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和现实,请你别嘲笑我们这一代买不起北上广深的一平米

 

这两天在刷知乎,有个热门的话题戳动着我的心,“北京的房价是不是在透支着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这两天在刷知乎,有个热门的话题戳动了我的心,“北京的房价是不是在透支着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作为庞大北漂一族的一个年轻人,心里飘过一丝凉意,脑袋里浮现出的就是“每个月大把工资交房租”的场景,“唉,辛辛苦苦一个月,又没了”,这种感觉是没有飘过的人所能感受到的。



我翻着知乎的答案,无奈而又震撼,看完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回答里被顶得最高的,基本都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高材生。



在我们的眼里,这些人仿佛就是家长眼里成功人生品质生活的模板人群,高收入,最好的社会资源,金光闪闪的履历。但是他们也是被高房价所拖累的那一批人,他们在那些媒体报道里如雷贯耳的企业做着工作,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够在北京买套房,然而每个月的收入还买不了一平米。

真特么惨。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面对的“惨状”,“精英”成了一个无用的代号,光环很大,但价值却不高。



后来我的发小跟我打电话,他是在老家那边读的大学,快毕业了想来北京这边打拼下,他问我有没有比较好的机会推荐下,我说:“如果你想过得苦逼点,可以来”,他问我你那里房租多少?我说“2200,跟人合租的”,“那远点的房子有没?”,“也得小一千吧,不过你得做好上班时间2个多小时在公交地铁路上的准备”,然后他就沉默了,我知道他肯定有点打退堂鼓的意思了,因为家在农村,我知道这样的房租价格对于一个家里是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意味着什么。



这只是在京打拼的年轻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在高房价,高租金的禁锢中,无奈得奋力前行,可能是过来人把世道人生都看透了,想通了,才会出现80后要逃离北上广深的大浪潮。

可90后就没那么幸运了,在高额的房价面前,我们的热血还能支撑多长时间?只是,大城市高额的房价击碎了太多如朝圣者般的年轻人的梦想之后,更过分的是还要瓦解一部分的我们的爱情。



以前在深圳的一个好哥们跟我说,他跟她女朋友分手了,我说你不是跟你女朋友要打算在深圳买房定居要结婚的嘛?他无奈得说,深圳房价涨得太快了,没过半年,我计划买的那套房子就让我觉得不可企及了,她不想再去在大城市过苦日子了,她就回老家的城市了,我总不能跟她回去他老家吧,异地恋没多久就分手了。

突然感觉爱情在现实面前真得实在太轻飘飘了,现实的风随便一刮,便是惊涛骇浪,将你拍打上岸,不留任何情面。

但我们没有办法,如果你还有点野心,还有点梦想,你只能咬着牙往前走。



前几天又看新闻,北京的学区房又飞起来了,每次下班的时候经过那些大学旁边的房子,我都会想“这样的房子真得值那个钱?!”,在一个异乡客看来,房子才是真真正正的两极,它像一道墙,隔开了情怀,把现实压在你身上。以至于我们说起北京本地的同学来无一例外都会心里产生一种落差感,“哦,他家是在北京有房的。”

看到网上有人说:一朋友买房,卖家报价728万,从7点半一直砍到夜里11点半,745万成交,太黑色幽默了。

到了后来,我问我女朋友,如果我买不起房子你还会跟我吗?我女朋友说:“可以啊,只要你在我身边,租房子我也愿意,毕竟房子可以租,但生活不可以,生活是自己的”。

是啊,生活是自己的,愿在现实的风雨中前行的90后,能守住内心深处的情怀。


    关注 马良创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