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教育圆桌】导学案的问题与未来(一)

 

本次研讨,是“基于差异教学背景下的导学案的问题与未来”的第二轮集中研讨活动,本轮研讨的主要问题是:1.差异教学导学案的主要特点及呈现方式有哪些?...



导读

本文根据山东省创新教育研究院差异教学研究所微信群研讨会群聊精华整理而成。

本次研讨,是差异教学研究所里的第二期主题研讨,“基于差异教学背景下的导学案的问题与未来”的第二轮集中研讨活动,本轮研讨的主要问题是:

1.差异教学导学案的主要特点及呈现方式有哪些?

2.如何利用导学案的使用进行课程整合实现差异教学?

3.基于本次研讨感受,就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有关导学案的疑惑提出来,群内集中研讨解决?

本次微信群研讨会嘉宾为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长陈立女士。


陈立


谢谢管院长,谢谢大家一起交流!

育中方略教育集团以教育科研培训为主要方向,尤其在课堂教学操作和课程设置方面有自主研发的课程体系。受当地教育局邀请2011年办了一所高中,位于河北邢台市清河县,目前成为一所完中,有初高中在校生千余人(编者注:即河北清河挥公实验中学),15年又托管两所山东的民办学校。自主管理有特色,成绩不错,硬件和师资差点事,管理没有城市学校好。但是因为有了顶层设计和学校特色,所以能够在生源和师资都很差的情况下取得不错的办学成绩。

01.差异教学导学案的主要特点及呈现方式有哪些?

陈立
我们再复习一下上一次讲的内容,它首先必须正视与不能回避的是导学案的工具化。不管是差异教学也好,还是任何一种教学,如果要使用导学案的话,那么它首先必须重视导学案本身的工具性。差异教学导学案的特点,它必须具备导学案本身的特点然后我们再去谈差异教学导学案的特点,就是首先选择共性,然后我们再说个性的问题。就像我们谈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或教学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教育教学本身的问题然后再说个性与特色的问题,但现在呢很多时候,我们关注个性的问题却忽视了共性本身与规律。

导学案是从教师中心或者教师主体的这样的集权的一种教学方式转向学生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使用的一种工具。那有老师会问说,我如果不采用这种工具,是不是那我的这个教师集权的这种教学方式就不能得到改变的?事实是我们发现,教师集权的方式,最大的原因是在于教师掌握了学习目标掌握了学习的流程,掌握了学习的评价,当然,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学生主体体现不出来,而导学案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学习评价、还有学习成果都还给学生,把整个学习过程还给学生,那么这样的话呢,自然就从教中心转变为学中心。

导学案的产生和他的发展都是为了更好的学,为了学服务的。而不是说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围绕着导学案开展的,所以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澄清的一点。为什么很多学校在做课改的过程当中始终蹒跚不前。就在于这一个观点的认知,老师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了导学案上。而忘了去研究为什么会产生导学案以及导学案如何更好的使用。所以导学案上要有清晰可测的目标,要有学习流程。然后呢要有这个学习的成果展示和学习的评价。这些都还给学生,那么,这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学为主题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教师集权的教学方式。对于差异教学导学案来说,我们如何去体现一种差异性?我想就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去体现(可测的目标,学习流程,学习的成果展示,学习的评价)。

有专家将导学案定位为‘学具’。


海阳车言勇

陈立


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啊!导学案不仅仅是学具,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他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工具,这个呢我们会在第二个问题讲的。所谓学具的说法那么就是学习的工具的一个简称吧应该是,在强调导学案的工具性。但是为什么我不单纯的去讲它是学具而是指仅单纯的去强调导学案的工具性?就在于说它对使用导学案的人来说,工具性是同时存在的。那么使用导学案的人来讲,不仅有学生还有老师。

我刚才讲差异教学的导学案的设置,那么我们如何去体现这种差异性。其实就从导学案的设置上能够体现四个内容,就是目标、流程、成果和评价。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出一种差异性。那举例来讲,我们在进行差异教学的时候实际上首先是认同并且尊重学生之间会有差异这样的一个前提,那么也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学生确实会分成369等啊,因为学生的智力因素家庭的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经历,会对她的智商情绪性格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学生是完全不同的。

