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姐:茶叶的“江湖”(每周原创深度好文)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茶的地方,亦然。...

点击上方“梅茶书会”关注我们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茶的地方,亦然。



仿佛武林之中,有正邪之分,亦有门派之别。所谓少林、武当、峨眉、崆峒、华山、衡山、恒山等等皆是名门正派。明教、星宿派甚至逍遥派都不能算正人君子,甚至是黑暗恶势力的代表。茶叶的“江湖”也有传统路子和新花样的区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根正苗红,当为名门正派。但凡印上这样的标签和符号,则身价倍涨,行情一路高歌。若是旁门左道,剑走偏锋,则难以得到主流尤其高端市场的响应。当然也有表现不俗的后起之秀,犹如突获《葵花宝典》、《九阴真经》,或掌控了倚天剑、屠龙刀这样无敌的工具,也可横行武林,称霸江湖。

茶叶的“江湖”,最初原本一片混沌状态。并没有明显的派别,有的只是作战能力很强的单兵,还未形成规模庞大的兵团。也就是说,历史名茶,基本是以地名命名的一款一款的茶,还未曾出现大的茶类。据猜测,世界上最初的茶,当为原始白茶。从考古发现看,五六千年前的墓穴里,便已出现白茶的影子。当然彼时的白茶,是否与今日有直系关系,或者近亲关系,尚有待考证。然而,先民们偶然发现茶所具有的解毒、生津、止渴、清热等功效后,为了能够长久保存这一片神奇的树叶,将之采摘下来,自然萎凋干燥,想来比较符合当时的认知水准和技术手段。

随着茶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茶从最初的药用到食用再到饮用,最终定格在“饮”的领域里。成为中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一朵耀眼的奇葩。茶叶的“江湖”,也随着茶饮方式的变化,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令人生出人世无常之叹!茶叶的“江湖”在古代,大约分为团饼茶(又称饼茶,团茶,片茶)、粗茶、末茶、散茶(又称散叶茶)、叶茶、芽茶等。团饼茶流行于唐宋时期,唐代的顾渚贡茶,宋时的龙凤团饼,皆为一时之选,茶中之重。粗茶指芽叶粗老,加工较粗糙的茶。末茶指细碎的粉末状茶叶。散茶是由较细嫩的原料制成,芽叶完整的茶。历史上著名的散茶有:蒙顶石花、峨眉白芽茶、双井白芽、庐山云雾、日铸雪芽、紫笋、龙井、阳羡茶等。叶茶指用较大芽叶制成的散茶。芽茶指用细嫩芽叶制成的散茶。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罢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不知曹雪芹是否受其启发,用四春来命名贾家的小姐们。



明清之后,茶叶的“江湖”发生了巨大变化,称为茶叶的现代类别。主要为三大类:基本茶类、再加工茶类、名茶。其中基本茶类依据制造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程度,分为六大类型: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黑茶、红茶。茶多酚氧化程度以绿茶为最轻,依次加深,直至号称全发酵的红茶。因此茶汤颜色亦由浅入深,从黄绿色到绿黄色、黄色、橙黄色、橙红色、红色、红褐色渐变。茶叶外观色泽也由绿色向黄绿色、黄色、青褐色、黑色渐变。此六大茶类每一类都包含数种甚至成百上千种茶叶,各自在外形以及內质上,都有很大差别。

再加工茶是以基本茶类的茶叶为原料,经再加工形成的茶叶产品。根据再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花茶、香料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名茶则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茶。通常具有独特的外形和优异的色香味品质。名茶再加细化,则有历史名茶、新创名茶、地方名茶、省级名茶、国优名茶、名优茶之分。

绿茶,亦称“不发酵茶”。制作时不经发酵,干茶、汤色、叶底均为绿色,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出现的茶类。根据杀青和干燥方式的不同,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四类,还有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半烘炒绿茶”。中国各省区皆产绿茶。绿茶产量最大,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湖南、江西、江苏、湖北和贵州等省。

白茶为表面满披白毫的轻微发酵茶。由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演变而来。现代白茶制作一般只有萎凋、干燥两道工序。因未经揉捻,茶叶冲泡后,芽叶完整舒展,香味醇厚,汤色较浅。主要产于福建福鼎、政和、建阳、松溪等地。包括白芽茶和白叶茶两类。著名白茶品类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等。

黄茶在制造时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的工艺,形成黄汤黄叶的特点,所以称为黄茶。唐代所列名茶里,就有“寿州霍山黄芽”。根据所用鲜叶原料的嫩度和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三类,主要产于四川、安徽、湖南、浙江、广东、湖北等省。



乌龙茶,又称“青茶”,“半发酵茶”。绿叶红边是其典型特征。起源尚有争议,有说始于北宋,有说始于清咸丰年间等说法。一般认为始于明末,盛于清初。发源地也有闽北武夷山或闽南两说。乌龙茶经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制成。色泽青褐、汤色黄亮或偏红,叶底通常为绿叶红镶边,有浓郁花香。主要产区有四个:闽北、闽南、广东、台湾。近年在四川和浙江也有种植。

