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的时代,危机是可以被管理的吗?

 

危机,老生常谈,危险中蕴含着机会。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传奇的时代,一个速朽的时代。互联互通,变化成为常...



危机,老生常谈,危险中蕴含着机会。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传奇的时代,一个速朽的时代。互联互通,变化成为常态,所有企业,所有人,都要面对这个充满危险和几乎的不确定的时代。我们看到,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挑战摆在政府、企业甚至个人面前。

研究中国企业的管理,发现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中国企业面对的危机很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变化,各种危机事件更加频繁地曝光。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方面,可以用来当作正面典型、管理标杆的企业却特别得少。尤其是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危机意识,大量企业在危机到来之时,就倒下了。近两年来,一些制造业大省接连传来了工厂倒闭的消息: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温州的传统制造业每天都有企业在消亡。为什么我国一些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企业的面对危机度过难关的能力如此之差。该如何转危为安,甚至从危险中得到那个潜在的发展机会?

危机是可以被管理的



巨变的时代,危机是可以被管理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

企业无论内部管理如何完善,都有可能因为市场环境的突变、企业内部某一环节出现漏洞、甚至是一些看似小事件而引发了危机的到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营管理不善、市场信息不足、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等等,加之一些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例如地震、雪灾,更是使企业危机四伏。

看危机,不能只看导火索,要看到长期积淀下来的深层次原因。事实上的,大部分危机都不是突发的,而是渐进的,往往是企业漠视了危机的信号,没有采取措施,最终床底到公共领域引起关注,演变成危机事件。
在西方,危机管理早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了企业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两个既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学科分支。我国自古有丰富的面对危机的意识和智慧,诸如“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亡羊补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但真正的现代危机管理理论和事件,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才被广泛接受和重视,到现在也不过十几年的历史。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环境和形态日益复杂,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参与其中,公众不但是单纯的受众,还是互相的信息源、传播者和渠道。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遭遇危机更成为了一种常态。在这种常态下,企业一旦出现负面消息,传播和异变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是很难想象的。如缺乏系统有效的应对机制,危机有可能如滚雪球一般深度发酵,直接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中小企业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危机就在那里,真真切切。

每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经理企业内部或者外部的危机,例如安全事故、质量问题、谣言中伤等。但是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手段,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就难以转为为安,甚至持续发酵恶化,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在我国,危机管理也在不断被企业所重视,但是和西方的一些大企业相比,我们的中小企业仍然逊色得多。“得过且过”非但是一些体制不健全的国有企业无危机意识的写照,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中小企业经常也缺乏危机感。之所以会这样,一部分原因是现有的体制导致经营者普遍没有“危机恐惧”心理,没有的危机观念。而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危机管理体系,只一再强调居安思危,反而让有些人喊了口号后就放心安逸了。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的危机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企业对这种危机的麻木不仁。这样,我们会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还陶醉于以往的成绩,当危机临头时已丧失了对抗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的危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

常言道,没有危机意识本身就是最大的危机。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市场变化敏锐的觉察能力且对新变化做出快速的反映,而是安于成功的现状,那么当你感觉到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动时,你也许会发现,行动的最佳时机早已错过了,所有的行动只是徒劳。



甚至一些企业在危机来临时认为与己无关或是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所以他们在面对危机时要么任由事态的发展;要么一味地躲避,不面对事实,不主动披露,不配合媒体的采访。这时企业便处在极为被动的状况下,企业单方面的逃避并不能避免公众和媒体对危机了解的渴望,在信息反馈不足的情况下,公众会愤怒地对企业这种行为进行谴责甚至抵抗。

二、缺乏诚信沟通的态度

危机管理经常也称为危机沟通管理,和媒体的沟通和公众的沟通是一门专业艺术。

当危机发生时,在认为媒体及公众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会抱着推卸责任的态度,认为反正这样也无人知晓。全面侦探的新媒体时代,不真诚沟通问题,欲盖弥彰,等到被曝光被人肉之时,而企业不仅失信于消费者,还容易引起公愤。甚至有些在企业在面对质疑时通常把责任推给媒体,这就把媒体推倒了企业的对立面,错失了和谐解决问题最佳的渠道。

在企业面临危机时,媒体的跟进通常令企业也十分头痛,“无可奉告”往往引起更多的负猜测。在这种情况下最严重就是引发企业的诚信危机。

三、危机处理专业化程度不够

与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很难吸引到有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处理问题上往往极不专业。还有一些经营者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公关,公关就是请客吃饭,凭借各种关系想暗中摆平。这不但失去了危险中发现转机的机会,更有可能因为操作过程的曝光将会给企业形象难以挽回的损失。

中小企业通常不会在管理机构内部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这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时一个沉重的管理成本,同时也没有必要去建设完整的危机管理系统,因为中小企业面临危机的概率和危机的严重程度由于其市场的相对狭小而相对较小。中小企业可以把危机管理“外包”给专门的危机管理公司,平时与这些专门的危机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不仅解决了一部分管理成本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中小企业难以吸收危机管理的专门人才的问题。

结语



企业危机是可以管理的。只要处置得宜,非但可以转危为安,甚至可以使企业更上一个台阶。巨变的时代,商机稍纵即逝,抢先一步就是胜利,落后半步就是失败。有了良好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企业上下就会像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消防队一样,虽然它无法预测下一场火灾将在何时何地发生,但它拥有一支时刻保持着高度戒备、有效率、有战斗力的团队,能及时处理不可预期的危机事件。

每一次危机既包含着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新时代,互联互通、跨界融合,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


    关注 泰海企业管理咨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