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竞争对手更快地挂掉?

 

1月份的大数据显示了什么?x0a怎样让竞争对手更快地挂掉?x0a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时候努力?...



█ 1月份的大数据显示了什么?



先看第一组新鲜出炉的1月份数据:



从市场存量、新店率、倒闭率来看:

▲ 上海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其他市场需要密切关注上海的数据

▲ 北京、上海市场倒闭率>新店率,代表市场已经饱和

▲ 广州、深圳市场新店率>倒闭率,代表市场即将饱和

再来第二组:区域、品类的数据

为更好展现图表效果,请横屏↘
上面的数据,似乎能引发这样的思考:

▲ 哪些区域的倒闭量>新开量,哪些区域的新开量>倒闭量,哪些区域的竞争度更高,哪些区域的竞争度更低?

▲ 哪些品类的倒闭量>新开量,哪些品类的新开量>倒闭量,哪些品类的竞争度更高,哪些品类的竞争度更低

▲ 哪些区域适合做什么样的品类?

▲ 什么品类适合在哪些区域发展?

既然竞争激烈,那就绕过去,去竞争不那么激烈的市场、区域、品类?

如果这样一路“分析”下去,结果只有唯一的一种:退无可退。

餐饮业是完全市场竞争的行业,无论怎样都离不开市场竞争。

或者说“市场”和“竞争”本来就是同一样东西,没有“市场”才没有“竞争”,有“市场”才必然有“竞争”。

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最残酷的市场、区域、品类里,才有最大的机会。

只有在最好的位置,才能抓住最大的机会。


█  怎样让竞争对手更快地挂掉?



除了挖人、抄袭、价格战…还有什么办法能让竞争对手尽快挂掉?

前几年,我在长沙考察,经过一家搁以前怎么都不会去看的山寨店。

一想好像有一年多没去看看了,就去体验了一把。

没想到这家的产品体验,已经完全不输被山寨的店,通过这一年多地不断优化,还有不少的亮点。

这件事情让我彻底地领悟到扎克伯克那句:

起点不重要,成长的加速度才重要。

餐饮业本来就是马拉松,前几公里谁是第一真的并不重要。

但如果我们不能保持自身加速度的进化,很容易被后来者慢慢、轻松、永远地超越。

而阻挡我们自身进化的,是经营者的傲慢与偏见。

带着感性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对手,除了自个儿闹心,根本就没任何实际意义。

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了色盲,那可是连红绿灯都分不清楚呐。

竞争,才是最好的训练场。

竞争对手,好比是最好的陪练,还自个儿出钱陪你练。

陪练,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看到自己的气门。

从陪练的动作回馈里,能够补上自己的盲点。

落后必然要挨打,师夷技长以制夷

蚂蚁金服彭蕾是阿里出身,有句听起来特别糙、但特别精辟的话: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皮实、耐操!(第4声)”

很多人只看到西贝不停地折腾来折腾去,都会说这样下去怎么行?

西贝去年干了43亿,再攀高峰。

折腾,才是最好的练兵,才能通过实践磨练出一支铁军,才能打造最有战斗力的团队。

和首领。

小强之所以能够从恐龙时代存活到今天,靠的无非就是皮实和耐操。

弱者总是挥刀向弱者,强者总是挥刀向强者。

更强的强者,只和上一秒的自己竞争。

█  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时候努力?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基本没有什么人反对。

但为什么我们身边那么多的聪明人,一直在不停地选择,却往往都一事无成?

那是因为这些聪明人,一直都在选择,但是远远不够努力。

很多时候,努力,才是选择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中国餐饮业正在进入有史以来最黄金的年代,同时也必定是竞争最激烈的年代。

只需要先跳出企业视角从行业角度看,如果是行业像寻呼机行业一样在不可逆地萎缩,那就应该是与时俱进切换赛道,如果是行业正在高速地发展,但企业在缩水,那就是自己的问题。

自己的问题的核心,是需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我们习惯于把品类称之为“赛道”,那么行业是什么呢?

行业才是“大赛道”,品类最多也只是“小赛道”。
过去100年的品类现在非但没有消亡,还诞生了更多的细分、创新、新增的品类,也代表了更多的机会。


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时候又该努力呢?


在应该选择的时候选择,在应该努力的时候努力。

既然选择了餐饮业这个整体大发展的大赛道,根本不必过于纠结小赛道的选择,只管全力以赴地努力才对。


太多人只看到太二的品类选择,却没有看到背后团队的努力。

精进、打磨、学习、快速迭代...

每个品类,都有太二这样的机会。

在餐饮业整体大发展的大环境下,

选择“努力”比选择“选择”更重要。
向花钱陪练的竞争对手学习,并且选择努力,才能拥有更具备竞争力的未来。

愿我们在这个大好的年代,没有荒废自己的年华,拼出一个惊天和动地。
 
· END ·
 
 


    关注 餐饮首轮投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