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怎样才能避免别人带有偏见的看待?

 

Q&A140723  问:怎样才能避免别人带有偏见的看待?  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有“好消息”,也有“坏...



Q&A140723

问:怎样才能避免别人带有偏见的看待?

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先说“坏消息”。人们在进行社会认知时,不可避免都会自动地出现所谓的社会范畴化(social categorization,也译作社会类别化)作用。也即是,当人们在社会情境中认知他人时,会首先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先验对其进行分类,如TA是一个“年轻的、漂亮的、热情的、女人”或者是一个“中年的、相貌平平的、严肃的,男人”,这个过程是不是人们可以有意识“选择”的,而是自动化完成的,人们能够意识到的只是范畴化之后的态度和行为倾向。伴随着社会范畴化作用的,还有一个必然出现的社会认知现象,即群际偏差,即如果人们的社会范畴化作用把他人分类为与自己相似的、熟悉的、或喜欢的范畴,与分类为与自己明显差异的、陌生的、或讨厌的范畴,那么人们对TA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就会迥异。而这些,事实上就是偏见和歧视的滥觞。

因此,在社会交往或社会接触中,我们自己也不可避免会被别人进行社会范畴化的分类识别。一旦我们被他人分类为与他们相异的、陌生的、不喜欢的范畴,那么带有偏见地看待我们就势在必然。尽管理性、反省有助于在社会认知中减少偏见的影响,但要完全消弭之则根本不可能。

再说“好消息”。人们之所以在社会认知中会出现社会范畴化以及群际偏差现象,其根源就在于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减少社会认知负荷,使人们无须耗费更多的有限认知资源来应付频繁的社会认知任务,也就是说,人们更像一个认知吝啬鬼一样来娴熟地自动处理复杂的社会认知资讯。那么,人们的认知吝啬鬼不仅在社会范畴化过程中起作用,在其他过程中也一样会起作用。

例如,增加我们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吸引力将有效地降低他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而增加吸引力的一些方法同样诉诸人们社会认知中的认知吝啬鬼机制。如:增加接触能改善他人的评价,因此当你不希望你的上司带着偏见来看待你,那么主动地与上司多接触,多打交道,将有助于降低他可能的偏见。另外,改善你的容颜,使看起来更漂亮一些,将减少他人的看待你时的偏见,化妆、美容、整形都是可选择的途径;如果改善容颜不那么容易,那么让自己“看”起来热情一些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所以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而不是出于礼仪的假笑)的人更讨人喜欢。当然,如果你足够地用心良苦,那么设法令自己每次出现都与美好的经验相联系,那么他人看待你时的偏见也就会更少一些。(你不会真的每次出场都安排朋友跟在后面撒花瓣吧?!)

其实,既然人们在社会认知中的偏见无法根除,最好的方式就是别太把他人的看法当回事,特别是那些路人甲的看法。一些好的习惯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友善的他人评价,如积极主动、热情的特质,以及得体的仪容仪表,这些成为习惯就无须你用心良苦,因为他人会自动把你分类为“主动、热情和喜欢”的范畴中,这会促使他们更愿意接纳你、信任你以及与你建立互动关系。

2014-07-23

----------------------------------------------------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