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读者》 ——温润的怀旧

 

我不记得我是几岁开始读《读者》的?依稀记得曾经叫《读者文摘》。1986年,美国《读者文摘》...



我不记得我是几岁开始读《读者》的?依稀记得曾经叫《读者文摘》。1986年,美国《读者文摘》状告当时中国的《读者文摘》侵犯版权和刊名权,中国的《读者文摘》败诉而被迫改名为现在的刊名《读者》。

记忆中《读者》是我年轻时候的心灵鸡汤。期期必买,期期必读,期期必盼!同时期还有两本读物《青年文摘》与《青年博览》。

那时候不仅看书,而且还要摘抄。这是最近才想起来的,今年盛夏的某个凌晨,我突然很有感觉的在家里怀旧,翻出年少时候的几本摘抄本,名曰《我的红楼梦》。看着、看着就感动的掉眼泪,我知道,那些文章有很多是从当年的《读者》里摘抄出来的。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安静的趟在我的抽屉里,被我遗忘了,重新拾起来,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三本摘抄,他们依然是那么有生命力和震撼力,一点都不过时!!

从中学到大学时代约七八年,连续的年年、期期必读。工作之后来再买时,总会发现,里面有些文章其实在过去登过了,陆续的我就不再期期买了。就这样,《读者》被我中断了很多年。当然偶尔也会买一本读,但无论什么时候捧起,那种温润的感觉依旧如昨。

现在,我又开始与《读者》亲密接触,因为发现这个很适合做随身读物,地铁上,拜访客户等待的时间,某些间隙时间……因为轻便、短小、灵动……那些平凡、简朴的文字总能给你带来心灵的震撼与感触,让你很有安慰感,原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自己依然还是善感的,真好!

《读者》是值得珍藏一辈子的杂志,今年回老家,一定要把我少年时候买的《读者》全都从沉睡的箱底翻出来,带回上海。我记得小时候保留的时候我就很遥远的想,我要留着这些等到我退休的时候重读。如同我记得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年年都要晒书,依稀记得他们也说:这些很好杂志,将来留到退休的时候再看。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想到:现今信息化这么迅速的占领了普通传媒的市场。

尽管如此,《读者》还是有一群忠实的读者:我们的父母辈、我们,还有未来我们的孩子们。因为她的确是最可口的精神食粮!!

《读者》——总是在平凡中透出惊人的伟大!

青衣

2006年8月24日于外滩

本文有声版同步在我的喜马拉雅电台“青衣的精神家园”,我的新浪微博“青衣的精神家园”中,欢迎收听。



青衣的精神家园
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


微信ID:qingyilinling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青衣的精神家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