黑茶原料粗老,制作过程中堆积发酵时间较长,成品茶色呈油黑或黑褐。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明代中期开始生产。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外形粗大,色泽黑褐,粗老气味较重。通常作为紧压茶的原料。

红茶,也称“全发酵茶”。发源于福建崇安。先有星村小种红茶,继而有工夫红茶。制作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品质特点为红汤红叶,但干茶多半呈现乌黑油润的状态。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主要产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安徽、四川、福建等地,是中国的主要出口茶类。

至此,六大基本茶类都各成体系。除此之外,各类再加工茶也在茶叶“江湖”中有不俗的表现。总而言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万般变幻最终归于品质的保障。唯有品质,而不是那些光怪陆离的传说,或者神乎其神的故事,才最终决定了茶叶们,在江湖中的地位。

参考书目:《中国茶叶大词典》陈宗懋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往期原创链接:

我有一壶茶,足以慰风尘

梅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茶与远方的山野

梅姐:人生风风雨雨,茶中波澜不惊

梅姐:道不远人,茶亦不该远人

梅姐:懂得,是爱能恒久的前提

梅姐:遇见对的彼此

梅姐:生命的壮阔在于养格局

梅姐: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梅姐:活成自己的样子,少而精良

梅姐:满壶事,酌来杯中情

梅姐:若不惜流年,流年亦一笑而过

梅姐:人间有味是清欢

梅姐:世上没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梅姐:我就喜欢,和你在一杯茶里虚度时光

梅姐: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梅姐:在两个人的日子里懂得珍惜,在一个人的时光中学会独处

梅姐:美是细部之间的和谐与比例

梅姐:一文看懂“茶”历史

梅姐:茶叶的“江山”

活动报道:

梅茶书会活动报道:诺基亚茶文化分享

梅茶书会活动报道:鸿飞教育圈茶文化分享

梅姐给大学毕业生的十三篇《与诸君书》:

《与诸君书(一)——关于孝》

《与诸君书(二)——关于礼》

《与诸君书(三)——关于行》

《与诸君书(四)——关于学》

《与诸君书(五)——关于悌》

《与诸君书(六)——关于择友》

《与诸君书(七)——关于成功》

《与诸君书(八)——关于挫败》

《与诸君书(九)——关于内省》

《与诸君书(十)——关于感恩》

《与诸君书(十一)——关于幸福》

《与诸君书(十二)——关于淑女》

《与诸君书(十三)——关于君子》

《与诸君书(终结篇)》

图中茶:高士银针

高士银针:同样来自高士村的纯天然无添加好茶:白毫银针。采用的是福建大白茶的原材料,然而过程很安全很传统。是老茶人对茶一份敬畏之心的赤诚表达。令品饮之人也心生敬畏。

干茶:芽头肥壮,虽不如福鼎白茶那样满披白毫,银色闪闪。却也是标准白茶的样貌。干茶有股淡淡清香。

茶汤:浅杏色,标准银针茶汤,清澈透明,晴香带淡淡甜味。耐泡,久品喉韵明显。

叶底:芽头饱满,壮实。



本周荐书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作者:【美】托马斯··戈登

翻译:宋苗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笔者做多年高校学生工作,每年碰到大量问题学生案例。究其根源,绝大部分是家庭造成的结果。如何养育孩子,如何成为合格的家长,是一个非常系统而庞大的工程。然而,却很少有家长把这当成一个严肃的课题去思考,研究,规划,反省,总结。有的只是肤浅的攀比,过于功利的追求,以及用一些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教育的得失成败。显然误入了歧途,却还不自知,亦抗拒觉醒。所以酿成了许多家庭的悲剧。

每一个孩子,都是降落凡间的精灵。生来一张洁白无瑕的纸,至于最后成为一幅怎样的画,父母的示范,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在这个社会问题日渐得到广泛关注,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投身于这个伟大的事业当中,立志于重新打造父母,让其能够胜任自己的角色,更好地养育、引导、陪伴下一代。这也是为国家在做贡献了。

这本《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是一本很接地气的工具用书。此书可以说手把手在教大家怎样成为好的父母。弥补了中国人历来只讲应该不讲如何的毛病。大道理谁都能说一箩筐,轮到实际操作层面,则语焉不详。国外许多书,恰好在方法论上能够给予我们一些指导和参考。因为人性有许多共通的地方,虽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本质上,差别并没有那么巨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多学习别人的经验,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元曲
【双调】折桂令 倪瓒
草茫茫秦汉陵阙,
世代兴亡,
却便似月影圆缺。
山人室堆满图书,
当窗松桂,
满地微蕨。
侯门深何须赐谒,
白云间自可怡悦。
到如今世事难说,
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
不见一个豪杰。


梅姐,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高校教师,团中央“青年之声”志愿服务联盟专家团成员,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最强书友,樊登读书会深度合作作者,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指导老师。

酷爱阅读,年读书三百本以上。习茶、习古琴,致力于传统文化与良好生活的传播、推广。

梅茶书会,一茶一书,一群良友。

梅姐每日带您读一段经典,

每周为您品一款茶,读一本书,

每周写一篇深度美文,百分百原创。

长按下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识别并关注“梅茶书会”


    关注 梅茶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