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哲学与人生》(傅佩荣)上

 

第一章:哲学是什么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的质疑和询问,永远在等待这接受惊讶。人因为是身、心合...







第一章:哲学是什么

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的质疑和询问,永远在等待这接受惊讶。

人因为是身、心合一的,而身体是物质、有重量、有惰性。人类的身体是软弱的,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柏拉图说,哲学就是联系死亡,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念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

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和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也没有。相反,如果了解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催眠的,广告的作用就是一种催眠的过程,有一句广告词说:“你在看我吗?你可以再靠近一点!”事实上,当你电视看久了,真的走近一点去看,最后就会像被催眠一般,觉得好像活着就应该像电视中的人一样,用一样的商品,否则会活不下去,于是你变成了一个商品流动站,不断地去消费以及使用这些商品。

能够静下来思考,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说是人生开始转变的关键。我们常说“在生命转弯的地方”,思考能够让一个人找到生命中转弯的机会。

一个人如果没有负面的体验,就很难对正面有所理解。

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正好在另一个地方有了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一帆风顺,可能反而没有太多反省的机会。

所谓完整,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虑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的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出发,并且在得意的时候知道有所收敛。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别人讲的话没什么道理,事实上,这是因为我们先被个人的成见所遮蔽。如果能够撇开成见,听听别人怎么说,然后试图了解其中的道理,或许会发现,其实别人的说法也是可以站的住脚的,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通往目标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已。

人生的问题需要靠自己去印证。

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借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和准确。

有些人受到个人情绪的左右,你一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他的心情不好,这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充分表现在脸上。这些都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

念书时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读到一段话时,不要立刻信以为真,如果把很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如果对任何状况都能够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虽然有很多事情现在如此,但它没有必要一定是如此,也有可能是别的样子。这样以来,就可以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

一个人的表现无论如何杰出,都不能忘记人性终究是脆弱的。“仆人眼中没有伟人”事实上,真正的伟人不是要让别人欢呼,而是要让自己满意。所以,每个人必须了解自己对人生的期许,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而非一味的把他人的价值加诸到自己的身上。

选择价值时需要勇气,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

当然,我们不必加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所有他听说过的德行,那岂不是满大街都是圣人了吗?人都会犯错,因此只能努力追求知行合一,选择一种价值之后不断地印证,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人就是不断寻求让自己对自己满意的过程,然而,怎样才会对自己满意?这汇总要求是由内而发的,因此如果你的标准是由别人订的话,很难达到满意的程度。

第二章:思想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及认识哲学的权利,不见得念哲学系的人领悟能力就比较高,因为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修养与体验达到很深的哲学意境。

剧场假象是指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这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许多人一旦接受一套哲学或一种宗教信仰,就好像接受一出舞台剧,全套搬演出来,从此以后认为人生就是这样,这就叫作剧场假象。

认知一个人的时候,不应该被其外表所迷惑,因为外表很多条件都是可以去掉的。把这些外在条件去掉之后,内在特质才会凸显出来。如果没有经过这种现象学的思考过程,就很难发现一个人的本质真相,以至于容易被外表迷惑。

人用语言所表达的不见得是真相。至于人是否能够与其他生物沟通呢?应该可以。

第三章:人性的真相

认识你自己代表人在“知”方面应有的态度——与其去了解世界,不如多了解自我,因为人对世界的了解永远不可能足够,也不可能停止,只有自我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切身的。俗话说的好:“学海无涯,回头是岸”即是指:回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这反而是一个出发点。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过分,适可而止。

亚里士多德“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是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对象生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因为要能够恰如其分的生气,必须具备高度自我反省,自我判断,自我约束的能力。

我相信很多人在上大学填志愿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验,父母表面上尊重你的意思,其实不断想左右你的选择,最后干脆由父母选算了,其实自由选择的意思就已经包含了犯错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滚,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才是真正值得喝彩,因为他知道只要有一个念头不对,随时都有可能出错,也是到犯错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些都明白以后,还能够选择自己该做的事,这才是真正的抉择。

