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互联网沙漠”:错失时代还是自然禀赋结果?

 

山东没有知名互联网企业,并非意味着它是什么“互联网沙漠”,错过了什么时代,而是自然禀赋决定了它只能迎合互联网业下一轮。...

导读:山东没有知名互联网企业,并非意味着它错过了时代,而是因为它的自然禀赋决定了,它只能迎合互联网业下一轮。

前几天,氪估值TOP200独角兽榜单出来时,我的菏泽老乡王以超遗憾地说,山东没啥有名的互联网企业。

确实,94.5%的TOP200独角兽,集中在北上广浙苏五大区域。其中,北京独占鳌头,接近45%;上海22%;广东14%,浙江9%;江苏4.5%。

多年来,山东一直是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几个省之一。2015年,山东GDP名列第三,仅次于广东、江苏。但在这些强省与直辖市中,山东互联网业显得最弱,几乎想不起有哪家互联网企业。

王以超说,韩都衣舍算一个。啊啊啊,已算是能叫得上来的哦。

其实还有很多小公司,在区域市场做得不错。但就知名度来说,也只能这样子了。

2016年中,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发布时,里面有一个山东开创集团上榜,名列58位,主要做云服务。惭愧地说,我对它不熟悉。

说是强省市之间的分布,其实主要就在几个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南京、成都等。因为,城市在基础设施(含ICT基础设施)、商业氛围、开放的精神、教育与人才、商贸物流、政治与制度、区位优势、媒体业方面更有优势。

你看互联网诞生时的局面:1994年4月,北京连入64K国际专线,实现了Internet全功能连接;1995年3月,上海、合肥、武汉、南京远程连接,开始了向全国扩展的第一步。

同学钱亦蕉15年前写过中国数字英雄一本书,从企业区域分布看,跟现在几乎没什么变化。当然,有些互联网业不发达的省份,倒是出来不少互联网风云人物多。比如山西就出来李彦宏跟贾跃亭们,湖北有雷军跟周鸿祎们。浙江的更多啦。

这里只说为什么山东没什么有名的互联网企业。我相信,一些原因能代表除了北京以外的整个北方吧。

只简单罗列几条,称不上结论,只供思考。

上面说了,互联网业崛起的基础,除了时代大背景,还涉及整体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商业氛围、开放的精神、教育与人才等等。当然,也有那种依靠能人政治带来的偶然案例。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到现在,如果只靠能人,我相信不可能持续下去。

山东经济实力整体比较强,看上去啥要素都不错:基础设施、区位优势、土地、人口、工农业、科技、教育等等都还不错。有一些企业也很有竞争力。

说几句基础设施。山东大物流概念足,高速公路里程全国第二,铁路也在大建设周期,航空、码头也不差。看上去很牛逼的样子。

但是,有一类基础设施,却不那么出色。先看一张表。



这是中国互联网几个主要省市的互联网普及率。GDP大省、人口大省的山东,一点都不靠前,仅名列第17名。而我刚才查到,其实河南也超越了山东。跟北京、上海、广东比,已被拉开20多个百分点,跟江苏、浙江、天津等地的差距,也都在15个百分点以上。

我看到山东省之前规划的截至2018年的发展目标,甚至都不如2015年底广东、浙江已经达到的目标。

互联网普及率看去只是一个数字,但背后对应着ICT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以及互联网对于行业与普通民众的渗透差异。这里面还有一个区域的开放程度,创新、创业的热情。山东虽然号称发达省份,但却是中国数字鸿沟比较深的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以及西南部的差异巨大。

ICT基础设施的缺憾,与山东其他基础设施之间形成了巨大反铲。虽然不能说是互联网名企没能诞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土壤、意识的差距,直接左右着这个区域的整体生态。

中国第一波互联网热潮,体现了技术主义的倾向,也有媒体形态,当时互联网主要连接人与信息,人与人。当时并不接太多地气。那个年代的基础设施,与互联网业的关系油水分明。山东过往的优势,那时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而山东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互联网落地的某种节奏。

山东是个农业大省,农业确实强大,是中国多种粮食、经济作物、水果、水产的重镇。你知道山东也是上海、北京的菜篮子。不信你在上海小菜场里走一走,很多一半都是山东人。

山东工业强大,一些国企牛逼。当然,也有一些知名的家电与消费品牌。

但是,山东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就比较拉分,占比比较低。除了旅游说得过去,其他方面相对都比较弱。根本没法与上海、广东、浙江、北京、福建、江苏比。