那从教学的层面上来说呢,我们第一轮区分是可以把学生分为这种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或学习能力比较弱的这样的几个层面就大家经常说的ABC的三层的学生,当然这中间还会出现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有这个领导力的学生和没有领导力的学生。那其实差异教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问题。但就我们现行教学来讲我们可能目前能够探索到的,就是说尊重学生已有的这些本身已经存在的差异性。但是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去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abc三层,然后你去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那么我们能做到的啊就是通过分等或者叫分层目标的设定,以及多元化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这种提供,来满足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的差异教学。就是我们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来设计我们的教学方案。那么我们的教学方案如何去体现一种差异性呢。只有我们去尊重学习者的意愿的时候,我们才能体现出一种差异性来。

举例来说从学习目标而言我们有一定要达成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如果我们按照平时的课堂传统课堂的设计的这样的目标的话呢?那么可能有的同学吃不饱有同学吃不了,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在设计目标的时候。现在不要按照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层次目标这样来设定了。我们不妨的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做了好些年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因为在知识和能力层面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老师在区分起来还是有困难。我的建议是我们不妨可以用一种分层的目标,像向上一次讲座当中讲的用清晰可测的描述方式,这样的话能力和知识都放在一块儿了?那我们可以就是底层目标比如abc三层的目标,那么c层目标就属于底层目标,你可以把底层目标定的稍高一点这样所有同学都能够达到而且达到了之后呢,就能够做一个教学中的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保底吧!然后呢第一类目标呢,可能他要动用的知识和能力会更加丰富一些。然后a类目标,嗯就是a层的教学目标,他要动用到的知识的链接、能力,会更加的综合复杂。

不知道我这段表述明白了没有,因为这一段非常的关键。我们可以就这一段,大家如果有疑义的话,可以讨论一下。

然后呢老师把abc三层的目标呈现出来之后,由学生自主去选择,也就是说我要选择达到a层目标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涵盖了b层和c层都达成,那如果我的能力不到我认为我只选择c层目标的时候。那实际上他已经做了一个保底。ABC的顺序倒没有关系,就说我们需要的是。让最高级的目标能够涵盖终极目标和低级目标。

陈立主任说的很实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去选择,那么选择的标准又该如何把握?


实验中学

王裕封

陈立


王老师的这个问题提的非常的好。既然我们强调课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在整个的教学全过程当中,我们就用我们的教学的设计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那分层走班教学的这种分层教学是把人分成了369等。而当我们强行的把人分成369等的时候势必会有不服气的学生。那么我们很难告诉学生你是a层学生还是b层学生还是c层学生,因为学生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综合考量学生的心理的承受的能力。包括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把学生分层让他们学会知识而是要让每一个层次的孩子在自己的层次上有所提升。这样的一个考量,我们应把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把内容均分成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这就像我们在餐厅吃饭一样,餐厅要提供各种各样的餐食甜点。辣的酸的咸的,但是餐厅不能这样标识:进餐厅之前先称重,超过体重百分之二十的你不能吃甜的,或者不能吃肉,超过这个血糖监测的就不能喝饮料。这种东西肯定是就是把人分成369等的,或者我们再严格一点说个子高的不能怎么样长得丑的不能怎么样,那这事就呈现出一种对人的启示来,把人分等。但是当我们(餐厅)提供东西(菜品)的时候,我们标注出这个菜品含糖量是多少含盐量是多少,那么他自己身体有问题的人他就会去进行自主选择。

我反复强调的是,我们必须要去挖掘教育的本质,我们教育的本质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有一个成功幸福的人生,首先应该去树立他们的这种自信心。那么可是我们真正在学校的实际操作当中,我们反倒忽略了这一点,而是认为他们只需要去掌握知识能够去按照我们的分层目标去把知识掌握好就可以了,从某一个方面来说这一点会很严重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习目标的设定而言,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就说首先,老师是必须有明确的需要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就是诚然有一种理论或者有一些专家学者,现在在尝试说让学生去自己设计学习目标因为他不知道的是他不知道的。那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从理论上来讲听起来这句话是没有错的那句话,但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也就说老师初级的是总目标,那么对学生而言他可以把他的个人目标进行分解,但分解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总目标。如果按照有一些学校的操作,比如说我知道有一段时间杜郎口就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学生各自设计学习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一个理论来推断的话那教师是可以取消掉了,但是那学生就会呈现出一种平行状态,因为他不知道往哪个地方走,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主体学习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教师还是要教学的,我们不是讲学生主体学习之后教师就不教学了。

