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奶奶的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懂得爱的智慧

 

爱是慷慨相赠,也是欣然接受。...





妞们,有一阵子没见了。这段时间,公子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最亲的奶奶病重,我回到老家,和家人一起照顾她。没有特别充裕的时间来更新公号,请大家见谅。

陪在老人身边的日子特别静。日升日落,天色明艳到黯淡,秋后初雨溅起的尘土味道,医院小花园里氤氲的桂花香,都可以握着奶奶的手,陪她一一感受。

看她睡去的午后或凌晨,心里不时会有脆弱溜出来。揪心,恐惧,无望。但瞬间都会迅速过去。

不敢说历经世事,但的确已学会,不再轻易给自己放声大哭的权利。每一滴泪,都会缓缓流进心里,变成盔甲。变成手心的温度。变成奶奶脸颊的一抹笑痕。

如果不是长久地躺在病床上,预计谁都不会觉得奶奶是病人。时至今日,她依旧眼明心亮,听觉灵敏。每天一定坐起来,和同房间的病友聊家常,朗声大笑。

她让我帮忙照看着临床阿婆的打针状况,让我逐个宽慰家里的长辈,她跟前来探望她的每一个人说:我没事。我健(康)着呢。我明天就可以出院。

即便是插着胃管,每天要打8小时的点滴,她也会让我日日帮她盘好发髻,头发一丝不乱。秋凉渐起,叠穿的衣服一层一层,都要体面干净,“不慌不忙”,不敷衍。

在这段日子里,
我屡屡记起奶奶曾经和我说过的话:
最难的时候,
吃得好,睡得饱,心就定,不会乱。


这句话,让我在每一个情绪的临界点上,迅速找回自己。然后坐回她的身边,握她温热的手,跟她唠嗑儿:瞅瞅今儿给你买的安心裤,说可高级,你先替我们试试货~

(回头就在票圈看到,我家芳猪在天津,和病榻上的大爸,聊着同样的梗。数千里之外,默默隔空拥抱。)

奶奶常说,自己没读过书,没见识,说话做事都粗得很。但16岁离家的我,直到今日,读过一些书,行过一些路,却依旧觉得,奶奶的通透和智慧,是我的第一所学校。那些读书行路的历练,到头来,让我更听得懂奶奶的话。

奶奶说:
做人就要各种泼辣。


这句话带着些湖北小城的语境,翻译成你们能懂的话,应该是:做人就要浓烈,淋漓尽致才开心。

奶奶今年84岁,没裹过小脚,没读过什么书。但无论面对身为知识分子的爷爷,还是面对我们这些走出小城的后辈们,从未唯唯诺诺,从未和她的一些同龄人一般,活成时代印记明显的活标本。

她的为人处事,都爽利之极。亮起嗓门大笑,挽起袖子干活。

如果说我们家,爷爷负责诗和远方,奶奶就负责热腾腾的烟火气。有她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老姐妹,有大笑,有香喷喷的柴火味儿。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奶奶做饭。她什么都会做。从土灶台中烧柴火、控制火势大小,到灶台上一应俱全的准备,煎炒烹炸,她旋风一般,什么都麻利地乐呵呵端一满桌出来。

她会我们这个小城里几乎所有最具特色、最复杂的菜肴。哪怕不会,也会立马去邻居家、姐妹家,学了做来给我们吃。前几年,也许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再硬朗,她开始在放假的时候,陆续教我几道家族中无人学会,而我顶爱吃的菜。

我至今记得的最幸福的事,就是在老房子的灶台前,按奶奶在一旁的指示,一步一步地,从大锅中把米粒炒到金黄,提到相熟的碾米店去碾成碎粒,然后做卤包,调味,准备大块五花肉、莲藕、鱼肉,裹着调好味道的碎米粒上锅蒸,蒸出只有我们家独一份味道的粉蒸肉。

每当我学会一道菜,奶奶就要用胖胖粗粗,永远戴一枚银戒指的手,像小时候一样,烫烫的抓一点塞我嘴里,然后说:都学会了,不怕!在外面泼辣些,想学什么学什么,我家星星没(什)么学不会~

