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最忆是棕香

 

甜棕or咸棕,你们更爱哪一个?...

轻点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
《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午”。

从小我们便知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我记得还是在小学的时候,端午的当日去买绿豆糕,碰见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他看我一个小娃娃便和我聊起天来。他问我,“你知道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我答“因为要纪念屈原啊。”“那你知道屈原是跳的那条江吗?”“汨罗江”“汨罗江在哪吗?”“湖南”。老爷爷笑着说“这小娃娃不错。”

也不知道为什么十几年前的旧事可以记得那么清楚。其实当年对于屈原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只是听得多了知道罢了。

虽说端午节因他而来,可他也已经是距我们现今2290年的古人了。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唯有粽子不该辜负。

前两周回了趟家,雨天,母亲哪也没去,从原料准备起包了几十只粽子,甜咸各半。也不知母亲是何时学会的包粽子,几片粽叶捏在手中,一挤一卷就变成了绿色三角形。用白绳子用力困住,美味就被包在了内里。而所有好吃与否的诀窍则全在于米是否被压得紧。

奶奶包的粽子也是顶好吃的。不过她包出来可不是三角的形状,没那么“小家碧玉”。这个粽子的形状是长形椭圆状,现在市面上很少见,只有在苏州或者上海的几家老字号里能见得到类似的。而且一般这种形状的粽子是没有甜的,最初只有肉粽,后来会新增蛋黄肉粽、栗子肉粽等。奶奶也是多年前住在上海时学会的,然后这么多年每每端午总会包一些。只不过体积实在过大,一般一天吃一只粽子就够了。

我从小生活在江南,在我的世界里粽子一直有甜有咸。儿时还会常吃白棕子蘸糖,后来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就开始挑嘴,非咸粽子不吃。多年以后互联网的发展,突然网上就出现了南北口味的大战,这才知道原来北方是吃甜粽子而南方多食咸粽子。

后来渐渐懂得,南北方的文化差异是真的有的,只有懂得去远方探索才能了解新的味道。

今年的端午节前夕,被各种事情压身,画画的事总是会被搁浅。今日算是一个爆发,扔掉讨厌的英语书扔掉乱七八糟的烦心事,不要作图不要逼迫自己干任何一件不想做的事。总算,在晚间开始能定下心敲文字了。

所以今年也不会有空去绘新的一张端午的画,只能拿去年的图来充数。不要嫌弃我,等我有空了一定补上。


晚间8点的时候,一位柬埔寨的朋友找我。顺势聊到了Traditional Festival,我说过几日是我们的Dragon Boat Festival,要吃 traditional Chinese rice-pudding.对于他这样的一个外国人自然是没有办法理解粽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一开始理解的是以为我们要过年了,花了很久才解释清楚其实我们的传统里有很多这样的节日,保留的消失的。好在我一开始跟他说的时候他没有跟我提到韩国,不然那才真的叫可悲。

过两日放端午假,老师很贴心的统一不上周日的课,这样一来我就有了四天半的假。只可惜早之前没有安排出行计划,当真是有点“暴殄天物”。

就这样

文章就写到这里

记得,不管有没有回家

都别忘记吃粽子。


我知道你是爱我的。
外事造化 中的心源
不定期更新 传染文艺症


    关注 筆筆畫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