第三产业发展程度,直接与一个地方的商业氛围、开放程度紧密关联。它恰恰正是中国第二波互联网企业群崛起的基础土壤。电商、O2O、文娱都是如此。本质上,O2O正是大规模的服务业升级。

山东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前20年中国互联网业的引领者,反而更像这个时代的包袱。

当然,其实也不光互联网业。整个山东信息产业都不够强。山东确实有海尔、海信、浪潮等知名的家电与IT类企业,且朝互联网业转型中;也有崛起的歌尔声学以及诸多软硬件小企业。但就算这样,山东信息产业整体产值占比也不高。

2015年中国电子百强中,山东只上榜5家。除了前面提到的四个名字,还有山东鲁鑫贵金属。这与山东作为GDP大省、所谓发达省份的数据完全不匹配。

我自己的感受是,山东有些老态龙钟。尤其是中西部。

当然有一些属于基础条件问题。有年秋天,我去富士康昆山厂参加一次现场慈善活动,跟郭台铭有过简单交流。

他说,一听你说话就知道是山东西南的。他去过菏泽,当时谈的项目,后来落地河南鹤壁,原因是菏泽严重缺水。不过,后来富士康还是有一个项目落在当地,目前仍在建设中。

说起产业结构,我有太多抱怨。现在,山东民营经济整体有所改观,但结构很难堪,危机很重。

你看看山东2016年的民营企业富豪榜。。。。。。尼玛,一半以上都是化工类企业,有些明显属于污染最为严重的一类。

过去几年,山东连爆多次环保危机大案,生态遭遇严重破坏,民怨沸腾。看一下民营企业的名字,就明白咋回事了。

有一年我从枣庄去江苏徐州,看到出省的高速公路口上面挂着大牌子,说严禁山东危险化工车辆驶入。真的是尴尬。

我老家菏泽,那么穷的地,这几年冒出来许多化工富豪,排在山东前列,总量名列山东前三。。。。。我原来都是直接喝井水的,现在一点不敢了。那地下水抽上来,已经是乳白色的了。这还是一个偏僻农村的地下水!有些企业真的是断子绝孙,一些企业主跟地方官员真的该死,一点都不夸张。

像魏桥那样的口碑算好的,纺织是主业,但也涉足热电、铝业。胶东尤其青岛当然有海尔海信澳柯玛名企群体。但是,我们很难看到那种类似广东浙江苏南一带数量更大的私营企业群。

浙江的民企模式当年被称为“小狗经济”,山东这种格局,竟然有人自称“群象模式”,我觉得简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当然,我绝不是说,山东产业结构不适合发展互联网业,只是说,这种产业结构不适合第一二互联网热潮。它与互联网业的大规模融合,要晚于服务业发达的广东、江浙、上海等地。山东的互联网业,可能还只能期待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农业等领域的爆发。下面会继续提及。

但不管怎么样,这种局面,影响着一个偌大省份的民众对互联网产业的判断,并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生存、生活、就业、创业的取向,这种产业结构,残留着许多路径依赖。

尤其是商业氛围与开放的精神。山东除了半岛、鲁中、鲁南一带,其实整体都不怎么好。我生于70年代中期的中原,能体会到一个群体的思想变迁,确实有太多传统观念的包袱,保守、安土重迁,过度追求秩序、礼仪、乡情,裙带关系很重。

水浒电视剧里,那句“风风火火闯九州哇”,体现得并非完全是什么敢于闯荡,一种开放精神,而是逼到没法子的生存模式。山东人的开放精神,更多体现在革命年代。。。。。。被逼到绝望的山东人,作为一个群体是很牛逼的。但一有好转,或者成平年代的山东,也最容易妥协。

当年山东义和团起义,与天灾紧密关联。八国联军进军北京,山东义和团持续进京抵御,并不完全是民众多么清醒地打击侵略的鬼子,也不是对清廷未来有什么清晰的认识,而是因为连续几年大旱,反正也没什么出路,组队进京杀洋人、保皇能混个饭吃。而正打着打着,老天忽将甘霖,山东大地土地旱情暂时得以解除,许多农民撒丫子就回来了,种地、抱自己媳妇,生娃娃嘛。。。。。。

东北人喜欢说,能动手解决的决不动口。显得很拽比。山东整体缺乏那种疯狂气质,山东人比较爱面子,大都思虑沉重,兼顾各方利益,除非面临生死与生存,很少走极端。这样的民风,好处是人们非常稳健。山东人做事一般不会出什么大事。但是,要面子,过度追求秩序、纪律、均衡感,则很容易陷入整体平庸,很难有更大的视野。

