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同与不同

 

今年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围绕着这两位东西方戏剧巨匠文豪的演出和论坛精彩纷呈。6月2日21:30艺术人文频道《今晚我们观剧》请来学者叶扬聊聊他眼中的莎翁和汤翁。...

今晚我们观剧


今年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围绕着这两位东西方戏剧巨匠文豪的演出和论坛精彩纷呈。6月2日21:30艺术人文频道《今晚我们观剧》请到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比较文学学者叶扬,和主持人张颖一起谈谈他眼中的莎士比亚和汤显祖。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同与不同

叶扬教授出生于清末桐城学派的古文世家,是当今少有的中西皆通的“两栖”学者,现是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的教授,长期研究古希腊史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欧洲大陆的思想学派到美国现代的文学评论,常被学术界幽默地称作罕见的“学术活化石”。

莎翁在中国以及汤翁在外国

中国读者知道莎士比亚最早是由翻译家林纾以及魏易合译的,由十八世纪末玛丽·兰姆跟他的弟弟查尔斯·兰姆写的一部《莎士比亚故事集》,译本用了一个非常“鸳鸯蝴蝶派”的名字叫《吟边燕语》。这部书在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很受读者欢迎。


《吟边燕语》
1945年曹未风先生在贵阳出版了最早的莎士比亚剧本,一共只有十一部。现在比较有名的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在他去世之后他翻译的二十七部莎士比亚戏剧于1947年在上海世界生活出版社出版,在这之后中国读者对莎士比亚更加熟悉了。

而在国外,汤显祖被认为是中国戏曲史上很了不起的一位剧作家。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汉学家白芝Cyril Birch用英文翻译的全译本《牡丹亭》,译文相当典雅可颂。但即便如此它并未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基本上还是在一个小众的范围内欣赏。


《牡丹亭》英译本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被首次相提并论,出现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的教授青木正儿于1930年出版的《近世中国戏曲史》中。但他并没有做很深入的分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著名戏曲学者、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徐朔方先生在一篇文章里也将这两位戏剧大师摆在一起讨论。

中国戏剧的表现形式更接近于西方的歌剧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既是一代文学巨匠,又是对东西方戏剧影响深远的剧作家。如果要真正形成莎翁和汤翁的艺术对话,绝对不能跳脱于戏剧和文学这两大范畴。走进剧场,亲自去观赏感受两位大家创作的舞台戏剧表演尤为重要。

就东西方对于“戏剧”的理解以及东西方戏剧走过的发展道路,汤显祖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戏剧重视音乐歌舞、诗词韵格及气魄写意,更多地被称为戏曲。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古代戏剧的表现形式更接近于西方的歌剧。


《仲夏夜之梦》
西方的戏剧和中国的戏剧是相当不同的。西方戏剧源头是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诞生两个世纪不到,西方的戏剧就此诞生,出现三大悲剧家、一大喜剧家。到了文艺复兴的时代,莎士比亚应运而生,他的悲剧和喜剧已经跟古希腊的不太一样。随后到了启蒙时期,法国的莫里哀和拉辛,到现代戏剧就不再用诗体去表现,说的都是大白话,如挪威的易卜生,瑞典的斯特林堡,俄罗斯的契诃夫。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现代戏剧家,相对来说,中国的戏剧出现得非常晚。

中国最早出现戏剧的雏形是在诗和文里,在屈原的《九歌》里面就有湘君、河伯、山鬼,不再是诗人屈原自己,而是各种神明,可以说是戏剧史前史。到了唐朝的《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曲》,这种歌舞已经带有故事的情节,也可以说是戏剧的前身。真正有戏剧还是要到元明之后,元朝的杂剧关汉卿、明朝的南戏传奇。


梅兰芳 《游园惊梦》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像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有时候说散文,有时候用诗行来表现,基本的表现还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说话。而中国的戏剧一开始就是载歌载舞的。所以西方翻译中国的昆剧、京剧用的词都不是drama戏剧,而是opera歌剧,将中国的昆曲和西方的歌剧来对比,因为它是歌舞词的共同体,与莎士比亚戏剧有很大不同。

如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人们并不关心它的词写的怎么样,是谁写的,而更注重的是它的音乐是哪一位作曲家作曲的。反过来看中国的戏剧,当然也都是唱的,但是谁作的曲没人知道。中国的戏剧是按照固定的曲牌来谱的,因此更侧重词的创作。无论是形式、题材,中国戏剧都与西方的歌剧很不相同。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同与不同

作为文本来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都是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文学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读汤显祖或莎士比亚的剧本,首先一定要注意其文字的优美。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有句著名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姹紫嫣红”在语言上非常精致。“姹”跟“嫣”两个字都是女字旁,原本都是形容女孩子如何漂亮,“姹”字讲的是一位女孩子身形非常修长,“嫣”字专门形容少女的笑容,从来没有人把这两个字跟颜色词联在一起,可是汤显祖就做到了,这在语言上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创造。


《游园惊梦》中的梦
同样,莎士比亚的语言也非常精致。《仲夏夜之梦》中的一段说白,用的都是非常普通的字,甚至没有用很多从法文进来的比较雅的词,但是莎士比亚就有这样一个点铁成金的功夫,很普通的字被莎士比亚摆到一起,念上去铿锵有力。


《理查三世》中的恶梦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都有很多“梦”的意象,但同样是“梦”,在二人作品中起到的作用却不相同,这与中西文化语境和渊薮不同有很大关系。在汤显祖的不朽名作《牡丹亭》中,“梦”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相识相知的因缘际会。这正符合道家对梦的解释,“庄周梦蝶”,最后分不清庄周为真,还是蝶为真,生死真假都是很难说清楚的。而莎士比亚的梦,更多的是古希腊文化中“梦”的渊薮。比如在《理查三世》中明显可以看到,这里‘梦’的出现,都对事件后续发展是一种预兆。这是莎翁剧作中常用的表达手法。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欣赏《今晚》节目视频
(以上文字根据节目内容以及嘉宾谈话整理)
《今晚》节目往期视频可登陆爱奇艺网站
节目直播可登陆PPTV.com/直播/热门电视台/上视艺术人文频道
关注星文化 请扫描二维码
走近经典 艺术人文频道
 


    关注 星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