信仰所强调的是意念的转变,换言之,所谓信仰有时候不太在于你做了什么事,而是在于你的“心”究竟怎么想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语言所能描写的通常都不是最高境界,譬如我们欣赏音乐的时候,常会觉得那股感受美妙到无法描述。我在荷兰教书的时候后,有一天晚上,听到意大利男高音波切利的演唱会,觉得很感动,很震撼,顿时感到心里很充实,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这就说明艺术家拥有这种能力,为人类表现了某种生命的样态,让我们从刹那之间,品味到永恒的滋味。这就是属于一种直观的感受,与理性大不相同。如果想要通过理性分析与安排,来达到相同的感受,恐怕相当困难。

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真正有意义的选择究竟是什么?当然,这里有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要“存在”,也就是要活下去;其次是要“理解”,也就是要了解人类为什么如此活着;最后是要“快乐”,也就是要活的快乐。掌握了原则之后,继续往前发展,人生的方向就会越来越开朗了。

第四章:神话与悲剧

 

人类活在世界上,如果发现大自然可以由某种方式沟通,就会比较安心;反之,如果认为大自然是非人性,无法沟通的,那么活着也就没有任何保障,因为各种灾祸随时都可能发生,而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只要稍有变化,就可能立刻死无葬身之地。这正是人类需要神话的原因。

一个国家受文化的影响越深,就会越肯定自己的根源;相反,如果一味的追求现代化,到最后就会与根脱节,只能在变化的潮流里,力求不被淹没而已。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只有活着,而是要了解自己为什么活着——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就算生活的很好,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连活下去的理由都没有。

英雄有三个阶段:退出、接受考验、复返。一个人必须经历这三个步骤才能成为英雄。退出是指退出原来所处的社会,退出之后,要在另一个不同的社会中接受考验,最后再回到原来的社会中。一个人经过了这三个阶段,就等于生命经过了锤炼,内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当然也就会收到其他人推崇。这就形成了英雄的典型。

《普罗米修斯》要传达的意涵相当的深刻,代表着我们只要活一天,痛苦就不会消失。当一个人生活在战乱的年代中,这种感受会特别的强烈,因为所有的悲欢离合主要是在说明,人生的本质的确有其痛苦的成分。

无论任何事情,主观上的希望是一回事,但客观上如何则是另一回事。换句话说,由于希腊悲剧的影响,使得西方人在心态上开始变得事实就是,而不会加入太多主观的情绪及意愿,因为自然界的规则是客观的。绝对不因为人的需要而改变。

因为命运这样的对手,是无比伟大的,伟大到令人觉得恐怖与无奈。然而,正因为如此,正好能够肯定自己的伟大。希腊悲剧最大的特色,就是让人通过整个剧情的演变过程,发现自己所要对抗的敌人正是命运,因此不应该低估自己。如此以来,就能够使人的生命力整个展现出来。

第五章;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从来不作公开演讲,他认为若要探讨真理,应该由两个人进行对话,两个人有各自的立场,一个代表正方,一个代表反方,谈到最后变成“合”。“合”代表盒子吸取了对方的优点,再往上提升。

智慧必须由自己觉悟而生,不能由别人给你。别人所能给的只是可以表述的知识,这种知识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我们不会去实践。真正的智慧是自己觉悟与体验到的,所以能够引发实践的动力,并且终其一生坚持不移。

苏格拉底作了一个总结:神认为他最有智慧,是因为他比别人多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是无知的”,而别人连自己无知都不知道。

愚者总认为自己很聪明,智者却知道自己愚昧,只有对任何事一知半解的人,才敢放言高论;反之,如果真的了解透彻,说话时会有分寸。

如果一个人想要把所有的道理都研究透彻,再去选择人生的道理,那么他可能永远无法向前走,因为人生并没有一条绝对正确的路,任何一种理论都可以找到与它相对的另一种理论。

一般人活在世界上通常希望能够把每一件事都做对。换句话说,每一件事都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达成,而我们要选择其中最适当的一种,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但事实上,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亦即,我们要去“做对的事情”。那么我们首先要问自己“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

人的生命是在时间中表现的,甚至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

从苏格拉底一生的经历当中,我们会获得启发,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因为人生终究会结束。

对昨天发的读书笔记有所更改,觉得有些部分读的有些草率,希望能够两到三次写完读书笔记。


    关注 素月留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