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应该定为≥130/80 mm Hg?

 

美国高血压指南、欧洲高血压指南和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版的相继发布以及所引发的相关争议,已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去,但关于“如何定义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问题依然萦绕在很多医生的心头。...



美国高血压指南、欧洲高血压指南和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版的相继发布以及所引发的相关争议,已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去,但关于“如何定义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问题依然萦绕在很多临床医师的心头。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和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围绕“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应该定为≥130/80 mm Hg”这一热点话题展开了精彩对话。

张宇清: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为≥130/80 mm Hg具有合理性,但特殊人群应个体化降压

张宇清教授提出,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否应该定为≥130/80 mm Hg,不单纯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血压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血压水平≥115/75 mm Hg,存在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情况。高血压专家从科学证据与社会影响考虑,认为中国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并不能完全以美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界定。张宇清教授从糖尿病患者为讨论切点进行分析,糖尿病患者血压诊断标准定为≥130/80 mm Hg具有合理性。根据ADVANCE、ADVANCE-ON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中,血压值维持在130~140 mm Hg,心血管事件显著降低。因此,毫无疑问血压值越低,心血管事件越低,但在降压治疗临床试验中,将血压降低到140/90 mm Hg以下,进一步降低血压时,对有合并症的特殊患者而言,可能出现所谓J-Curve现象,心血管风险随之增加。根据ONTARGET研究显示血压值降低,脑卒中事件虽减少,但J-Curve现象可能会存在。由于J-Curve研究显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POST HOC分析其关联性,存在一定的争论和假设,因此不能作为治疗推荐降压目标值的依据,仅作为血压值过度降低引起心血管事件增加可能性的依据,但大量研究结果为血压目标值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根据ACCORD试验显示,糖尿病患者或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受损患者的最佳血压目标尚无明确定义。目前的证据表明,在患有2型糖尿病/空腹葡萄糖受损/葡萄糖耐量受损的患者中,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35 mm Hg或目标<130 mm Hg时,心肌梗死风险无显著差异,脑卒中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在强化降压治疗后,脑卒中风险显著降低。SPRINT研究显示: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降低与血压降低幅度成正比。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在强化降压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均减少。

2016年发表在Lancet 杂志上的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在不同基线血压的情况下,血压值≥140/90 mm Hg的患者与血压值≤130/80 mm Hg的患者相比较,每降低10 mm Hg血压,其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在亚洲人群中,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是脑卒中;而在白种人群中,缺血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此,根据人群不同,制定的血压目标值不同。在专家建议下,亚洲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目标收缩压值可以考虑低于130 mm Hg。因此,张宇清教授认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为130/80 mm Hg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针对特殊人群及不同国家患者,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

郭艺芳:高血压诊断标准定为≥140/90 mm Hg更符合中国国情

来自河北省人民医院的郭艺芳教授认为,从理论角度来说张宇清教授的观点是科学的,积极降压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从社会层面考虑,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仍应定为≥140/90 mm Hg。

依据美国2017ACC/AHA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 mm Hg,我国45~75岁年龄组中,将会有2.67亿人符合高血压患者标准,因此,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将增加45%。依据中国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目前我国有7450万高血压患者未接受规范降压治疗。依据ACC/AHA高血压诊断标准,未治疗人数将会增加到1.298亿。因此,降压目标值不仅是一个专业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诊断标准下调的目的是为了在更早阶段干预血压,减少由血压升高引起的相关致死、致残事件。但血压值下调这一理念是否适于我国国情,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根据我国2012年数据显示,年龄≥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46.5%,治疗率为41.1%,控制率为13.8%,治疗控制率仅为33.6%。

研究数据显示1960年,美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加,并达到高峰。70~80年代美国进行大规模降压、降脂等干预性研究后,CVD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在同时期,中国当务之急是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依据国情不同,治疗策略不尽相同。在中国先解决温饱问题,再提高生活质量。而美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处于较高水平,下调诊断标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相关危害。我国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升高血压的“三率”,让7000万高血压患者用上药,让更多患者血压达标。因此在诊断标准上,欧洲高血压指南稳妥务实,实行双轨制。欧洲高血压指南在诊断标准与治疗目标上并不矛盾。维持原有诊断标准,下调血压控制目标,同样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相关危害,但却可以避免很多社会问题。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门诊新视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