学时代,我很渴望爱情,因为我感觉到很孤独。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焦虑和挫折。直到看到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爱并不是寻找对象的问题,是我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这本书就好似一颗定心丸,就算我现在还碰不到我爱、她也爱我的对象,但是我可以从现在就开始修炼自己,让自己更完整,让自己更有魅力,让自己拥有爱人的能力。这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
爱,是对象的问题,还是能力的问题呢?


以前,我认为是对象的问题,所以我在过去寻寻觅觅。后来,通过这本书,我发现我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我要培养自己爱的能力。

书里所说:大部分的人都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我如何值得人爱吗?为了达到目的,大家采取了各种途径。我是否值得被爱的问题恰恰在说明我认为我自己可能不值得被爱,我需要很多外在的条件的堆砌才能让自己值得被爱,比如金钱、外貌、成就等。

但是弗洛姆说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是克服人的孤独感,摆脱孤独的困境。所以他认为爱的根源来自于人想要克服孤独感。

很多人因为得不到满足,就会运用其他形式去克服孤独感:酒、毒品、性狂欢。但是这些方式在结束后,会带给人越来越强烈的孤独感,所以你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重复这种形式。
成熟的爱、不成熟的爱
成熟的爱:人与人共生有机体结合,就像妈妈怀着孩子,看似是一个生命体,其实是两个生命体。妈妈和孩子都要分别成长,最终会成为独立的个体,妈妈和孩子除了角色是母子之外,他们是一个对等、成熟的两个人。

反之,如果母亲让孩子一直依赖着自己,那她就没有办法让自己拥有成熟爱的能力。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共生有机体消极形式:服从和被服从,医学上说是虐待和虐待狂,或者控制着和被保护者。

所谓成熟的爱是什么呢?在保有自己原有个性的条件下,两个人合二为一,这就是成熟的爱。在萨提亚模式里,就相当于两种世界观:阶级模式和成长模式。萨提亚强调的是成长模式,两个人之间是对等的,虽然角色可能会不同,但是作为人,他们有相同的价值。

弗洛姆在书里也说:爱最重要的本质是给予而不是获得。人要透过给予的形式,才能获得爱的传递。除了给予之外,还有四个基本要素:关心照顾、责任、尊重和了解。

关心和照顾:就像母亲照顾小孩,夫妻之间彼此的照顾。或者是爱五种管道里面的行动和服务。没有行动,是很难让别人相信你是爱对方的。

责任:就像母亲即使是在睡梦中,一旦婴儿有任何情况,母亲都会惊醒。也就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都关怀、关注着对方。这样的责任是无法用教条来衡量的。

尊重:如果爱没有第三个要素尊重,那么我们所说的责任和照顾就很容易变成去控制或者奴役对方。

了解:人只有认识对方跟了解对方,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对方。如果不是以了解为基础,那么关心照顾都是盲目的。

以上四个要素是相互依赖,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要素的集中表现。
所谓父母的爱
这也是在萨提亚中我们所说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首先分辨一件事情:父爱跟母爱的区别

所谓的母爱是无条件的爱。母亲爱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符合了自己的什么要求而去爱孩子。而渴望得到母爱不仅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最深的渴求。

父爱:父亲代表的不是自然世界,而是人类思想的世界。所以父亲是教育孩子并且带领孩子通往世界之路的人。所以父亲的原则是:

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和我一样。所以我们说父亲的爱是一种有条件的爱。这是一把双刃剑。

消极的一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可以赢得。如果你姑父父亲的期望,你就会失去父爱

积极的一面:正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父爱。父爱可以受到自己控制和努力的支配。这在某种程度下是积极的,他会让孩子懂得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所以,弗洛姆说孩子在6岁左右就需要父亲的指引,而母亲是给予孩子生活上的辅佐。

所以,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达到自己母亲和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母亲和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会告诉你:你的任何罪恶,都不会失去我对你的爱,和对你生命的祝福。而父亲的良知:你做错了,你就要承担后果,最重要的还是,你必须改变自己,才能得到我的爱。

一个成熟的自己,要在外在形象上和母亲父亲的外形脱离,但却要在内心树立起父亲母亲的形象。所以,在萨提亚里,我们常常说:最终我们要成为自己内在更好的父母。
一切爱的形式都是以博爱为基础
博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符合所有的对象。在圣经里面,爱的方式是爱人如爱己。这是尊重自己独特性的表现。爱自己和爱他人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爱自己和爱别人不是从两种中选择一种,

