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的过年包子最难忘

 

进入腊月,又到了每家每户蒸包子灌香肠的时候了。

现在过年蒸包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是回溯...





进入腊月,又到了每家每户蒸包子灌香肠的时候了。

现在过年蒸包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是回溯到八十年代,那可是一件大事。

那时粮食紧张,一家人穷不穷,富不富,从用来蒸包子面的分量就可以看出来。蒸包子前一天,就会准备馅儿。那时农村穷,一般人家都是用渍菜和萝卜做馅儿,还有的是用小豆煮烂了做馅儿。



那时蒸包子都是用的土灶,火力要大,都是用树棍子烧的。蒸包子前,要把存放在草堆一边的枝枝杈杈的树棍子拿出来,用斧头剁成一截截的,那样才能放进锅灶里烧。

这些都准备好了,就准备发面了。发面这样的体力活一般都是由男同志完成的,把面粉放在大盆里,放水揉搓,待面揉搓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放“酵子”揉匀,不见生面了,就放在笆斗里,上面铺上一层塑料纸,然后放在床上,上面再用棉被盖好,由它们“涨”。

包子包好 “上灶”了,是最高兴的时候了,小朋友们从大屋到厨房跑来跑去的。不过厨房是大家呆得最多的地方。因为这时锅底下的木材火烧得更旺了,笼里散发出大量的蒸气。大家一边嗅着包子的香味,一边感受那种雾气腾腾的神秘。家里的奶奶在烧火,看小孩冷了,鼻涕挂在脸上,就会把小孩拉过去贴在灶门前暖暖身子。

蒸包子过后,厨房里的气温明显地高了,吃完包子,把锅里蒸包子的热水舀出来倒进一个大盆里,就关好门窗,家里人一个接着一个,开始洗澡。洗完澡了,赶紧换上干净的内衣,披上外套,走到正房里,钻进被窝。此时的人们感到无比地舒坦,幸福地等待新年的到来。

时代变迁,往事难忘。最难忘的是:从前蒸包子时洋溢着的喜庆,浓郁的亲情。
今天是农历腊月十一

距离2017年春节越来越近了

我们会逐渐介绍些民俗、民谚给大家。
习俗介绍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贴花花”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

过去,一般是到二十八这天发面 ,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二十九这天开始蒸馒头、蒸枣花、蒸豆沙包、如意卷等等,代表发福发财,蒸蒸日上,都是为了图个吉利。

蒸馒头在过去来说不是随随便便地做,而是要精心准备,认真用心,因为做出来的馒头是要上供祖宗,还要跟乡亲邻里交换的,因此,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这才有面子,也更吉利,非常的有讲究。

过年发面
材料:

普通面粉500克,温水250克(面粉:水=2:1),干酵母2茶勺(就是10克。我通常用安琪干酵母),5克白糖。

1.把面粉放在盆里,中间挖个坑。

2.酵母、白糖放在温水中溶化(这个过程需要五分钟)。注意水温不要太高,摸着温乎就行,否则会杀死酵母菌,酵母就没有活性了。

3.把2倒入1的坑里,马上用筷子搅拌成小面团状,再用手揉成不粘手的面团。如果按照面粉:水=2:1的比例来和面,面团是湿乎乎的,那么就再加点面粉。我看电视上说,如果出现这种效果,说明面粉的品质好。最后揉好的面团应该满足“三光”:面光(面团表面光滑不粘手)、手光(手上不沾面)、盆光(盆里不沾面)。和好之后,在盆上盖一块湿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夏天放在室内就可以,冬天可以放在暖气上,但是千万不要放在太阳下晒!发酵时间约为1小时即可。

注意事项:

把水倒入面粉中时,切忌一点点的补水,一定要一次把水加够。一点点加水和出的面团筋度不够,要揉很长时间才能达到面光的效果。

4.发酵结束后,面团闻上去有淡淡的酸味儿。把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在施了薄面的案板上,再加些面粉重新揉成不粘手的面团。醒发十分钟。

5.这时候可以制作包子、花卷等发面食品了。做完之后,还要醒发二十分钟。在这期间准备蒸锅,把蒸锅里的水烧开,再把醒发好的包子、花卷等放到蒸锅里,蒸的时间是15分钟。

和面应该是包子里面技术性最强,最难掌握的,要分面的干湿,水的温度,这里,就一般情况说明一下,和面,一般不加任何添加剂,夏天时候可以适当放盐,但不可过量,过量了面皮发僵,不要放碱,不然回影响面皮颜色。具体和面,要多揉,多摔,多晌(也就是醒一醒),按照传下来的说法,面要盘摔三次,晌三次,经历三软三硬才可以使用。
联系我们

电话:0534-2108913,2622230

微信:百年老店又一村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解放中大道32号

邮编:253000

邮箱:youyicunfandian@163.com



    关注 百年老店又一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