陈校长,既然如此,那么导学案学习的目标应该由谁设计?初期的时候应该由教师示范,后期成熟的时候应该由学生自我确定,对吗?就像到北京,教师可以设计出三个路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济选择;学生熟知旅途注意事项之后,到天津就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路径,并且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行进,达到目标,对吗?他的终极目标到底是哪里。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老师需要出示的一定是终极目标,学生最终要达到的是终极目标。


蓬莱王祚家

陈立


是的我们由老师制定出整体目标,这是我们老师的工作是必须要达到的。那么学生在实现整体目标的时候他可以进行目标分解。而在过程和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允许学生采取自己的方式。采取他自己的过程,那么这一个过程也是他是实行探究式式学习。研讨式的这种学习的一种路径。

过去呢是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后来有一种思潮的事无限放大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这种无限放大主体性和单纯强调教师主体性的这样的一个,两个都不是很好。因为学习这些事情他不是某一单方面的问题啊他一定是教学者和学习者两者共同的一个工作。

那么我们把整体目标公示出来之后呢。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学习、对子学习和小组学习的过程当中。按照他们自己的能力啊分层分阶段的去完成这样的目标,最后让他们成果展示这成果展示的时候我们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进行展示。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就是学生的个人目标和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目标是两个概念。大家说的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目标也好他是学生个人目标。你学习目标是学生需要达到的我们的这个大纲的要求。或者老师吸收大纲之后整合出来认为学生必须要达到的这样的一个标准,这个叫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我们必须要让学生知道,你要做什么?请注意我们目前谈的是一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过程他是一定要有一个教学的目标的,那这个教学目标我们把它转化成一个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和老师都同时知道,我们朝哪个方向去走,这是和传统教学不同的一点。

举例来说你比如说现在我个人认为我想学生物学的知识。那么这个只能是我的个人目标,但是我在学生物学知识的时候。那么,哪一些关于生物学的知识是需要了解的或者说我在看这个进化论的时候我我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才清晰的了解了这样进化论啊,或者是这个基因方面的东西。在学科上面是有一个学习目标的,我必须得知道我朝哪个方向走。你比如说如果生物课那我们做这个进化论的这样的一种探讨和教学,那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目标说我想知道达尔文的生卒年月。很多人会认为这很好,这是学生想要的学习自主的一个学习目标,其实这错了,这不是他的学习目标。我们必须要给学生明确地提出你要能够比如说清晰地说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什么样的,具体在学科上有一定的界定。

当然,我们不能说起教学改革就把教师的作用完全的忽略掉,反而是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而教师的素养的提升也更加的重要。那我们会看到其实很多课从一开始他的目标设定就是错的?在课堂的流程过程当中。因为一味的去强调所谓的学生自己设定目标。或者所谓的这种啊自主学习让课堂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所以一堂好课我们首先看的是教师对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否准确。其实在我们日常教师的学科探讨和这个培训当中。很少有几个人去真正的关注学习目标的设定,这一点,目前还有很大的空白。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今天之后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引起足够的重视。

启示:学生目标和教师目标是不等同的。学目标往往看重认知及体验,而教目标则是效率与效益兼顾的。


@蓬荜生辉

陈立


我明白蓬筚生辉的老师,这样的理解应该是可行的。但是呢,从字面上看可能会引起的一些误解。听了讲座把这个理解内化成这样的文字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将这样的文字提供给不知道的人的话。那么他们就会搞糊涂。我把刚才这位老师的这个具体说法再进行一下明确,其实教目标就是学目标。我们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就是老师告诉学生你要学习什么?学生知道我自己要学习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教目标和学目标是统一的。