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也会爱自己。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

弗洛姆说自私跟自爱是不同的。自私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这个人内心缺少生命力。他感到空虚和失望,必要时,这种人会通过其他的形式来满足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自己缺乏爱的能力。

另外一个极端是,如果你太爱别人的话,就像母亲会忘我的爱孩子,这种忘我的爱会阻止孩子对母亲自己提出批评。孩子生活在不能让母亲失望的压力下。
角色跟人的关系
我们很多人会把工作中的角色带回生活中,这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角色部分,而忽略了自己人的部分。这会对彼此的亲密关系有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要问自己:我是谁?除了母亲、女儿、阿姨的角色之外,我还是谁?

一个男性的很多角色:舅舅、丈夫、儿子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力。我们忽略了自己的生命力,以至于我们失去了和自己生命的联系。于是我们常常用社会角色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我是不是以为成功的商人,我是不是够好的儿子?当我们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很糟,能量很低。

妻子回到家继续用教师的身份与丈夫互动,那么丈夫就会很多困惑和不解。其实我们常常运用我们的角色,而我们却不是很清楚自己是在什么样的角色里面。所以,当夫妻用这种混乱的角色来对待彼此时,生活就会错位。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我们人的本质。

这是萨提亚模式核心的部分。箭头从外向内,表示我们都是透过角色是否成功来定义我们的价值。所以,就像左边图,能量从外向里,但是如果你跟生命力没有联接,那么很快你就会空虚,想要寻求其他角色的成功来感受自己的价值。右图与左图相反,表示自我与生命力相联接,我是宇宙独特生命的展现。当你感受到内心的能量,发散出去,你就可以做一个好的丈夫、儿子。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不是在意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而是相信自己是够好的。



我们是夫妻,同时我们是孩子的父母。

夫妻之间的关系重要于父母的角色。有很多夫妻有了孩子之后,尤其是妻子,会把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这是很正常的表现,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丈夫就被忽略了。我们常常发现,当夫妻亲密关系有问题时,他们就会选择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而把夫妻关系放在一边,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这就把父母的角色高于了一切,而没有了夫妻之间的滋养。

所以,我希望做妻子的朋友们,夫妻的关系需要花很多时间的,不能够因为亲密关系有困难,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其实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最不好的。

对于先生来说,如果发现夫妻之间有问题,就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工作和事业上,这样也是不正确的做法。



当夫妻在互动的过程中,她也在用自己女儿的角色在对她的父亲。所以她会期待丈夫也能像父亲那样照顾自己。如果对于妻子来说,你隐藏了这样的期待,可是你并不清楚,那么你可能会失望。因为你的丈夫不是你的父亲,他没办法像父亲那样对待你。

如果在你们的亲密关系中,你们真正了解过原生家庭对你们的影响。也放下了自己对原生家庭的期待。那么你们就不会用错位的期待来对待彼此,就可以用一种很轻松的方式去对待对方。你们会知道你们是彼此对等的成年人,但是偶尔运用角色扮演的感觉,会给你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但是最重要的是你们曾经处理过你们的关系,也清楚你们只是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丈夫也可能用儿子对母亲的角色去看待自己的妻子。

所以,夫妻之间可以有这样的情趣,有时像母子一样,有时像父女、有时像两个小孩,两小无猜。但是这样的情趣是要在你们都清楚的知道你们是两个成年人,是在同时满足自己内心小男孩、小女孩的互动。这就是健康又充满情趣的互动过程。

以上的内容就是原声家庭对我们亲密关系的影响。

案例一
女性未婚、20几岁。她发现自己有一个无法控制的行为,而这个行为是与自己内心意图相反。她无法接近一个她喜欢的人,一旦想要接近,内心就会有很大的罪恶感。

这种潜意识的行为,我们以萨提亚模式看我们的成长经验,尤其是原生家庭的经验。在工作坊里面,我们让她跟小时候的自己说话。她发现自己小时候很黏爸爸,但是却被奶奶责备了,所以她就很有罪恶感,从此远离了她的父亲。后来,因为她很渴望亲近爸爸,却无法亲近,于是她去亲近了自己的舅舅,姑姑也责备了她。所以,小女孩不知道该怎么做,她发现了因为她亲近舅舅,自己的爸爸也很伤心,于是自己的罪恶感增加了。所以,当她长大之后,碰到自己喜欢的男生,当她很想要亲近他的时候,内心就产生了罪恶感,而无法靠近。

