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两类药物性肝损伤 您了解多少?

 

药物性肝损伤(DILI)越来越多的被提起,我们在肝友汇app的患者提问中也可以发现...





药物性肝损伤(DILI)越来越多的被提起,我们在肝友汇app的患者提问中也可以发现,DILI对于患者的概念是模糊的,部分人知道有这样的情况,但其实了解并不足以让患者重视。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转化或结合作用,由脂溶性变为水溶性,然后从胆汁或尿液排出,某些药物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产物;此外,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还可以扰乱机体的免疫平衡,最终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因此,肝脏是最易受到药物影响的器官,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所致肝损伤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为药物本身因素,二为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据此,将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分为两大类:

1、药物的直接作用:

此类与剂量呈正相关,潜伏期短,可直接造成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一般是可预测的。

[/b]

2、机体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某些药物可引起速发型或迟发型过敏反应,其过敏性肝损伤又可分为“淤胆型肝炎”和“肝炎型”肝炎,与摄人药量无关,潜伏期多数较长或不定,不能预测。此类有遗传倾向,可能由于遗传性酶缺陷所致。

[/b]

药物性肝损伤可以表现为目前所知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按病程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急性肝损伤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0%以上,通常为第一次发病,临床表现出现于用药后的1-4周,和其他肝炎大致相同,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黄、肝区不适等,体格检查有肝脏肿大。
除上述表现外,首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皮肤瘙痒等。如及时停药,对症冶疗,多能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肝功能异常在半年以内。

发病两次以上或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则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亦可发生血管病变.如肝静脉血栓、肝小静脉闭塞症、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特发性门脉高压)等。
肝小静脉闭塞症可出现肝衰竭,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迅速升高、体重明显增加,病情较重,病死率也较高。而特发性门脉高压临床上可表现为腹水、肝脏肿大、黄疸等。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不仅呈多样性,而且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无统一的标准,需排除其他因素,必要时要根据肝组织的病理诊断加以证实,如能够早期识别,停药后,病变常可逆转。(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更多人在看  

1带着希望去印度,走康复“取经”路



2【科普】吃保肝药别自作主张! 如何科学服用保肝药?






    关注 肝博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