你看,山东人更擅长在复杂且体现忠诚度的政经领域混。各省大员里,山东籍最多;军队将领也是。还有,国内好几个牛逼的国企老大,都是山东人。

山东人擅长面对面地解决问题,喜欢现场感。但这种特征放在开放的互联网年代,就是个短板了。

而且,山东人道德感、仪式感特强,常常用道德与秩序、仁义来代替契约精神。

《论语.子路》里,叶公跟孔子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回应:“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楚国的一个老爹偷了羊,儿子直接揭发。而鲁国的老爹偷了羊,儿子得给他掩着。

楚之“直躬”,更象一种契约精神。它标志着,叶公时期,楚文化演进已先于中原进入另一阶段。关于当年楚国是否发达,你看看《左传》里公子重耳跟楚王的对话就明白,那时的楚国,物产丰富,各种金属、木材、皮革供应非常厉害,属于原材料最强的诸侯国。

当代山东人肯定不一样。但作为一个偌大群体,某些气质不太可能一下消除的。

一个儒家文化浓厚的区域,很多时候,一些问题,不愿借助外在工具,更愿通过人的长期教育、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完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文化,有太多难以消除的心理包袱,它隐含着秩序与道德的压力。

我也是这样的思维。思虑深深,追求内心平衡,不会站队抱大腿。所以会让某些朋友觉得我很不感冒、很不交心,哈哈。我这样子不会有什么出息,但我还是心安理得。

还有一个庸俗的社会学感受。山东人喜欢喝白酒。大概喜欢喝酒尤其喝白酒的省份,互联网工具化的程度都不太高。是啊,线下如果更有效,何必线上。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传统包袱比较重的省份。

但这已经是个新的商业时代,山东人需要打破一种过度追求平衡、均衡的思维。山东创业的氛围,整体确实不如南方许多省份。

当然,从山东出去很多人才,活跃在各大互联网名企与传统IT企业里。但是山东本身没有这种更好的土壤。你看,傅盛、姚劲波虽然不是山东人,却都在山东读书,然后去了北京打下一片江山。

与东北人、北京人比,山东人缺乏那种号令天下的气质。东北人一看就像是要当董事长的样子,或者去做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的工作。你见过几个东北人在富士康式的工厂里打工?他们天性更自由,不受约束,很难从事那种大规模守纪律的现代制造业。而山东人大批做这个,做起基础的工作,他们会很专注,进入顶层,就像刚才说的,会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的核心支撑。

说说山东教育吧。它整体不弱,古往今来,山东名流很多。当代高考,山东学子的分数平均很高。你不信,看每年那分数线。

但这里面有畸形。单就高校数量与名校数量、高等教育尤其研究生程度的教育来说,山东不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甚至比不上浙江湖北。这不但对全国生源的吸引力不够。

这种局面与山东失衡的产业结构、创业基础土壤一碰,我的感受是,每年外流的人才群体很庞大。是啊,就业出路不够宽嘛。这当然无形中会挤压出所谓高分学生。

而且山东特别重视数理化,许多人文学科持续受到抑制,影响整体思维。而互联网时代,本质上就是思维的革命。

继续说。山东GDP总额大,但人均收入并不靠前。整个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的薪水,跟北京、上海、深圳没法比。我的一个北京朋友辞职去应聘济南一家知名企业,以为能拿到北京同等薪水,结果同等职务,对方HR给他开不出北京公司1/2。

媒体业也是观察一个地方互联网业发达与否的指标。在我看来,它也是互联网落地中国之后,崛起、壮大的关键要素。

互联网本身带有强烈的媒体属性,它涉及信息与思维,涉及种种开放的指标。媒体行业既是第一波互联网影响最深的领域,也是互联网业崛起阶段的最好土壤。山东青岛、济南虽然也有几家媒体集团,但竞争力整体远不如上述几个互联网优势区域。过去几年,山东媒体人外流很多。

我写这些,需要澄清两点:一是并不表明我过度抬高互联网,给它灌注什么道德气质;二是并不表明山东不适合发展互联网业

只是说,就过往20多年的互联网实践来说,它在这个区域落地渗透的节奏、现实效应不如上述几大省市。这里面,有一种节奏的差异。

确实,互联网与山东的碰撞,一直持续在发生。这里没有大的互联网企业,并不表明民众与互联网割裂。

你重新审视过去20年的互联网,这个领域与中国现实经济、现实社会的融合,确实是有进度差异的:最初是技术主义至上、媒体形态,然后是电商、娱乐、O2O化的世界,目前它与实体经济正处于大规模融合周期。