这句话,伴我走过无数个,被不自信、胆怯、恐惧困扰的夜晚。它是我的参汤。我的红牛。

奶奶说:
痛一个人,就不想那么多,痛到底。


痛,在我的家乡话里,是爱的意思。土语中的禅意。爱一个人,到痛,才是真的入心入骨吧。

奶奶的一辈子,最痛两个人。明里最痛我。暗里最舍得痛爷爷。

我的爷爷和奶奶,表面上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一个是家里恨不得犄角旮旯都堆着书,每天早上起来浇花吟诗,家人无人能看透的知识分子。另一个是伶俐爽气,做事一阵风,浑身烟火气,通透大气的主妇。性格迥异,教育方式天差地别,没有共同语言,时有吵架,谁也不服谁。

在我还未经世事的年代里,我觉得他们是彼此的日食。但时隔多年,我终于从无数的记忆闪回中,知道了奶奶的痛与爱。说得出“痛一个人就痛到底”的人,到底不会薄情。

从我懂事起,爷爷每年有半年都会缠绵病榻。他爱茶花和月季,于是即便下一辈中无人识得养花,我们家也是常年鲜花不败,时时都有盛开的月季。他有肺疾,时常咳嗽,于是我家一年四季没断过各种花样清肺又好吃的汤水,我从小如同躺在这些汤水中长大。他的晚年,在我印象中,几乎都在医院。但我们儿孙两辈,常年出差的出差,读书的读书,日常从未感觉家中有病患需要照料。

这所有的自然而然中,有一个人的爱与痛,隐藏着,从不显山露水,从开始,到最后。那是奶奶。

奶奶对我的爱,却是昭然的,她的世界里人尽皆知。

我从小学到高中,求学生涯都在同一条街上。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所有同学都认识我奶奶。因为只要我上学,每一天的放学时分,通往我家的狭长胡同口,一定雷打不动站着一个矮墩墩的,却和山一样的身影,等着我回家。

无论是轻松笑闹的10岁。还是鸭梨山大,高考前晚自习已经快到10点的16岁。

也因为我从小丢三落四,奶奶往学校给我送我无数次东西。送钥匙,送手电筒都是小儿科,在老师的明令禁止下也要给当时不好好吃饭的我夹带送吃的,情节堪比小型谍战剧。甚至高中有一天,只知道我读哪个年级,从来没来过学校的奶奶出现在我们班的门口,让同学们递给我一包用三层黑色塑料袋和外层棉布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包姨妈巾。

在情感世界里,我的启蒙老师不是杜拉斯,不是曹雪芹。而是一辈子大字不识几个,只会讲“痛一个人就痛到底”的奶奶。

她让我根深蒂固地觉得,爱和痛,是明亮而直率的,没有杂质,不含技巧。不贪心,不纠结,不后悔。痛到底,就是最好的爱。

奶奶说:
字相如人相。
好好写字,和好好做人一样重要。
奶奶的这句话,是跟爷爷学的。可她强调的次数,比爷爷还要多。

爷爷把字看得更重,他的表达是:字品如人品。不知道爷爷在平行世界里,知道现在的我,只会在刷卡血拼的时候写几个字,会怎么看他当年无比珍视的教育方式。

奶奶其实不知道我的字,究竟写得怎么样。但她对我的字,如同对我,充满无来由的骄傲。“我星星的字,棒得很!”

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写字的重要。最多只是照葫芦画瓢描朱红,跟大家一样练毛笔字。初一下的某一天,突然在爷爷奶奶的多次强调下如同醍醐灌顶般,开始研究起一种“见字如同见人”的,能代表我性格(甚至形象)的字体。并且从此之后,直至今日,再无半点改变。

从此之后,我也突然开始有了一项技能:阅字识人。我开始逐渐能从一个人的字体中,管窥他的性格,是潇洒俊逸,还是虚张声势。高中的时候更好玩,经常被老师点去改试卷的我,会从姓名完全密封、上面只有英文大写字母(有的时候甚至是填涂式答题卡)的试卷里,极其轻松地辨认出一众理科班好朋友的英文字迹(我家大猫的很好认),然后做点恶作剧。

