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盘点之二】2017,互联网+文娱可能有这5个“技术型变化”

 

经济结构震荡,娱乐、体育、旅游、游戏等泛文娱经济就会井喷。...





美国和日本的经济转型历史,都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经济结构震荡,娱乐、体育、旅游、游戏等泛文娱经济就会井喷。

无论这个公式是否成立,反正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和资本已经为文娱疯狂了。从BAT级别的巨头布局,到PAPI酱这样的个人IP养成,整个2016互联网都在为文娱的商业和变现能力疯狂。(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在这个快速进化,甚至可以说疯狂变化的产业里,技术的进步和商业模式的创造每天清晰可见。因此在多重条件催熟后,即将到来的2017文娱产业会发生一些可以预料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创造很多新机会的同时,也将快速淘汰一大批文娱周边产业及相关就业。

文娱深似海,底线是路人。混这条路还是抓紧时间搞明白自己接下来的位置比较好。

首先说明,我要说的“技术变化”绝不包含VR+娱乐等等虚无缥缈的东西。说实话VR可能会快速改变文娱产业,但前提是必须有硬件超高速成为爆品。但这是根据已知信息所无法预测的。

我看到的“技术型变化”基于三个条件:一技术和硬件前提完全成熟;二商业模式广泛获得行业信任;三消费习惯已经完成初始积累。

按照这三个条件,2017互联网+文娱产业至少会发生这5种变化:

【短视频自频道成为自媒体主流,MCN随之崛起】

视频内容在整个娱乐内容产业中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是媒介交互方式的必然:看视频体验更好,移动视频获取变的容易。而另一部分是资本和行业在讲故事,毕竟影视太重,而文字太轻,短视频是介乎其间最适合资本注入,衍生新兴商业模式的。



所以我们在2016看到了直播的百团大战,看到了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疯狂地补贴视频内容。

在这两种前提下,视频从业者变的越来越多,技术手段也逐渐开放和去神秘化。接下来,以视频元素为主要内容形式的平台化自媒体必然快速滋生。甚至凭借用户聚拢和资本聚拢能力超过图文自媒体成为行业风口。

换言之,在自媒体和网红的故事之后,视频自频道一定会成为最火热的战场。

这种变化可能催生以下连锁反应:

1、各大视频网站对UGC争夺白热化。在过去两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优酷、爱奇艺都开始讲自频道的故事,而未来对优质头部资源的垄断与补贴,会成为视频门户的焦点之争。

2、UGC和PGC近于混同,最终产生新概念。短视频自频道成为自媒体主流,相应连锁反应可能是专业制作与用户制作的间隙被进一步消弭。类似YouTube模式的“技术”网红崛起,并且个人在视频端的媒体化、平台化运营将增多。

3、MCN越来越多。流行于YouTube生态的网红经济公司模式,因为在国内一直没有契合的视频创作土壤而迟迟不能爆发。自媒体模式+短视频外壳会迎来更多资本和运营企业的介入,中国特色的MCN在其中机会最大。

或许还可以断言,短视频自频道在明年还会被赋予一个新的名字,简短干练并成为新的性感资本故事。但它能走多远,则不在此文讨论范围。

【基于智能客厅的娱乐内容井喷,爆款单品很快出现】

2016年,我们已经可以注意到智能硬件正在经历一场产品涌入。

尤其是以客厅为场景,或者直白点说:以电视为场景的智能设备正在告诉生长。遥控器、机顶盒、音响、游戏主机、投影、机器人,都在今年集中上市。



加上正在研发、宣布立项的智能硬件,接下来到底让用户“智能地”观看什么会成为严重的市场需求……甚至逻辑悖论。

目前智能客厅的文娱内容,基本是pc端的资源整体嫁接过去。无论在大屏体验还是智能感上都十分欠奉。就像直播从PC走向移动端一样,文娱内容也会从PC走向大屏。连李安的电影都能主打清晰度了,家庭智能娱乐当然也可以。

这个领域缺少的,是一个会讲故事的爆款。不过基于技术成熟和各巨头对这一领域的商业野心,一个主打大屏生态、智能体验的IP内容爆款,估计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剧本成为视频创业新热点,相应生态开始生成】

