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家·悦家」真的是网恋惹的祸吗?(案例分享)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是每个人最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势必会对生命心存感激和敬畏,而爱的缺失,却让一朵即将绽放的花朵渴望凋零,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其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概述:

小红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个圆圆的脸庞,一摇头马尾辫就跟着一晃一晃的,虽然说不上漂亮,但是十分活泼可爱。可是与小红交谈就没这么轻松了。每次和小红谈话时,她总是低着头不和你对视,紧锁的眉头让人感觉她似乎一直在苦闷与矛盾中挣扎着却找不到出路。在大部分时间里,谈话都笼罩在沉闷和小心翼翼的氛围中,有时谈到家人,她的情绪会有些激动,而谈到网上的“那个人”时,她也会展露出花季少女特有的纯真笑容。同龄的女孩子可能都还在上学,放学后也会一起聊天逛街,然而小红没有朋友,只有左手一道道割腕后留下的疤痕陪着她住在抑郁症病房中。

怎样的狂风暴雨,竟能让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放弃绽放的绚丽,而要渴望凋零?这还要从小红的家庭谈起。小红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是家里第二个孩子。大她两岁的姐姐生性开朗外向,人漂亮,朋友也多;小红则截然相反,性格内向不善交往。虽然生活上父母对姐妹俩都是悉心照顾,但是心底里,父母还是希望小红能更像相对优秀的姐姐一些,所以经常要求小红跟姐姐学,多出门,多交朋友。对此,小红是很反感的,她不明白为什么父母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还硬要让自己变成姐姐那样。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小红变得更加敏感,愈发不愿和父母交流,甚至在学校也不交朋友,回家后就是关在屋里上网。

一年多以前,小红在网上认识了“那个人”,开始了一段网恋。令人意外的是,“那个人”比小红还小一岁,而且也是个女孩。但小红依然投注了极大的热情,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与“那个人”密切联系。“那个人”理解小红,关心小红,遇到困难会帮小红出主意,支持小红。小红事后称那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这美妙的时光也只持续了半年多,两人因琐事大吵一架后,“那个人”没有了消息。小红像个被遗弃的婴儿般,生活一下子没有了依靠,她竭力想抓住和挽回,给“那个人”打电话、发帖子、留言,统统没有回应。一周后,万念俱灰的小红在学校卫生间割腕……

及时得到抢救的小红还算幸运,但是直到现在,小红依然放不下那段“感情”,还在盘算着去“那个人”打工的城市看一看。那次之后,割腕对于小红而言好像家常便饭,因为家人反对小红再与“那个人”接触,她曾先后两次以割腕来表达自己的反抗与不满。

专家观点: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是每个人最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势必会对生命心存感激和敬畏。然而小红却多次伤害自己,全然不顾刀片划过手腕的疼痛以及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这种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和漠视,一方面反映了小红内心异于常态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其背后有着超越疼痛和危险的强烈心理需要。小红只有通过极端地惩罚自己的方式,才能表达内心的要求和愤怒,才能换来她渴望的关注。这样的行为模式,又是与小红的家庭有密切关系的。

父母对姐姐的偏好和对小红的要求,在小红看来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否定与不接纳,由于长期得不到最亲近的人的肯定,小红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才会愈加孤僻,渐渐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扭曲心理,“家人”是令小红失望的,甚至是带有愤恨的。网恋却能带给小红希望,“那个人”的关心、理解、支持都是小红渴望而又无法从家人那里得到的,与其说小红恋上了“那个人”,不如说小红是恋上了像亲人般的这段关系。加之青少年都有理想化的特点,喜欢做梦,心理活动也更加的含蓄和隐秘,这段关系被放大成了小红生命的全部,这就难怪当关系突然终止时,小红会那么“奋不顾身”了。

心理关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率低,诊断难度大,临床表现有其特点如: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成年人抑郁症常见的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障碍、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在儿童、青少年重度抑郁症却不常见,相反,1、易被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却十分常见。2、部分儿童还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愤怒和沮丧等;有些则在表达认知症状时,如绝望和自卑还存在困难。3、不同的年龄段各有特点:研究发现3~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特点为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有自责、自残行为;6~8岁的儿童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等;去医院检查却无实质性病变。其他有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9~12岁儿童更多出现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12~18岁青少年更多出现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等。

小红的行为表现带有抑郁症的色彩,同时,小红幼年被否定和忽视的经历也造成了其人格发展的缺陷。网恋也好,网瘾也罢,其实都反映出孩子内心渴望关注的心理需要。割腕,是孩子难以承受挫折又找不到其他宣泄途径的不得已选择。孩子要求的并不多,只要家长多给孩子一些人格及情感方面的沟通、关注和肯定,孩子就会更自信地去探索现实社会,而不是到网络上去寻求关爱和价值。但愿这样的案例可以越来越少,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全社会及家长们一起来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身心发展,而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就需要家长朋友们首先学习如何倾听自己和孩子的各种负面情绪,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发送“夏天”到大地之家。

感谢策划:何尘 编辑:小岛 校对:绣球 图文排版:小池 本文来源:《行为与心理健康》

------------------------------------

Hi!

欢迎关注“大地之家”微信公众平台!在这里我们除周日外每天都会分享一些关于儿童成长和儿童教育的tips。相信共同学习会让我们更真切地理解生活、理解生命,愿所有大朋友、小朋友都健康快乐!爱你们!


    关注 大地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