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 我思我在】评课自省— —评两节同课异构《月迹》

 

3月23日下午聆听的两节初中课——昆明滇池中学的孙璐老师和三十中的杨靖洪老师同课异构之《月迹》,给了我一个许久未有的静心学习、静心省己的机会。在此先表示感谢,再开始评课。...



 罗  婕
周丽蓉名师工作室成员,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教育硕士,语文高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4年。教学有激情、有能力,新课改及教学科研意识强,已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曾获市级优秀党员、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曾荣获全国中语会“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昆明市高三复习课课赛一等奖、三次参加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获一、二等奖及优秀奖。多次被市教科院和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聘为主讲教师及讲课专家,承担教师培训工作;多篇论文分获省级、校级二、三等奖,并在国家级、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参与过两个市级课题研究。

3月23日下午聆听的两节初中课——昆明滇池中学的孙璐老师和三十中的杨靖洪老师同课异构之《月迹》,给了我一个许久未有的静心学习、静心省己的机会。在此先表示感谢,再开始评课。

本次评课优点就不再累述,主要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教者意图

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名字记不清了),是讲如何评课的。其中提到一点我很认同,就是评课不应只用“我认为”的角度,还应考虑到教者的设计意图,这样的评课才会客观。因此,今天的评课我就想试试这个方法。

(一)孙璐老师的教学思路梳理

理解“月迹”的“迹”——找文中“奶奶”的话,勾勒奶奶形象(板书“奶奶:引导寻月”)——品读“孩子眼中的月亮”(板书“孩子:寻到月亮”)——谈论文章主旨(板书“拥有了月亮”“月迹”“心迹”)。其中在第二环节中指导孩子们朗读,第三环节设计了片段练笔。我们不妨试着从教学思路中找一找孙璐老师的设计意图。

1、理解“月迹”的“迹”。设计意图应该是由题目入手,先理解题目的含义。

2、 找文中“奶奶”的话,勾勒奶奶形象。设计意图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奶奶在文中的线索作用,并且训练学生抓人物特点的能力(这是上一单元要培养的能力)。

3、品读“孩子眼中的月亮”。设计意图应该是是引导学生发现月亮是孩子们自己找到的。

4、谈论文章主旨。设计意图应该是让学生明白“月迹”的两层含义:月亮的足迹,追求美和追求理想的心迹。

梳理到这,我们可以看出孙璐老师的教学思路是递进关系。她想一步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主旨。这个设计意图与单元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是吻合的。可惜的是作为一个听者或者是一个学生,是不明白这个意图的。当时在听课,对于她的教学目标及设计环节的关系及意图我是混沌的,听完都不太清楚这一课的提升点在哪,到底要教学生什么。

那为何设计意图与上课实际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我想问题还是出在教学环节并没有集中的指向教学目标,旁逸斜出的表达太多。如勾勒奶奶的形象、妈妈的话以及让大家描绘眼中的月亮,都与抓线索与主旨的教学目标无关。老师的板书与教学实际内容的脱节也恰恰能说明这一问题。——老师的板书是线索和主旨的梳理,但教学内容是指导朗读抓形象,品孩子眼中月亮的变化。老师想教的和实际教的是两回事。

(二)杨靖洪老师的教学思路梳理

怀古寻月,复习旧知——初读月迹,概括内容——再读月迹,寻找线索——赏读句子,学习批注——回扣导入,概括月亮——思考标题,领悟主旨——童心写月,读写结合。

杨老师的教学思路以及设计意图一目了然,而且整个实际教学过程都与设计意图吻合。不可否认,杨老师是一个很用心的老师。可是,这个设计却经不起细心推敲。推敲之后,我们发现众多的环节一个和一个没关系,独立存在,这就意味着教学目标至少都会有4个,杨老师要完成的训练实在是太多太多。因此整堂课听下来就像游大观园,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感觉教了很多,但实际什么都没教实。再回顾听课细节,我们发现每个环节都可以成为一处风景。如果杨老师再深一步思考,那她的设计可以至少写出4个角度,写成4份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那一定会很精彩。

杨老师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我想还是在于对教学目标或是对学生能力提升点的把握不够,从自己的角度想得多了点。

综合两位老师的教者意图,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不明晰的。

老师不愿意割爱,什么都想讲。其实是课堂的关注点还在自我身上。

二、学段目标

七年级下册对于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逐渐养成默读的习惯。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内容,体味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 揣摩优美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技巧。

4.、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结合生活的经历和体验能明确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5、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

从学段目标,我们看出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1、2、3、4点。这是值得肯定与学习的。只是杨老师设计的用对联写月这一环节难度稍稍大了些。

三、我的自省

今天分析的两个点,都是我平时没做好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设计与实际的差异,并没有根据学情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可以说到现在,我对课标的理解都是模糊的,都不能准确说出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停留在自己理解的层面,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学随意性强。这次的听课与评课,让我第一次愿意静心去梳理,说来惭愧,我是教了14年书的人。

另外,这次听课也再次引发我对提问及倾听学生回答的重要性的重视。这将是我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次公开课,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我相信两位老师一定经历了好几个无眠的夜晚,也一定挤占了不少休息时间。再次表示感谢。


    关注 香远益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