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科技公司的“秘密”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股票市场,这个公司未来命运的“裁决者”“圣化”了这5大科技公司———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和Facebook在较短的一个时间段内,其市值上升为全美5大公司。...





一家成功的大公司生命中的某个时刻,终将遇到“大数法则”。简而言之,一个快速增长的公司不可能一直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长率,它最终不得不慢下来。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找寻苹果遭遇其增长极限的信号。而今年,苹果则遭遇了其2003年以来首次收入下滑。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科技业的其它巨头——Google、Microsoft、Amazon和Facebook。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股票市场,这个公司未来命运的“裁决者”“圣化”了这5大科技公司———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和Facebook在较短的一个时间段内,其市值上升为全美5大公司。市场价值一直在变化,但是,就在那个时刻,他们真正成为了美国五大公司。

尽管我的看法不能代表整个市场,但是我确实看到这些公司正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占据着我们生活的中心位置。我们的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从依赖工业力量过渡到依赖数字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的下一步,将是“连通性”塑造数字经济。5大科技公司被投资者给予如此之高的估值,本身就是它们的丰厚收入、盈利潜力和市场份额的反映。同时,市场的另一个共识是,技术的不断演进,会在短期内让这些公司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理解这些公司到底有多大,让我们看看4、5、6这三个月中,这些公司的业绩,同时将其业绩与他们2015年同期业绩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

Alphabet报告的销售额为215亿美元,强劲增长21%;
Amazon营业收入达到304亿美元,增长31%;
Facebook销售额达到64.4亿美元,增长59%;
Apple收入尽管下降了15%,但是也达到了惊人的424亿美元;
Microsoft的收入下降7%。


但市场却认为这只是短期的业绩下滑。苹果除了将会提高其服务,还即将发布新iPhone,所以,投资者认为苹果将重新回归增长之路。Microsoft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们正通过Azure云服务赢得未来,而且他们还在向生产力和工作在线协作平台进行战略转型。

高达两位数的增长率通常意味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收入,这也同时提醒我们注意——大者更大。这的确是陈词滥调,但是至少在短暂的时间内,它会使“大数法则”奏效。我们越来越依赖数字连通性

想要出去转转?那就点开Uber的app(现在好像不行了),或者查查高德地图。

想要买尿布?那就去Amazon或者京东。
想要联系亲朋?那就打开Facebook。

这些数字化的“便利设施”都有着惊人的速度,而人们对这些产品和平台的需求,则可以保证这些“设施”越来越大。而五大科技公司则提供这些平台服务。

怀疑论者可能会指出,“5大”的说法会让人想起“科技四骑士”,即Microsoft、Intel、Dell和Cisco的花名。这个名字是CNBC评论员兼对冲基金经理Jim Cramer在1999年为它们起的。当时,这四家公司以极快的速度成长,并为我们“编织”了一张商业互联网的大网。它们中的三家现在已经“褪色”,我认为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建立平台。

平台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它会因为参与、分享和第三方伙伴提供的增值服务增加用户价值。就拿苹果来说,通过iPhone和iPad,其将iOS系统分发到数亿人的手中。这使其可以通过创建和运营App Store,使ios平台持续繁荣。Tim Cook最近在Twitter上表示,苹果已经向其开发者提供了500亿美元的收入。假设苹果抽成30%,这也意味着其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收入。

体量具有很明显的优势。没人会因为苹果提供的服务,为其发一枚金牌,但是它从Apple Music、iCloud和Apple Pay等服务中获得的收入在上一个季度增长了19%,达到60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数以亿计的iOS用户。现在,服务收入占苹果季度收入的14%,而且,如果Cook的预测是正确的,其体量在明年将达到Fortune 100公司的规模。尽管市场中充斥着对苹果服务的批评之声。

Apple Music在短短的1年内,获得了1500万用户,Spotify都知道吧?已经存在了5年,估计其付费用户也不过3500万。但是,Apple现在却处在一个增长通道。然而,每当Spotify在iOS上获得一个付费用户,它就得给Apple一份分成,这使前者处在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竞争劣势地位。

Apple并不是唯一一个拥有这种优势的公司。Facebook使传媒公司着迷于自己的廉价流量,然后改变自己的News feed算法,呵呵。现在这些“着迷者”为了保持来自Facebook流量,不得不付费竞价广告位。坐拥平台“收税”,真他妈好。

Amazon也一样。他们通过先期的大量投入,使自己成为“基础设施”公司,然后开始用耙子篓钱。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和第三方小卖家提供交易平台,同时还提供云服务。这钱挣的。

更大的利润也使Apple和Google有能力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对于中型公司来说,获得人才的成本将是一个大问题。LinkedIn最近被卖给了Microsoft,而且其致员工的信中写道: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我们不再仰望Apple、Google、Microsoft、Amazon和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并惊奇于运营在他们非凡的规模上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我们是它们的一员。”

在华丽的辞藻之下,是一个战术性的“入场”——像LinkedIn这样规模的公司都无法在这个市场中独存。



当你二十年前看到一些公司拥有很大的市值,现在却已衰落,你可能会有理由质疑5大科技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时,Cisco、Microsoft和Intel是市场中拥有最大市值的几家公司,但是,在我看来,今天5大科技公司的巨大体量赋予了他们一个围绕自己的平台,持续建立更大“护城河”的机会。

首先,这些公司有能力积累数据,这使他们可以更“聪明”地理解他们的客户。为了进行大规模运营,他们建立基础设施和资源,以重写算法,不断地提高平台的运行效率。这种混合了算法、基础设施和数据的方式,在市场竞争中是高度有效的。

当我们开始从曾经熟悉的上网方式(通过浏览器、app和桌面软件)向新方式(例如聊天机器人和带有语音助理的智能设备等)过渡的时候,这种混合模式变得更加重要。为了使这些的用户“接口”有用,他们需要大量的不同的数据,以及融合这些数据的能力。

对于Google,他们拥有大型的图片服务语料库,而且开发了分析这些图片的智能算法,使得自己的搜索服务越来越高效。同时,人们使用Google语音相关服务的次数越多,他们就能变得越准确。人们越多的使用Android系统和Waze,Google的地图和流量数据就越准确。Google Home最终将变得足够智能,可以准确地回答人们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Google的互联网汽车则会受益于不同数据流的交融。Google并不是追求这种模式的唯一一家公司。Amazon、Apple、Microsoft和Facebook都在建立他们自己版本的未来。

所以,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用“上帝模式”看清互联网经济圈的斗争

以孜孜不倦的态度,探讨投资和商业的逻辑,我们相信文字的力量,就像相信真相藏在字里行间。


    关注 岂曰无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