刚才我们讲的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他个人在完成整个大学习目标的时候,自己设定的阶段性的这个成果,或者阶段性成果的一个体验,或者我为了达成一个大目标我自己把这个目标进行一个分层的东西。因为刚才群里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提到了由学生设计学习目标。所以呢,我强调的是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目前还是应该是教师来设定。如果教师没有学习目标设定的话,那么是有教学大纲的要求啊你可以把课程标准教给学生,这个也是没有问题的。在设定学习目标上面学习目标的设定主体,我个人强调还是教师。然后教师的设计的是学习目标也同样就是他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目标我们讲的差不多快一个小时了可见学习目标,真的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首先你得先从领子开始连衣领子都找不着的话你无论怎么穿他都是不利索的对吧?那在流程上面就导学案的流程来讲,而如果我们要去体验体现出一种差异性的话,实际上是对老师对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当中的一种差异。我们把目标进行差异性设计之后,老师提供学习任务,那学习任务我们很难提供差异化比较大的学习任务。当把任务拿出去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允许不同的动作去完成学习任务。

我对咱们差异教学的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个建议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其实很难知道学生的学习差异是怎么体现的?我倒是建议大家在让学生展示的过程当中的首先展示你是怎么完成这项任务的?这样一来那就是让人把他是如何做的他的思考都说出来,我们才会去发现学生使用方式的不同,策略的不同,思维的不同。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是因为在我们的课堂操作过程当中。老师们虽然看到这样一句话,学习方式可以有不同,这个学习路径可以不同,但是从老师的角度上来看,很多东西是一样的,并且我们没有一种方式去了解他的差异性都到底在哪里?所以我的建议是在课堂上我们不妨在做所有的展示的时候请学生先不要直接说出答案,我们应该把我们教师的重点放在去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思维的差异上。

暴露外显学生思维过程的差异,发现差异。


海阳刘云霞

陈立


是的,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展示即暴露。

其实我们现在,这个话题可能扯远了,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研究呢在文字上面的创新比较多,但是在实操上面的深入比较少。所以很多学者也好研究者也好他们更多的是在做一些文字上的创造,有的时候为了押韵有的是为了好看,但是这种东西的逻辑性是比较差的,我建议大家在每每看到这样的话的时候能够深入的想一下。举例来讲,在课改的这十年当中有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是学生主体啊教师主导。我们仔细的来分析下这句话的话就会发现,从逻辑上是有一个很大的漏洞的,也就是说学生主体我们是强调了学习者的地位,那的教师主导呢我们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实际上这两个“主”是会打架的,因为主体是一定会具备主导性的,而主导呢又会成为绝对的主体。所以啊这样的一种表述其实在我们的实践层面产生了比较大的一个误导。所以在我们的实践操作当中的呢,这些年我们认为把这一句话改一改可能就会给大家更清晰的操作的指导,我把这句话的改成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就像我们请客吃饭一样,我是主导我来了点了一桌子的菜。那你那是我今天请客的主体,对吧?你是我的客人。但是决定你吃不吃我的菜的不是我而是你个人的口味和意愿。所以呢,我们讲让学生主体,其实去主导学生学习的是学生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教师能做什么呢?教师做的是助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掌握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推动学生帮助学生,达到我们需要和希望他能够达到的高度,甚至推动他朝更高的高度去走。我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当中去尝试一下这样一句话:叫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如果我们能够把这句话在实践当中去操作的话你会发现的课堂会有一个大的变化。开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看到学生已经出现了一个生成点但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按照自己的路去走我们会非常遗憾,说你看那是没抓住这个点。他为什么没有抓住,就是因为主导的思维在作祟。而如果我们的教师从一开始接受师范培训的时候就有这个,学生主体学情主导这样的一个概念和思维的话,那么在教学过程当中它的主导性就不会这么强。

教师要做到认识学生的差异,那么是否也可以让学生逐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呢?


