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医生的梦魇:肠中风

 

有一种病,表现为肚子痛,严重的,病人死亡率在96%-100%。一次住院,却往往要二次甚至三次开腹,病人却未必能活。往往急诊入院,是每个夜班医生的梦魇,因为普通人如果不了解这个疾病的特点,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疾病:肠中风。...



2007年的一个晚上十点,我们外科病房来了个急诊的病人。他80岁,激烈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2天。病人一年前有过脑梗病史。他有多年的老慢支,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病史。当时,病人腹膜炎症状非常明显,腹腔穿刺抽到大量脓液,腹部平片可以看到肠梗阻表现。这些都是剖腹探查术的手术指征。

当晚,我和我的同事在简单的手术前准备后,连夜给他做了急诊剖腹探查术,手术中,遇到了非常难以解决的难题。患者腹腔里全是脓液,只找到有一段空肠水肿淤血青紫,却没有完全坏死。这是非常罕见的小肠卒中。也就是说,小肠肠系膜的一段静脉被血栓堵塞以后,引起这段静脉回流区的小肠不完全坏死。这段肠管,有可能会坏死,也有可能存活。如果切除这段肠管,因为肠系膜静脉还有可能继续形成血栓,还会导致新的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这会导致切掉小肠后的肠吻合口继续坏死,会导致病人死亡。如不切除患处小肠,一旦坏死,还得继续手术切除,患者也可能死在再次手术上。

手术台上的临场选择,犹如战场上的选择,没有教科书,没有哪种理论可以完全告诉你怎么做。经过反复的权衡利弊,和科室专家讨论后,我决定保留患处肠管,冲洗腹腔后,在腹腔和盆腔里各放了一根引流管,就决定关闭腹腔。手术结束。

手术后,由于病人年纪大,基础疾病复杂,病情危重,就把病人送到了ICU,也就是重症监护病房。

第二天,我们才知道,病人是时任急诊科主任蔡予文主任的老师,是恩师。从那天开始,蔡主任和我一起和ICU的同事们一起精心照顾和治疗他。

手术后,患者先后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心衰、肾功能衰竭、肺部细菌感染、切口感染、真菌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期间几次出现昏迷状态。

那一个月,我和蔡主任的所有休息时间,都几乎花在ICU,守在他的身边。切口感染后面临切口裂开,光切口换药,就要每天3到四次。每次病人出现并发症,出现昏迷,我们都要和家属谈话。幸好,蔡主任坚决不放弃,我不肯放弃,他76岁的老婆也不肯放弃。他老婆说:他自己有医保和大病保险,可以报销很大一部分,永不了多少钱。家里还有2套房子,可以卖掉房子给他治病。

我们经过一个月呕心沥血的努力奋斗,他终于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鬼门关,终于转出了ICU,回到了内科病房去继续治疗。

转出ICU病房的那一天,老先生叫来律师和蔡主任,坚持要立下遗嘱,他要把一处房产的继承权,交给蔡主任。原来,老头子昏迷的时候,神志却是清醒的,他早就知道了发生的那些事情。当然,最终蔡主任婉拒了他,没有接受他的房子。四年后,也就是他84岁那年,还来门诊找我看过病,情况还好。

他最终是走着出院的。只是留下了切口疝,在绑了疝气带后,基本上不影响他的日常生活。

这是我多年行医中的一个故事。这个病人,就是肠中风。他还不是很严重的肠中风,肠管还没有坏死,已经使病人从鬼门关里周了一趟。

那年的外科年会上,兄弟医院的同行也拿了一个病例来讨论。病人男性,52岁,腹痛一天入院,入院后因为腹膜炎有剖腹探查指征,急诊手术。手术中发现大约20厘米长的一段空肠坏死,手术中把这一段空肠切除,查看其它肠管没有问题后,好的空肠再接起来,手术就结束了。

没想到,三天后,再次因为腹膜炎剖腹探查手术,这次又发现了一段30厘米长的回肠坏死。其它肠管还是好好的。切除了坏死的回肠后,再三确认其它肠管是好的,接好肠管就结束了手术。这一次手术,医生们已经考虑到了,这个病人的肠管坏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的血栓形成,所以在手术后,兼顾到手术野不能出血的问题后,已经做了适当的抗凝等一系列的措施。

没想到,几天后,(时间过去太久,具体几天我忘记了。)这个病人再次出现腹膜炎症状,再次有了剖腹探查的指征,肚子一打开,医生们再次傻眼,又是一段20里面左右的小肠坏死。


另外一位肠中风病人坏死的小肠。
这一次,可怜的病人,再也没有挺过去,去世了……

那年的外科年会上,与会专家一起讨论了这个病例。这就是多次发生的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也俗称肠中风。文献统计,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死亡率在96%-100%。那一年,大家反复检讨兄弟医院的治疗措施,也没有挑出多大的问题,那时候,我们医生只是一种深深的无奈。

肠中风大致可以分为:

1、肠系膜动脉闭塞,包括栓塞(embolism,50%)和血栓形成(thrombosis,25%)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病人的小肠。肠管还没有坏死,手术中把血栓清掉就救活了肠管。
2、 肠系膜 静脉血栓形成(thrombosis,


    关注 白衣山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