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真人的来历

 

从古印度的观音经籍造像来看,观音本是男像,现代发掘的唐代观音造像也是男像,就连如今开封大相国寺的千手千眼四面...



从古印度的观音经籍造像来看,观音本是男像,现代发掘的唐代观音造像也是男像,就连如今开封大相国寺的千手千眼四面观音像也都还留着两撇小胡子。   而道教的慈航大士即是三皇姑,南北朝时期兴林国国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因其笃信大道,乐善好施,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其为“三皇姑”、“妙善公主”。妙善曾在玉帝曾经修炼之地----香岩山修行(大士成道后此处曾建南和白雀庵纪念大士恩德,即今白雀寺);妙善公主为医治父王所患怪病,献出手眼,就此羽化升天,其父王发誓要为女儿重塑金身,嘱咐工匠塑像时一定要塑“全手全眼”而工匠听成“千手千眼”,于是就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千手千眼慈航大士像,后因三武灭佛之法难,原来随佛教从印度传入的男观音菩萨形象被中国妙善汉族仕女形象所代替,这就是道教供奉“观音菩萨”的原因。  另外,“大士”一词,《管子·法法》称:“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尹知章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孔子曰:‘大士(指颜渊)哉!由来,区区汝何攻?赐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本为上古儒称,泛指德行高尚之士,后为道教所沿用。所以“慈航大士”、“圆通大士”、“白衣大士”等完全是道教称呼,自来与佛教毫无瓜葛。  道教的慈航大士,有专门的一套内炼修法,符、讳、咒、诀具备,是道教所秘传的,还有《慈航元君本行妙经》、《碧落慈航宝忏》等一系列道教经忏,就连现在风靡佛教界的《白衣大士灵感神咒》其中也有“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这样很“道教”的语句。



杨柳,在佛教称作“齿木”。我国早期的佛经中,齿木多翻译作杨枝。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到长安的天竺僧人输波迦罗在汉译《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中还干脆翻译成“柳木”:清净澡浴漱口,以柳木揩齿。因为在中国,杨和柳是可以并用的,按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五“柳”条下云: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仍并称杨柳。根据唐代义净法师(635-713)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杨枝”的正确叫法应该是“齿木”:齿木者,梵云 “惮哆家瑟诧”(danta-kastha、dantadhāvang)。“惮哆”(danta)译之为齿(倒和英语中的dental(牙齿的)比较相似),“家瑟诧”即是其木。……岂容不识齿木,名作杨枝?西国柳树全稀,译者辄传斯号。佛齿木树,实非杨柳。那烂陀寺,目自亲观。  据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柳枝条称:“唐土北地之俗,有插柳枝于净水以攘邪鬼者。释氏要览下曰:‘北人风俗,每至重午等毒节日,皆以盆盛水,内插柳枝,置之门前辟恶。”已经明明白白说清楚了柳枝驱鬼辟邪的由来,在我国唐代北方地区的风俗就是以插柳枝于净水以驱鬼。道教沿而用之,以杨柳为民众驱邪、治病,如太一救苦天尊手执水盂、柳枝循声救苦。《灵宝慈航本行妙经》记载:妙善公主受神人引渡,修炼成真,神人赐白玉净瓶一樽,瓶中何时长出柳枝,便是其下凡度生之时。由此看来,菩萨怎么可能拿着刷牙用的“齿木”普度众生”呢?



再来看所谓的“观音诞辰”、“观音斋期”、“观音出家”、“观音成道”这些纪念日,稍有些历史、地域常识的人都清楚,印度历法和中国历法完全不同,印度一年分为寒、热、雨三季,历法为“黑白月”。试想印度的观音菩萨怎么可能会有中国阴历的诞辰、纪念日呢??其实这些都是妙善公主三皇姑的纪念日,翻遍佛经,也查不出观音菩萨的诞辰是几时。

道教、佛教在中国都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二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又互相渗透,这是中国宗教的特色,在这种包容性很大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出现了道、佛共尊的双栖神仙,我们熟悉的观世音就是其中的这样一位神灵,她在道、佛二教中香火鼎盛,信众朝夕朝拜。道教尊称为:慈航真人观世音;佛教尊称为:观世音菩萨。 据《太上碧落洞天慈航灵感度世宝忏》说:  心印菩提,玄释本皆无异;真空妙有,佛仙实亦同源。悬牟尼之宝珠,凝从神气;炼金丹而证果,得自虚无。体不外乎身心,理同归于性命。然而一人兼备,千古为难,故由佛而玄,则推斗帝,由玄而佛,端重慈航。缅惟,圆通自在天尊,救苦观音大士。《心经》一卷,开万年观法之宗;法界三千,辉七宝莲台之座。神通莫测,功德难名。[1]  以上为道经对观音信仰的记载,称“一人兼备,千古为难”,是道教给观音信仰下的一个定义,同时也可以看出,在玄门弟子中有着巨大的号召力,而且在普通信众的心目中亦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楞严经·耳根圆通章》谓“菩萨自述”,说: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玄、释本皆无异”,即观世音为道、佛二教共尊之神灵,不分彼此,就是说,道教对观音的信仰丝毫不亚于佛教对观音的崇拜,因此观音在道门中是道祖元始天尊的十二大弟子之一,据《楞严经》得知,她在佛教中亦是佛陀如来的衣钵继承者。



慈航真人观世音之圣纪源流,也是众说纷纭。中国最早的观音形象为端重慈航,英俊潇洒,是个男子形象,隋唐初期,演变为眉目清秀,樱桃小口,成为一个天衣斜披,慈祥典雅的女儿相貌。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普陀落伽岩潮音洞中有一女真,相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昧,发愿要度世间男子女人。常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曰慈航真人。

道教最早信仰的观音形象是男身,究其源者,为太上弟子也!号慈航真人观世音。为何《通鉴》记载是女真?诗曰:黄河恶阵按三才,此劫神仙尽受灾。九九曲中藏造化,三三湾内隐风雷。漫言阆苑修真客,谁道灵台结圣胎。遇此总教重换骨,方知左道不堪媒(见《封神》)。慈航真人等十二门人都被困黄河阵,闭了天门,失了道果,道行退了几劫,从此慈航真人脱胎换骨,化为女儿相貌,这首诗给我们解释了为何是女真的回答,因此她在普陀落伽岩潮音洞,又以女子之身证道。另据《曲洧旧闻》、《观音得道》、《观世音菩萨传略》等记载,观音是兴林国妙庄王的女儿三公主——妙善仙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  (妙)善,坐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壶甘露,以生万民。左善才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感一家骨肉为之修行,普升天界。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从老君妙乐之奏,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赐莲花宝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2]  老君保举,玉帝敕封,妙善仙姑才为南海普陀岩之主。通过上文看,我国观音信仰的历史演变和受到三教合一思想的渲染,这种宗教义理融合的思想,全部集结在观音信仰上,并发展的到了淋漓尽致境界。我们用今天的眼光看,如果再说观音是佛教的又或观音是道教的,都不科学,更不尊重历史发展规律,观音是道、佛共同崇拜的中国神明,供奉观音的道场福地很多,有道教的仙山宫观亦有佛教的佛寺古刹,不能说供奉观音的庙宇就归某教所有,也要严格区分庙宇的性质。在道教科仪“观音正朝”的请圣部分,将道家的三清玉皇、儒家的至圣先师、释家的世尊菩萨,一同请来,爇香供养。统观全篇内容,三教合一的思想,仍为主旨。

交流、网络问诊请加微信:13928312943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_^
【传递价值】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时,你在他们的心里会变得更有价值。


    关注 与道合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