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埋在地下,贝聿铭造的这个美术馆,撑错了伞不许进,隧道不准车开,却成了真实世界里的桃花源

 

穿过时空隧道的桃花源...

有一座美术馆,
它80%的部分都被埋在地下。
通往它的隧道,不准车开,
只许让人走;
下雨天撑的伞,
必须去接待处领规定颜色的……


馆里展示的艺术品没大看头, 大部分人往这儿跑,都是为了瞄一眼这座埋在地下的美术馆到底长啥样,是不是真的像贝聿铭说的,是个“地上的天堂”。

最后看过的人,都只用了三个字形容它——桃花源。

贝老的用心大概就是,把看展览本身,变成一场展览。

“这就是桃花源。”第一次看见日本美秀美术馆的选址,贝老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出入的山路又小又窄,这个曾让当地人头疼不已的问题,却让贝老一下子想起那篇著名的《桃花源记》。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进山的路窄没关系,两边保护良好的原始森林,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景致啊。
京都滋贺县的山林深处,原本无人问津


不过原始森林带来的麻烦还不仅于此。因为是保护区,人造建筑面积还不能过大。

贝聿铭在纽约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根据当地的规定,总面积为一万七千平米的美术馆,只有两千平米的部分可以在地面上,所以80%的部分都得在地下才行。”

入口难找不说,一大半建筑还得在地下。这样的美术馆要怎么建?还会有人去吗?

贝老不止没有放弃这个选址,还笑呵呵地向小山美秀子(创办人)表示,要把美秀美术馆建成一座“地上的天堂”。据说就这设计图纸,贝老就改了上千遍……
最初的设计稿,考虑到地形,进馆的道路被设计得格外“漫长”


他挑了一个山头,然后开始规划“进山路线”。关于入口怎么呈现,想来想去还是回到了《桃花源记》。

进入桃花源的入口是什么?山洞啊。人造的山洞是什么呢?隧道呗。

通过隧道的过程带着点神秘和好奇,贝老把美术馆藏在了山谷里,想进去,必须走进去。洞口的微光“引诱”着你前进,渐渐走洞口的光晕渐渐变大。

像极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形容。

隧道内部是用金属包裹壁面,
反光会把洞口的景色反射到整个隧道里面。
所以到了樱花盛开的时候,
隧道里就是扑面而来的少女气息。
夜里灯一亮,
又是整个的白色。
出了隧道,
就能看到44根放射状的银线向天空展开,
组成一座120米的吊桥,
桥的尽头就是美术馆。
人少的时候,
天地只剩下蓝绿白三种颜色。
美术馆的主体隐藏在一片翠绿之中,
与山头巧妙地融为一体。
从远处眺望的话,
屋顶的曲线与山峰相接,
就像隐藏在群峰中的一轮。
从正面看,
美术馆就只有这么小小的一间。
让人非常担心庞大的展览要设置在哪里。
可贝老说了,80%在地下。
从正门走进去之后仰头一看,
三角的玻璃窗让人想到
曾经的卢浮宫金字塔,
啊……贝老是有多爱三角啊,
无处不在的三角,
难怪三角在他看来,是完美的形状。
纵横的光线从顶部照下来,
一下子成了整座美术馆的主宰。
光暗,美术馆里就暗;
光够好,
美术馆里也通透。
一切都应着迎合自然
而不是破坏自然的口号。
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了遮光格子,
室内的墙面和地面,
都采用了法国产的土黄色石灰岩,
选材也与与卢浮宫的设计如出一辙。
屋顶的三角形影子与
墙面照明灯、楼梯扶手彼此呼应。
从玻璃透过来的光,
折射在土黄色的墙壁和地面上,
让整个建筑变得柔软,
也让走在上面的人,
觉得自己离自然很近。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正经事,所以美术馆不是真正挖到了地下,而是先建好再往建筑上填土,用一道20多米的防震墙把建筑和山体隔开。

最后种上与周围原始森林相融的树种,等于把建好的馆体“埋”进了山里。

这样的做法反倒有个好处:方便设计师设置每个窗口的景色。碰到好风景,窗户就变成了画框,或者是巨型屏风,悬挂着一年四季。

随着参访者的脚步移动,不同的景致营造出不一样的意境,苏州园林式回游式的趣味被巧妙运用。

年少时的苏州印象,全都刻在自己的建筑里了。



站在美术馆的大厅,隔着六片玻璃,就能看见窗外已经年过150的迎客松,被连绵不断的山林衬托着,这树是特意从关东的埼玉县运来的。

窗前角落那条随意摆设的长凳,是九州运来的350岁的榉木。松树透过六块玻璃,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屏风。

“毫无保留地把山谷景观收纳进美秀,是为了让自然也成为美秀的展品。”贝老是这么解释的。
有的地方,
“景”干脆被移到了室内。
就这么走着逛着,
美术馆的本身,
也变成了一种展览。
再往地下的展馆走去,
光线越来越暗,倒也察觉不了,
一抬头才发现,
原来头顶早就设了专门借光的“天窗”,
一共7个。
阳光透过天窗照下来,
赋予了佛像一种神秘感,
就像是,顺其自然的禅意。


贝老在设计美秀美术馆的时候表达过这样的理念:我并不是设计一个单纯而空洞的建筑物,美术馆迎接的是全世界,因此,要以国际性的收藏为目标。

所以美术馆里,收藏了80多岁的小山美秀子,坐着轮椅去到世界各地收集到的2000多件宝贝,印度的、埃及的、中国的、尼泊尔的……

贝老会专为某一件珍品设计的展览台,恰到好处的光线、陈列高度与空间留白,大概都是贝老和小山女士对美的珍视吧。



有人评价美秀美术馆,是“美好与无奈的一次握手”,但人家贝老可不这么想。

从选择这个“困难重重”的地址开始,每一步的设置都是挑战。

人们常常抱怨现实种种限制,初衷无法实现。但有时正因为有了限制,优秀设计师的匠心才得以展现。
与其说我们去看博物馆的藏品,还不如说我们是在品味
涩之甘饴。


入夜的美秀美术馆,像点了灯笼的山间棚屋,传统与现代交融
“你只有不断的去探索它,你才能感受到仅仅属于这片山谷的光、风和万物生长的声音,直到走近它时,你便会发觉,这里就是世外桃源。”贝聿铭说道。


图片来自Google
因势而变,以器而行。
建筑如此,人生也当如此。
美秀美术馆
地址:日本滋贺县(省)甲贺市信乐町田代桃谷300
300 Shigarakicho Tashiro Koka, Shiga Prefecture 529-1814
  往期推荐  

280m²别墅不住,偏搬进3.4m²垃圾桶,哈佛博士一不小心拯救了数亿无房族

10年花了2个亿,在鸟不拉屎的地方造了个五星级酒店

他躲进深山造了间生锈的铁皮屋餐厅,没有菜单却还是红遍台湾,连李安、欧阳应霁都要排30天的队来吃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