莱阳姜乃予

陈立


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现在教学和社会当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差异的啊不认同,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老师通过言行举止去体现出对差异的认同和尊重的时候,那其实我们就在慢慢培养学生对差异的接受度了。所谓尊重差异就是我们要接受,当我们提出要求以后有人可能不接受这样的要求或者不愿意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的态度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对差异的接受度就体现出来。嗯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我在这个群和大家进行探讨。那么大家都认为陈老师讲的很好可是这个时候突然蹦出来一个人说。陈老师我觉得你讲的是错的啊,我并不接受你讲的这些东西那么。我如何去面对这种不同的声音就体现出我的差异的接受度有多少。如果说我是一种非常不高兴的态度认为你挑战了我的权威你甚至公开挑战我的权威,那么证明我这个人对差异的接受度是特别差的;但如果我把它看成是一种非常正常现象,因为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或者他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们全部的探讨,或者说啊我的这此东西并没有打动到他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的话,那么如果有这样的不认同的老师这个也非常的正常,我觉得可以提出来探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证明我的差异接受度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就要希望大家能够去自省,然后去自查。当你要做差异教学的老师的时候,你面对学生说不的情况和面对学生的质疑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心理活动是什么,其实就反应了你对差异的接受程度。所以,差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让所有的人都达到同样的高度,而是应该通过我们作为教师和教学者提供的资源、提供的方式,提供的这种帮助让不同的学习者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高度,我认为这是差异教学的一种成功。

所以说又回到我们的导学案上那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们的任务是一致的但是每个孩子完成任务的速度方式和呈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展示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展示,同时我们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展示出正确的知识,我们应该允许有同学就是接受不了,那么它只要参与展示参与活动,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我认为老师们就应该足已欣慰了吧!其实我们谈差异教学的具体的方式方法也好,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对差异的认知,我个人是非常欣赏和赞同差异教学的提法,但是,我们做差异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我们的教学者就必须有对差异的认同和尊重,这一点确实是非常难的。

基于精准可测的目标,评价是不是会变得很容易呢?


烟台教科院

管锡基

陈立


就是基于精准可测的目标评价会变得相对容易,因为你的目标是非常清楚的,我讲的这个评价不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也就是说)当学生非常明确的知道我要做什么的时候那么他就能够评价自己:做不做得了这件事情?那我做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他就会去进行分析。举个例子:做俯卧撑五十个,那么学生就知道老师是希望我做俯卧撑五十个,但是我最后只做了二十五个,那什么原因导致我没有做到的?是我自己的身体太弱还是我的意志力不强?还是因为我的方法错误导致?这个时候儿这种思考和学习就变成一种主动行为了。我们传统的目标的设置呢可能就是比如说,了解俯卧撑,尝试着完成俯卧撑,对这些比较模糊的东西,学生并不知道这个东西我到底要干什么,只是我按照你的要求你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然后另外一点的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评价不是单纯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常常由使用到比如说理解,比喻的用法或者理解什么?这种东西对学生来说就不叫清晰可测,那么对于他自己来说他究竟理解了还是没理解他就没有办法去进行评价和评估。一个好的目标的设定呢就是说,比如说能够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什么样的一些东西,那学生他写没写出来之后他可以进行自评可以进行同学的互评也可以让老师来评价,这样的话呢,他自己就知道我的学习的程度是什么。所以呢,我们强调的这种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己去评价当然这种评价变得清晰可测之后,同学也好老师也好,就都能够很清楚的很轻松的进行评价。学习就变得没有那么的困难,那么这个时候当学生能够看到我能够达到的高度我就能体验到成就感的时候,他的主动性自然就上来了。

大家始终要记住一点,其实自我才是最大的动力的来源。如果一切的东西都是外因,我们不管是鼓励学生也好还是批评学生也好,这些东西都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那我们如何去调动学生的内因。其实就是在于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然后呢,让他们通过一次一次成功的体验,去树立这种信心去争取自己更大的进步。所以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就是我们在导学案任务展示的过程当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自己是怎么完成任务的?那这样的一个展示就好过于学生只需要回答这道题是怎么回事儿?学生讲我是怎么完成任务的,他在回顾整个的行动和思维的立场的时候,他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知。并且因为自己完成任务而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才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我们很多老师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自主。说我的学生不会主动学习我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其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面的原因是我们的学习的机制和教学机智,并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所以他不可能去自主,而我们需要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如何去培养就是用一次一次的成就感去培养他。让学生也会遇到挫折但遇到挫折的时候,这个时候教师帮忙分析原因,或者鼓励,而且也会让学生认识到,我经历了挫折这些东西也是一种成就的时候,他的这种主动性啊也不会受到特别大的一个打击。


    关注 高效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