想一想,这样的乐趣,现在的孩子们不会懂了。

字如其人,表达更是。在珍视表达的意义,这件事上,爷爷和奶奶,是我的启蒙老师。这对于一个工科生也许没有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我,便是从小懂得了“我手只写我心”的意义——立字,如同立人。它让一个有表达欲望、有表达能力的孩子从一开始便懂得:
表达如同武器。
善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能量。用得不当,则如同立人不稳,伤人伤己。

作为一个爱写字的人,我特别感谢他们。

奶奶说:
不管发生什么事,背,要挺直。


这句话,我一直没能做到。

无论是身体上的,挺直腰杆,有个挺拔的身姿。还是心灵上的,充分自信而有底气。愧对奶奶,我都未做到。

十几年前,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对我而言,如同天塌一般。最终成绩比预估低了30分,所有科目,几乎都是史上最低分。北大无望。心里茫茫然,做好了复读的准备。走进家门,关门进房间,拉窗帘,那一日房间的黯淡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

不知道坐了多久,奶奶走进来。看看我,说了一句:不管什么时候,背,要挺直。

我不想强调这句话的魔幻鸡汤价值。因为在那时,如果最终不是走狗屎运,我的母校北外(我常调笑的“御姐专修学校”)要了我,帝都给我第二生命,我可能依旧无法彻底走出当日的颓势。但奶奶的话,给我这个从小到大,时常徘徊在自负与自卑两级的家伙,最深层的,唤醒平淡自信的能力。

后来,在人生很多莫名的关卡前,某些莫名鸭梨很大的公开演讲、全国比赛、工作面试、大型项目前,那个令人呼吸收紧的瞬间里,我脑子里想起的,不是乔布斯的鸡汤,不是某一句震撼了无数人的名言,而是奶奶这句看似什么都没说,实则最懂得帮我从内心深处打捞回自信的,自家粗酿鸡汤。

奶奶说:
最难的时候,
吃得好,睡得饱,心就定,不会乱。
前几年的春节,我和奶奶必做的一件事情是:一起看《舌尖上的中国》。一集一集慢慢看,时不时咂嘴,时不时聊到她教我的某道菜,聊到她过去做菜的辉煌经历,时光像是凝住了一般,舍不得动。

奶奶的嘴里,是断说不出“热爱生活”这几个字的。但她从来便是把自己,过成了热气腾腾,热爱生活的样子。

吃得好,在我们家,特别重要。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的早餐,从来对得起“毫不含糊”四个字。小城里最好的豆腐坊里打来的滚烫豆浆,一定要配一只只挑过的豆腐皮,泡在豆浆里,浓浆满满,软糯清甜捞起来吃。奶奶还有一只放着自制沥油架的锅,和不知道多少只做炸物的工具。

只有湖北能吃到的中间薄脆、外圈软酥的面窝;红薯切成小块入料的红薯面窝;糯米里加入炒得油香四溢豆干和什锦咸菜炸至的糯米团子;和面的时候和进桂花炸出来的桂花糖麻花……一只小黑锅,百般炸物风味。

再加上数不清的、馅料随节气变换的包子、饺子、小卷;各种汤品轮番搭配的汤粉、热干面和粥水。我们家的早餐,如今想起来,是可以自认为“皇帝般的早餐”的。

一直以来,我都会无理由欣赏会吃、懂吃的人。因为从小在丰富圆满得要溢出来的饮食氛围中,我深有体验:爱吃懂吃的人,多半的生活中,少有将就。

更重要的是,从小懂得“吃好”含义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家庭,都更有爱的安全感。

爱的安全感,对一个世界观养成中的孩子,太重要。

这是也许奶奶也从未意识到,但真真切切让我感受到的,“吃好,睡饱”,热爱生活,对一个孩子性格、状态、今后家庭的影响。
今晚,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她。
愿她在这最难的时光里,
吃好,睡饱,有我们陪着你,心定,不会乱。



    关注 公子小白扯扯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