这个过程里,2B的气质虽然也有,尤其各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但整体来说,过去20年,更多还是2C的气质更浓。

山东并没有错过互联网业。这么一个农业包袱很重、工业基础比较好的人口大省,互联网的落地有它自身的演进节奏,前两波热潮与它的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商业氛围等关键要素是匹配的。互联网大企业没有诞生在这里,互联网业前两波热潮在这里的落地较慢,呈现的是一种自然选择。

当初,山东若是大规模生硬地布局互联网业,大干特干,我相信也不会成功。山东的各种当地禀赋决定了,与互联网的大规模碰撞,只能期待下一轮与下一幕。

尤其是互联网与第一产业的泛农业、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以及文化产业的碰撞,在山东会很激烈,也会是巨大的看点。

过去看上去障碍多多的领域,未来会成为互联网业富裕的家园。我相信,这也是互联网在整个北方的未来。这既是偌大区域市场自身的出路选择,也是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生根、精耕细作、寻求新生命的下一幕象征。没有这个过程,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也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所以,山东没有什么互联网大企业的话题,是要辩证来看。它反而意味着更大的机会。

而我确实也看到了,最近两年,互联网巨头开始频频渗透山东等北方省份,首要的就是行业互联网布局,尤其是互联网与农业、工业的融合。比如阿里最近一年与山东碰撞就比较多。山东已经成为整个信息产业要素汇聚的高地。华为以及海外巨头都已经纷纷落地。

我也看到,山东当地正密集推进制度创新,一些政策正在发生调整,创新意识开始增强。

确实,若看下一轮,我对山东互联网有一丝乐观在:它的综合禀赋非许多省份具有,终有一天会爆发。而且,考虑到山东泛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的基础优势土壤,我觉得,这个过程里,互联网触及的细分领域会更多,所能打开的数据宝藏也会更深。因为,这会触达自然与土地,涉及到整个文明的重建,以及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走出失衡状态。

过去两年,许多省份持续反思过这一话题。山东之前甚至自称“互联网沙漠”。我相信这个不是单一省份的问题,而是一个偌大区域的自然禀赋的问题。当然,一定也有体制与政策层面缺乏开放的背景,但整体来说,我还是觉得,就算政策配套好,互联网落地山东与整个北方的进程依然会有它自己的节奏。

若你拉开整个中国地图,平视整个山东版图,它的区位非常独特,放佛一张拉开的弓,半岛像是要射出去的力量版块,而后端尤其西部与西南部则是整个姿态的重心,整个山东的样子似乎引而不发,像在收敛着什么。

作为整个大陆版图的中间门户,山东是南北要冲,亚欧大陆桥的一个入口,结合种种竞争要素,包括人口、区位、大陆与海洋文明的融合,无论如何,这片土地,我还是相信,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会有它的声音。

但我确实也没有盲目乐观。2015年,山东GDP 6.3万亿元,其中信息技术产业主业收入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收入、利润和利税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同期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看上去速度可以。但整体占比一般。

随着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涉入深水区,山东等地的转型周期一定会更长,转型带来的阵痛会更多。举例来说,过去两年,我们看到山东P2P平台丛生,跑路也最多,看上去它是互金业动向,其实也是互联网时代一次反面的信任体系解构危机,当然相信会有一个重建的过程。

最后,我要强调,这只是就互联网大公司说而已。其实我的内心是很惭愧也很惶恐的。

因为,我并不清楚那块土地上无数小企业的生存,就像我不熟悉山东开创集团一样。我们被阿里这类巨头左右太多观感以致形成思维定式。我们漠视世界太多,根本就没有能力下去追寻更小企业群体的足迹。其实随便一查,就能发现有许多小企业在那里探求,它们生生死死,我们并没在意。而我相信,未来中国互联网真正生动的一幕,除了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之外,一定也会发生在这个群体里。

这一点惭愧,我没有掩饰的必要。因为,相比舒适的南方,我更喜欢让我冰冷到清醒的中国北方。
夸克点评。覆盖百度百家、今日头条、UC头条、创事记以及腾讯、搜狐等客户端。TMT、财经、文学三栖明星王忽忽运营。在无数人鄙视情怀的时代,坚持做一个无与伦比的情怀贩售者。

商业合作请联系:QQ:2223843522    wangruchen2012@qq.com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