在中国互联网,无论任何有理有据有价值的东西,最后都会以变成“热词”的命运告终。

在几部IP大剧票房滑铁卢之后,IP是否等于变现能力,成为了行业的普遍诘问。讨论结果是,伴随对美剧、好莱坞等主流影视市场的分析,编剧和剧本开始成为行业热议。

非常不幸的是,我们依旧没有看到行业有冷静下来思考的迹象。与其说是反省IP热的弊病,不如说行业和热钱只是想催生新的热词去转移注意力。

但无论如何,剧本已经成为了泛影视产业的新焦点。基于剧本和编剧的创作站、分享社区、工具属性APP突然开始增多。在可预测的一段时间里,剧本为主要卖点和主题词的互联网衍生产品与平台只会更多。针对这个垂直品类的社交、分享、培训产品也在酝酿中。

剧本生态或许会成为下一个视频和影视产业的热词,并且在几部大流量作品产生后,剧本很可能真正变成一个风口。

但是再往后的故事,就又又又不好说了...

【娱乐平台渠道化,阿里可能有大动作】

今年一整年,阿里这样的巨头都在展现着自己对文娱产业巨大的野心,以及令人头晕的商业调整能力。

从阿里音乐推出阿里星球刷了一次三观,再到UC转型、阿里体育接连大动作、优酷土豆讲生态故事,直到上个月阿里文娱正式整合成立。都给人隐隐有雷声攒动的感觉。

但这也不是阿里一家在做的事,他的老对手腾讯也在做大娱乐平台的部署。乐视、小米,甚至360、华为都在文娱平台化上展现着自己的思考。

有一点是近乎所有巨头文娱板块的共识:娱乐平台正在逐步变成渠道的集合体,最终要在同一平台上聚集娱乐、体育、音乐、影视等多种品类,以及用户、商家、创作者、经济公司等多重身份。

这是因为,无论娱乐媒体、娱乐社交,还是内容,本质上都在不断趋同于渠道。甚至商业模式也可以在渠道中得以完成。所以整合品类功能,做大平台,集成消耗用户的娱乐时间,就成为了大玩家的共识。说实话,这有点像微信的产品逻辑。

一个能容下各种文娱形式、各种商业模式的大文娱平台,将各类媒体、社交渠道容纳于一身,是个听起来很夸张但正在快速落地的故事。有很多理由让我们可以猜测,第一个巨型纯渠道平台依旧会在阿里手中诞生。

此后腾讯等巨头的跟进,很可能会掀起第一次大文娱平台层面的对抗。而且这一切不会拖很久才发生。

【付费体育模式多元化,向游戏、社交平台转型】

2016,付费体育的市场增长是相当惊人的。从政策的利好,到网络环境的优化,再到消费习惯的培养。我们看到了版权体育惊人的成长,其吸引资本和讲故事的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也会看到大的欣欣向荣里的小尴尬。那就是版权体育一边是技术含括度和体验感的提升,比如VR、战术实景、可控回放,乃至4k画质等等,玩法越来越多。但另一边是版权付费方式非常单一,实际上依旧只有观看比赛付费这一种。

对于比赛版权方和运营商来说,一方面投入的技术和体验手段不断增多,一边是简单粗暴低效率的营收方式,显然构成了整个付费体育产业的硬伤。

基于不同产品、不同体验,建立多重供需与选择系统的付费体育模式,是接下来付费体育行业的重点突破。而这个运营模式基本会类同于手游的体验:免费模式作为流量入口,复杂的收费套餐和分层体验在后。

同时,基于付费体育的游戏玩法、社交玩法也会快速打开。毕竟体育的本质是狂欢,打破社交和互动屏障是技术的最终方向。

2017的文娱产业,总体依旧会成为资本和创业青睐的关键词。但打开方式可能稍有转移。在硬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跨代突破的前提下,市场所能做的依旧是转移注意力,而非本质突破。

总体而言,掌握媒介交互升级趋势和渠道优势的会赢,这是大势所趋。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推荐阅读

王石落幕|海尔生态|马云豌豆荚|万能钥匙|微软&领英|高通VS魅族|新达达&京东|杨元庆|世界杯&乐视|企业家自我修养|王小川&高管团队|保险&汽车电商|《刘强东自述》|金蝶企业云|乐视汽车|京东开普勒|李彦宏|Papi酱拍卖|京东3C|大V试车手记II|张国荣|张朝阳|ZUK金秀贤|柯洁再战AlphaGo|聂卫平“被打脸”|链家背后的秘密|
长按下图关注。预告:从IT走向DT


[/b]

点"原文"有图有真相


    关注 王冠雄频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