所以,当一个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她该如何去看待小时候的自己,如何去面度自己的情感?经过工作坊的处理,她知道了自己改如何去照顾小时候的自己,我让她承诺自己重新学习身体跟情感的接近,而不需要有罪恶感。这是需要慢慢学习的,并不容易。虽然要花一段时间,但是因为已经解开了心结,她可以重新去学习新的东西,尝试去靠近自己喜欢的人。
案例二
男性、40多岁,离异,有小孩。

他想要看自己的愤怒为什么无法表达,以及自己跟前妻的关系为什么如此困难?

首先,我尊重他想看自己过去的情感和新的学习。

然后,我们探索他的原生家庭。当太太强烈指着他,他就默不作声,离开。父母相互指责,并且父亲对母亲有暴力行为。他从小父母离异,母亲也会斥责他不要像父亲一样不负责任。同时,他小时候也受到父亲的暴力行为。以至于后来一听到父亲脚步声,他就会害怕躲起来。

可是这位主角是很温和的人,当他面对前妻时,一开始他是超理智和讨好态度,但是却让妻子更有挫折,反而引起妻子更强烈的指责。这样引发主角小时候的经历,他开始打岔,逃避,默不作声。

所以,夫妻的关系,常常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在萨提亚应对姿态里面:指责、讨好、超理智跟打岔,这都是我们从原生家庭学到的。在夫妻关系中,我们就会运用这些姿态来应对。

后来在工作坊里面,他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内心,经验到小时候的愤怒,当他可以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他就变得比较轻松。他承诺自己在面对指责的时候,他会选择一个新的沟通方式去面对。
案例三
关于身体的经验,也就是亲密关系里面夫妻之间的性有时候会有一些障碍,但是90%以上都是心理的因素。

一一对夫妻在进行性行为的时候,妻子会感觉不舒服,先生很爱他的妻子,于是就会用讨好的姿态去讨好妻子。后来,先生有了一次外遇。所以他们来到我的工作坊。

为什么妻子在性关系里面,会感觉不舒服。经过探索妻子发现她小时候曾经目睹父亲跟母亲的性行为,而那个性行为是父亲用强硬的方式要求母亲去做的。而她在里面感觉到了强烈的欺压,感觉很复杂。后来,父母离异。在她去父亲家住的时候,她又看到了类似的行为,所以,她认为性行为是很恶心的行为。虽然后来她忘记了,但是她的身体会记得,因为每次先生在要求性行为的时候,她都会感觉到这种厌恶和恶心的感觉。

当先生听到妻子在原生家庭的过程,先生也对妻子多了一层了解,他对妻子说:我以后不会这样勉强你了。妻子的痛哭也让夫妻关系更近了一层,有了更多的理解。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先生也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也了解到这不是自己的错。如果先生不了解妻子之前在原生家庭的经验,当他要求有性关系遭到妻子拒绝的时候,他会怎么想呢?因为他并不知道太太过去发生了什么事,那么就会把夫妻性关系不和谐的问题怪罪到自己身上,觉得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让妻子有这样的怀疑和不愿意。当先生了解了妻子的经历以后,他也放松了。彼此也可以用爱的联接来克服身体的经验,爱的创伤。

很多女性在小时候多多少少有被骚扰和被侵犯的经验,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是男性为主导。很多时候,时间冲淡了我们的记忆,但是我们的身体不会忘记。当你和爱人有亲密关系的时候,这些记忆就会跑出来。

我们的身体经验常常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有时夫妻之间性行为的困难,有时可能是类似这样的身体经验,有时是用得不恰当的沟通姿态。

过往微课:

〉齐家微课 | 砰然心动的时间整理-要事第一

〉齐家微课 | 如何在日常琐事中构建理想家庭

〉齐家微课 | 在现实生活中构建理想家庭

〉齐家微课 | 小改变大不同

〉齐家微课 | 有效沟通 让爱流动

〉齐家微课 | 自由、规则与界限

〉齐家微课 | 法官回家,回到与自己内在生命力的链接


    关注 齐家盛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